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主張放棄南京,他卻說願與南京共存亡,結果丟下士兵逃跑?
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沉重的一面。南京保衛戰的失敗無疑是這個局面的直接推動,而南京保衛戰的總司令唐生智也是一個讓人頗有爭議的人物,他一開始在大眾面前口口聲聲的保證隨南京共存亡,與在戰爭中坐船離開南京戰場形成了打臉的對比。也正因為如此有很多人聲討他,認為他是個恥辱,可以一切真的是這樣的嗎?
一.臨危受命
事情要從1937年11月12日的淞滬會戰說起,當時上海已經失陷,日本隨即下令由華中方面司令官松井石根配合海軍共二十萬人馬分三路向南京進軍。
蔣介石為此召開了三次幕僚會議,來探討究竟該不該守南京的問題。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一直認為南京可不守,畢竟兩軍實力相差太大不僅僅是武器更是兵力的懸殊,對於南京只可裝裝樣子。
蔣介石雖明白這個理。但是他說「南京孤城不能不守,對上,對下,對國,對民,殊懷難也。」大致態度還是要認真守一下的。這就與當時的唐生智的主張鎮守南京不謀而合。
蔣介石對唐生智提出「短期固守」的計劃,隨後便離開南京去了重慶,留下唐生智與其幾萬兵力鎮守南京。唐生智當時還有疾病纏身,蔣介石對此很有憂慮。
因此他問唐生智即使是堅守半個月又有幾分把握。唐生智對蔣介石承諾說「臨危不亂,臨難不苟。」但後面還有一句「沒有你的命令我就不撤退,我就死守南京,死在南京。」
二.「南京瘋子」
在日軍正式攻打來之前唐生智向群眾喊出了響亮的「與南京共存亡的口號」並承諾讓敵人付出代價。雖然聽著鼓舞人心,但是唐生智手下的士兵要麼是剛從淞滬戰場上下來的疲憊之兵要麼是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新兵。
這場戰爭的結局,早已註定。
12月5日凌晨,南京保衛戰正式展開。
通濟門、雨花台等地受到了日軍瘋狂的進攻。唐生智軍隊的數十萬士兵與日軍在南京城內外進行了廝殺,據《東方雜誌》記載,「從12月7日起,京郊即展開空前壯烈的血戰,雨花台下,麒麟門外,殺聲震天,流血遍地,我戰士無不以一當十。唐生智將軍雖以負病之身,獨親自駕坦克車冒炮火督戰,一時有『南京瘋子』之稱。」
這次戰爭有利的挫敗了日軍的野心。於是日軍又使出了另一種手段:勸降。面對敵人的勸降唐生智不為所動,下令所有士兵不許後退一步,並封鎖所有的船隻,足以可見其破釜沉舟之心。
三.慈悲害人
12月11日,蔣介石害怕自己的部隊因此全軍覆沒,於是下了撤退的命令。唐生智雖然不願意撤退,但是他明白耗下去也是沒有希望。於是在第二天制訂了「大部突圍,小部渡江」的書面命令。但是,唐生智信佛,佛家素來以慈悲為懷。於是他又加了一句口頭命令,讓一些部隊在有船的時候可以坐船撤離。
但是,他忘了,他沒有那麼多船。那些在碼頭等待的士兵等來了的只有日本人的屠殺。
對於一段歷史人們總是有很大的爭議,總之各有各的理。但是在評價的時候總是要結合其本人的性格與客觀的歷史背景才能得到最中肯的評價。或許,唐生智是一個好將軍,卻不一定是一個好的指揮官。
※乾隆是皇帝,日理萬機,為何一生能寫出4萬多首詩?全靠此人幫助
※本是印度公主,卻當了英國間諜,被納粹逮捕折磨致死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