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看湘軍這個戰術才明白,老百姓、太平軍為何都叫他「曾剃頭」!

看看湘軍這個戰術才明白,老百姓、太平軍為何都叫他「曾剃頭」!

曾國藩是滿清朝廷的重臣,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湘軍領袖。提起曾國藩,總會有人想起他那個光輝無比的的稱號:「半個聖人」,曾國藩的所作所為,能不能當得起這個稱號,咱也不敢問。但是他的另一個稱號卻是一定當得起的:「曾剃頭」,不是誇他的剃頭手藝有多好,而是說他砍頭的手藝,已臻化境。

1851年,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爆發,起義之火迅速成了燎原之勢,南方各省相繼被太平軍攻陷。1852年,太平軍殺到了湖南省會長沙城下,圍城數月,攻城多次,均以失敗告終,被迫繞開長沙城,另圖他地。長沙城雖然守住了,但是周邊並不太平,大股小股的農民接連起來造反,而且與太平軍互通聲氣,太平軍時刻有返回湖南的可能性,湖南巡撫張亮基奏請朝廷,想要組織團練禦敵。

朝廷很快給予批複,命令彼時在湖南老家為母親丁憂守孝的曾國藩,湖南巡撫張亮基共同辦理團練。所謂時勢造英雄,曾國藩就這麼被推上了歷史舞台。曾國藩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人際關係,迅速拉起了隊伍,稱為湘勇,然後大舉招兵買馬,充實地方武裝,抓緊操練,提高新軍戰鬥力。

曾國藩審時度勢,認為亂世須用重典,同時為鼓勵士卒,下令只要抓住一個造反的貧民,賞銀五兩。而針對造反的貧民,曾國藩一律使用重刑,以儆效尤。在曾國藩鐵血手腕的鎮壓下,長沙城果然恢復了歌舞昇平的盛世景象。當時長沙發生災荒,奸商橫行,把霉變糧食摻進好米里出賣,一群災民哄搶了奸商米行的糧食。曾國藩大怒,將災民抓住全部斬首,頭顱掛在牌樓上。

一個老婆婆氣憤地說:「真是造孽!殺人跟剃頭似的,么子曾大人,曾剃頭!」結果,老婆婆的一句氣憤話,使「曾剃頭」的綽號傳開了。但曾國藩不為所動,他堅持「亂世用重典」,不管是游匪、土匪、搶劫、盜賊或其他鬧事者,捉一個殺一個,不準寬恕。咸豐四年,曾國藩的湘軍傾巢出動,討伐太平天國運動,將這一稱號體現的淋漓盡致。

1858年,湘軍攻下九江城,殺太平軍將士和家屬兩萬多人。1862年,湘軍攻下寧國府,還是一個字,殺。過了兩個月,城內城外的屍體還沒有人收埋。1864年正月,湘軍合圍天京,破城後曾國藩下令對城中百姓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屠殺。手下士兵按家按戶的搜查,看到財物就搶,看到活人就殺,南京城裡血流成河,屍體把秦淮河都堵住了,河水被染成了紅色。

湘軍不知道殺了多少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因此曾國藩、曾國荃兄弟「曾剃頭」、「曾屠戶」的稱號愈發響亮了。當時百姓嚇唬小孩「再哭曾剃頭就來了」,孩子立刻就不敢哭了,可見在當時人的心裡有多怕他。曾國藩是富家人出身,從小在優越的環境長大,他不會體諒饑寒交迫的勞苦大眾,讀書坐官是他的追求,是為討好朝庭,而不是為老百姓。

曾國藩後來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死後謚號「文正」。我等凡夫只能感嘆在舊社會: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圖片來自網路,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皇族後裔隱居深山,百年來拒絕跟外界通婚,只為保持血統!
李世民「收了」弟媳楊氏,為什麼偏偏「忽略」嫂子鄭觀音?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