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談論資管還說渠道和運營就太業餘了

談論資管還說渠道和運營就太業餘了

過去幾年,資產管理行業大約是最熱門的金融創新了。自2012年以來,在國家政策放寬,支持金融創新發展的大背景下,資產管理行業規模從2012年的27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115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44%。發展速度可以用騰飛來形容。

然而,隨著風險和問題暴露,國家開始加強監管,資產管理行業2017年開始增速顯著放緩,增速驟然降為8.5%。

2018年中,《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出台,資產管理規模出現負增長。這意味2019年之後的資產管理行業進入了拼內功的下半場。

在前幾年資產管理行業爆發期的時候,因為有「剛性兌付 資金池」,投資者風險意識沒有那麼敏感,資產管理機構熱衷於渠道、流量、運營。

如今,資管機構則需要關注於資管業務本質,需要從產品、投研、風險防控、數字科技上下功夫,單靠流量已經不夠了。

那麼未來,資管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是渠道,是運營,還是科技呢?

一、資產管理行業下半場

2018年出台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主要是針對資產管理行業快速發展時期一些金融風險隱患制定的。

在大發展時期,各種機構都做資產管理業務,業務中亂加槓桿、多層嵌套、剛性兌付,積累了相當的風險。

所以,新規首先統一了不同產品的槓桿水平,避免了亂加槓桿,風險加碼。

同時,新規還消除了多層嵌套,明確資管產品的平等地位,將嵌套層級限制為一層,嚴禁開展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斬斷風險不受控制的傳導。

此外,新規明確要求打破剛性兌付,禁止了資金池。金融機構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讓投資者在明晰風險、盡享收益的基礎上自擔風險。避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把風險擴大到不可控的程度。

在制度上,新規統一規制各類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實行公平的市場准入和監管,消除了因為監管分散導致的套利空間和監管盲區。

資管新規後,各類資產管理機構都面臨嚴峻挑戰。

商業銀行因為理財收益率的回落,將可能面臨贖回衝擊,這逼迫商業銀行要提高資產管理能力,避免集中贖回導致的金融風險。中小銀行在新規後因為客戶、優質和人才方面的不足,資管業務也面臨萎縮。

信託產品在新規下不能將資金交給券商或基金管理運作,融資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會暴露問題。保險資管因為承接的銀行理財委外資金將收縮,券商、公募、私募等機構也會遇到問題。

因為新規的制度設計,未來資產管理機構的機構類型將被逐步淡化,沒有剛性兌付,銀行的資產管理機構也不再有優勢。

資管新規之前,非標投資、剛性兌付、層層套嵌、資金池等操作手法很普遍,其信息透明度低、線下依賴度高,技術上要求不高。

有剛性兌付保底,投資者更注重期限與利率,資管機構的更注重渠道與擴張,科技化、數字化意願不強烈。

在資管新規之後,資管機構只有充分利用金融科技,通過更專業的金融產品設計和投資策略選擇,才能真正體現投資管理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實現新的可持續發展的增長。

資管行業從「渠道為王」進入「產品為王」、「配置為王」的新階段。

在這個背景下,尋找優質資產的能力、產品設計能力、投研能力、風險定價能力和敏捷交易能力成為各家比拼的核心內容,資管科技的重要性也就彰顯出來。

在資產管理的下半場,「內功」將成為關鍵。

二、不一樣的資管科技

傳統上,資產管理的產品設計、產品研究、資產評價、資產組合、風險管理主要依靠制度和人才,科技運用能力是輔助。

在過去幾年資產管理行業大發展的時候,資產管理機構往往注重規模的擴張,對於「內功」並不那麼重視,對於科技有所運用,但是深度遠遠不夠。

新規之後,進入到金融科技下半場。金融機構在上半場對互聯網流量的追逐策略已經不適用了,資管金融機構要從純線上到線上線下相融合,要從弱金融到轉變為強金融,這個轉換的關鍵就是就是數字科技的升級。

資管科技運用的深度與廣度事實上已經構成了資產管理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新規後各類機構所遇到的挑戰和問題,很多都是最新資管科技可以解決掉的。

