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國寶品鑒】帶翼銅鈴

【國寶品鑒】帶翼銅鈴

帶翼銅鈴,銅器,夏代,高9厘米。1962年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夏文化遺址出土,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國寶品鑒】帶翼銅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帶翼銅鈴

1962年春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河南偃師二里頭展開了第五次科學發掘,在對位於第V發掘區T33D發掘時,發現了墓葬M22,其屬於二里頭文化二期遺存。該墓共陶器、銅器、綠松石等器物14件,這件帶翼銅鈴則是墓葬中唯一的一件銅器。

【國寶品鑒】帶翼銅鈴

帶翼銅鈴的另一側

帶翼銅鈴出土於墓葬中屍骨的腰部,器身布滿銅銹,器表多呈紅褐色,並伴有青綠色銹斑。該銅鈴高9厘米,頂部近平、敞口朝下。從正面看呈梯形,頂部較平,兩側下部外擴,口部較大,頂部底部均近似橢圓,頂部有兩個半圓形孔,中間有居中的突出橋形鈕,用以系鈴錘。帶翼銅鈴肩部圓鈍,鈴壁內凹,一側帶有翼(即扉棱),其扉棱較小,向外突出。

【國寶品鑒】帶翼銅鈴

近似橢圓的底部

【國寶品鑒】帶翼銅鈴

帶翼銅鈴頂部的橋形鈕和半圓形孔

【國寶品鑒】帶翼銅鈴

帶翼銅鈴一側的翼

整件帶翼銅鈴通體多為素麵,但其中一側帶有凸弦紋,器表留有明顯布紋,出土時並有硃砂痕迹。經過研究發現,銅鈴外面的紡織品痕迹為平紋,每平方厘米經緯線為10×10根,據此認為是麻布。

【國寶品鑒】帶翼銅鈴

一側的凸弦紋和明顯的紡織品痕迹

帶翼銅鈴形制簡單質樸,整件銅器是採用複合范鑄造而成,帶有早期青銅器的特點,代表了當時的銅器鑄造水平。李京華先生認為二里頭銅鈴的鑄造採用2塊外范及1塊范芯組成鑄造,芯撐的設置可以制出頂部的兩個孔,還可以控制鈴頂部的厚度。

關於銅鈴一側的翼(扉棱)的具體作用,有以下幾種說法。華覺明和賈雲福先生認為,銅鈴一側的扉棱有可能是由側面澆鑄形成的澆口演變而來。李京華先生則認為銅鈴的扉棱是澆鑄時的澆道段沒法去除而留在鈴體上,鑄造後僅將澆口杯去除掉,這是內澆口製作的缺陷造成的。李純一先生則從聲學方面來分析銅鈴的扉棱,認為它雖然具有負載鈴體振動的作用,但對於體高只有7~8厘米的二里頭銅鈴來說,似乎沒有多大的必要。

【國寶品鑒】帶翼銅鈴

二里頭文化二期V M22平面圖,11為帶翼銅鈴

【國寶品鑒】帶翼銅鈴

帶翼銅鈴線圖


比較研究

從1959至今,在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夏文化遺址的考古和發掘過程中,先後出土了多件銅鈴,據現有的考古發掘報告來看,我們已知的二里頭文化遺址出土的銅鈴至少有6件。

1981年,在二里頭遺址V區發掘夯土基址時,在圪壋頭村西北公墳旁清理了六座墓時發現了一件銅鈴,屬二里頭文化二期遺存。其為素麵,通高8.5厘米。周壁厚0.5厘米。頂部中間有兩個方穿孔,夾一窄梁,一側有扉,出土時已破損,上面附有麻布。發掘時位於墓主人的胸腰之間。在銅鈴的旁邊還發現玉管一枚,為銅鈴的鈴舌。

【國寶品鑒】帶翼銅鈴

81YLM4平面圖,8為銅鈴

【國寶品鑒】帶翼銅鈴

81YLVM4:8銅鈴

1982年,考古工作者在二里頭大隊的村南清理出墓葬21座,在其中在墓葬M4中出土了一件銅鈴,屬二里頭文化二期遺存。其口徑9厘米,頂徑5.8,通高8厘米,器形為平頂,弧形鈕,器身一側有扉,橫剖面呈橢圓形,近口部有一周凸弦紋,器表局部黏附麻布。墓葬中同樣發現一件管狀玉鈴舌。

【國寶品鑒】帶翼銅鈴

82YLIXM4:1銅鈴

1984年,在VI區二里頭村南發現了十餘座墓葬,在其中的墓葬M11中同樣也發現了一件銅鈴(84YLVIM:2),屬二里頭文化四期遺存。發掘時,銅鈴位於墓坑中部偏西側,其通高7.7厘米,口7~8.8厘米,銅鈴頂部平,且有兩個橢圓形孔,兩孔這間有一拱形鈕。外面有包裹用的紡織品殘片。墓葬中同時也發現了一件管狀玉鈴舌。

【國寶品鑒】帶翼銅鈴

84YLVIM:2銅鈴

1987年,在偃師二里頭遺址第VI區進行的三次發掘中,共清理出墓葬58座,在墓葬M57中,出土了一件銅鈴(87YLVIM57:3),為二里頭文化四期遺存。銅鈴通高8.45厘米,口徑7.8~8.9厘米,壁厚0.2厘米。其通體綠銹,正面看呈梯形,頂部與口部呈橢圓形,兩側面有梯形凸棱為邊框,一側有扉,頂中央有長方形鏤孔,有一橋形鈕。出土時銅鈴至少包裹有兩種紡織品。墓葬中同時發現了一件管狀玉鈴舌。

【國寶品鑒】帶翼銅鈴

87YLVIM57:3銅鈴

2002年春,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中心區進行發掘,在清理3號基址南院墓葬中編號為02VM3的墓葬時,又發現了一件銅鈴(02YLVM3),屬於二里頭文化二期遺存。其發現時位於墓主人腰部,大小尺寸未公布,不詳。鈴內有玉質鈴舌,銅鈴表面黏附一層紅漆皮和紡織品印痕。

【國寶品鑒】帶翼銅鈴

02VM3墓葬出土現場圖

【國寶品鑒】帶翼銅鈴

02VM3墓葬出土的銅鈴

另外有幾件二里頭出土的銅鈴,只是少量見於相關的資料中,在這裡不再贅述。

從以上列舉的幾件銅鈴來看,二里頭出土的夏代銅鈴都是由銅鑄造而成,大都體形較小,器壁較薄,整個器物上窄下寬,橫剖面均為橢圓形或圓形,一側有扉棱。頂部較平,有長方形或橢圓形鏤空,上面有橋形鈕。另外,除1962年出土的帶翼銅鈴外,其它出土的5件銅鈴均帶有玉管狀鈴舌。由此可見,銅鈴在當時已經被作為一種「懸鳴」的樂器,成為墓主的隨葬品,這種銅鈴玉舌的全新配置,為我們研究夏代墓葬中金玉組合的內涵及意義,以及了解夏代禮樂制度的淵源提供了有力的佐證。這6件分別出土於二裡頭文化二期至四期遺存銅鈴,從其外形和紋飾上來看,它們並沒有太大的改進和發展,但從考古學來看,這些銅鈴的出土不僅僅是證實了夏代我國已經有銅器的出現,同時也證明了夏代的青銅冶鑄工藝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尤其是鑄造青銅容器的科學技術已經相當成熟。


作者簡介

蔡傑,男,現供職於河南博物院,文博館員,主要從事先秦考古和歷史文化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