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要使自己不受到傷害,就必須具備修養與智慧

要使自己不受到傷害,就必須具備修養與智慧

學佛要把握的大前提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論身體、言語,還是意念的行為,都不要傷害別人,也不要使自己受到傷害。佛教徒一般來說可以做到不傷害別人,卻難保自己不受到傷害,甚至在別人虧欠自己的情況下還會一再找理由說:「唉,算了!就算是前一世我欠你的……」這隻能算是佛教徒,談不上修養跟智慧。

有些人向我提出相似的問題:「老師父,我參加了一個互助會,會頭垮了,會也倒了,我還要不要他還錢?」我說:「打會也好,借錢也好,發生這種狀況,對方怎麼說都欠了你,當然該還。」乍聽之下,他說不定覺得:你這個老師父怎麼那麼不慈悲!其實他這麼想也無可厚非,因為他的那個「我」在修行上還沒有完成修養。

佛法談因果、講求現實,也強調把握現在。有「欠」,就要「還」,不能自我安慰說「大概是前世欠他的,算了吧!」萬一前世你不欠他,該怎麼辦?這一類的問題關係到佛法的智慧與修養。

如果現在對方沒有能力還,還是要告訴他:「有錢的時候一定要還。不能一次還清的話,也可以採取分期的方式慢慢還,反正你欠我的,一定要還清!」絕不可任意推斷說:「算了!大概前世欠你的,不跟你要了。」說不要很簡單,可是如果有一天,你的修行到達某一境界,要出離六道、超出三界,成佛、成菩薩去了,那個欠你錢的人卻說:「等一下,你還不能走,我還欠你錢呢。」那你怎麼辦?所以不要以為「不要了」就可以解決問題,更不要任意地用「過去世、前一世」的說法搪塞過去。那些關於某生某世的事,是未達某種修養境界的我們很難去理解的。擺在眼前的、記憶中可以認知或做到的事,才是可以把握、肯定的。

佛法談因果,這之中少不了因緣,談因緣,也一定關係到因果。一般人只談「一因一果」,談「前一世種什麼因,這一世受什麼果」,卻不知尚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的關係。因果的問題非常複雜,這裡暫且不談,但至少要知道「不要傷害別人,也不要使自己受到傷害」這個原則。

不傷害別人,這比較容易做到,如果還要使自己不受到傷害,就必須具備修養與智慧。這些都是佛法的大前提。起步之初,難免不甚理想,或多或少有些缺點。不過,修行辦道是一輩子的事,當你的缺點愈來愈少,身、口、意的表現愈來愈完美,最後能做到零缺點時,也就完成了一個整體的「圓」。

摘自白雲禪師《慢慢來,修行就是修理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錯過「帝國之路·雍城崛起——秦國歷史文化展」怎麼辦?可以看這本書
於賡哲:李隆基的童年陰影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