我們以京東數字科技「JT2智管有方「這套資管系統為例。

資產管理機構做ABS打通信貸市場和資產市場,但是證券化過程中實現底層資產保真、跟蹤償付期資產池是大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你設計了產品,投資者也不敢買,因為剛性兌付沒有,買完了,底層資產沒了,ABS後的證券也沒有了。

而JT2用現在很流行的區塊鏈技術幫助投資人看清底層資產狀況,能夠全程跟蹤,幫助資產方、計劃管理人、律師事務所、評級機構、會計師事務所、託管行等ABS業務參與方節省數百小時信息傳遞和審核的時間,將人力成本降低30%。這套JT2的區塊鏈跟蹤技術用在京東白條資產的ABS和的汽車融資租賃ABS項目,市場反響非常好。今年6月已經形成標準化解決方案對外推出。

傳統上,資產管理機構的研究、資產評價、資產組合都是依靠人才決策。而JT2依託大數據,利用京東數科獨有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分析技術和機器學習能力,構建了自我迭代升級的智能研究體系。

這套系統可以為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提供指數產品和分析報告,幫助機構進行宏觀分析、中觀行業實時監測和微觀基本面量化監測,幫助機構實時掌握行業動態,快速提高投資研究的效率和精度。比如,基於京東數科的數據智能挖掘的技術支持,東方紅資產管理在2015年7月底成立了一支大數據基金。截至2019年7月15日 ,該基金累計單位凈值1.292元,成立以來總回報為29.2%,同期滬深300指數上漲24.15%,在所有同類基金中排名前17%。

新規之後,很多資管機構受制於人才不足,而京東JT2的輔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在風險管理方面, JT2利用大數據、AI等技術,並與行業專家的深度Knowhow相結合,採用量化基本面分析的方法,從財務、行業、公司治理、輿情四個方面全面構建信用分析體系。這解決了傳統的分析方式人力是無法覆蓋全市場的問題。

三、機構準備好了嗎?

資管科技所涉及到的範圍在逐步擴大,機構會不會擔心以後被「搶飯碗」。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一梅表示,選擇自研還是外部合作,機構會看中是否涉及到核心能力,「如果涉及到我們核心的投資能力我們會更傾向於自主研發,特別京東現在有很多東西是開源的,開源給我們很大的安全性和心理的撫慰,這一塊是我們互相之間不停的探索,在合作上能夠彼此助力的很重要的點。」

李一梅解釋,與京東數科在指數等方面的很多的合作,都凝聚了華夏基金在指數管理和基本面分析方面智慧的結晶,更重要的是包括所有的投資者多元化生態的建立。「我們希望和京東數科這樣有能力幫我們構建指數生態圈的提供商合作。」

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莉在談及雙方合作時表示,「我們的研究員,一般是基於公開披露地財務數據進行系統性地分析和比對。但是公開數據具有一定的滯後性,數據研究本身又要求一定地及時性,而京東數科大數據技術正好滿足了及時有效性較高的特點,可以預見性地支持我們的研究。」

「我們看中的,不是京東數科獨立地做數據分析,而是根據需求我們雙方進行深度合作,將數據與投資研究有效結合起來。」她舉例,京東數科的數據技術對東方證券的支持,是它能夠交叉印證各類公開數據。數據需要專業的投資研究團隊專業、充分地運用它,提高它的使用價值。

在科技界的晶元產業有一個摩爾定律,說的是計算機晶元用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每18個月至24個月翻一番,計算能力翻倍,指數化增長。

而科技發展也會如此。2019年資管科技已經能夠在資產管理行業的幾乎所有環節大幅提升效率,規避風險,加強合規。那麼未來,資管行業的發展將更多的依賴資管科技的進步。

從趨勢看,無論未來政策和環境如何變化,資管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來會自於資管科技的進步。

在資管科技行業,既有京東、百度這些互聯網巨頭,又有大量創業公司進入。數字科技公司與金融機構、實體產業之間,實現共建、共生、共贏。而京東數科有機會成為資管科技行業的領軍者和資管生態的領導者,改變整個行業的面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aomaobear 的精彩文章:

諾亞財富踩雷,原因竟是一個會議室?
拼多多造電視?新品牌計劃背後的野心與格局

TAG:maomaobe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