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B2首飛30年為何仍保持舉世無敵?中國在建神秘戰機或成其強敵

B2首飛30年為何仍保持舉世無敵?中國在建神秘戰機或成其強敵

1989年7月17日,首架B-2隱形轟炸機試驗機試飛成功,距今已過去30年。

1988年,B-2轟炸機首次對外展出,前方的五角星圖案是由五架B-2組成的。

一方面,它憑藉先進的飛翼設計,較先進的航電設備,充足的載彈量具備了強大的全球攻擊能力,是美國軍事力量的頂級象徵。另一方面,它造價高昂,單機成本相當於與機身重量相當的黃金的兩到三倍,一次維護或耗時長達一年,花費6000萬餘美金。通過不斷升級改造,直至30年後的今天,B-2依舊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最先進隱形戰略轟炸機。預計直至本世紀中葉前,「幽靈」還將繼續隱秘的飛行在全世界的天空。

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政府開啟「先進技術轟炸機」項目(ATB),試圖研製新型戰略轟炸機。在美軍的設想中,它將突入蘇聯領空長驅直入,對高價值目標發動突然襲擊。為了突破蘇聯防空屏障,美軍決定突破常規設計,打造一款前所未有的隱形轟炸機。

戰機的「隱形」這個概念最早出現於「一戰」,最初以降低肉眼可視度為目的。隨著雷達探測技術的進步,到了「二戰」期間,已經出現了原始的反雷達探測技術。再到70年代中期,飛機設計師已經開始結合飛機結構設計、隱身塗料、整潔蒙皮等綜合手段,賦予戰機「隱身特性」。

納粹德國Ho-229型飛翼戰鬥機,具有一定的隱身性能,並未量產(上圖)。雖然和B-2一樣都採用了飛翼外形,不過並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與之最為接近的是50年代研發的YB-35轟炸機(下圖),該機最終因種種原因下馬。

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分別在1975年和1979年開展了「Have blue」和「Tacit Blue」項目。測試飛機隱身外形、複合材料、飛行控制、隱身塗料等關鍵技術。這些都為後來研製B-2等隱形戰機打下了技術基礎。

「Have blue」項目驗證機(上圖),著名的F-117隱形戰鬥機就是該項目的產物。而「Tacit Blue」驗證機(下圖)是世界上第一種採用曲面設計減弱RCS的隱形飛機,後來這一技術被運用在B-2上。

1979年,美國政府開始為ATB項目招標,諾斯羅普和洛克希德公司不約而同的拿出了飛翼設計,最終,有YB-35和YB-49兩種飛翼轟炸機設計經驗的諾斯羅普公司勝出,成為主要製造商,並與波音、雷神、通用航空、LVT集團等數家公司合作生產新轟炸機。其中,波音公司為該項目增加了約一萬名工人,LVT集團也增派四千人到有關生產線上。說B-2的開發,集中了全美國航空最頂尖的研發和生產力量,是當時航空工業的明珠也不為過。

為了實現最強隱身性能,B-2採用了獨特的飛翼構型。它沒有傳統飛機的尾翼,主要設備都包裹在機翼內,這樣就可以大幅縮小雷達反射截面,是最理想的飛行器隱形構型之一。此外,還綜合考慮了紅外信號、雷達反射信號、可見光等特徵,全方位降低可探測性。

B-2機長21米,翼展52.4米,高5.18米,最大起飛重量為170600千克,最大速度為1010千米/時,最大升限15200米,最大航程可達11100千米。

紅外信號方面,四台F118-GE-100型發動機全部埋入機身內,並在進氣口處設置「邊界層進氣口」吸入冷空氣,在噴管處與高溫排氣混合降低溫度,以此來削弱排氣紅外特徵並避免產生冷凝雲。

雷達反射信號方面,在機身上塗布吸波材料來中和雷達波,並通過設置特殊的折角進一步減弱雷達信號特徵。除機身主梁和發動機艙為鈦合金製成外,其餘由石墨-碳纖維複合材料壓鑄而成,比傳統的鋼和鋁合金材料強度更高,重量更輕,還可以有效吸收雷達波。發動機進氣道為「S」構型,可以阻礙雷達波反射,機翼前緣採用蜂窩空穴設計,並在駕駛艙玻璃中滲入金屬粉末防止雷達波進入駕駛艙反射等。通過這些措施成功地將雷達橫截面積縮小到0.1平方米,而未採用隱身設計的B-52轟炸機則高達100平方米。

B-2機身的特殊折角設計。通過當時剛剛成形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得出機身圓面、曲面和折角結構,在最大程度上偏轉、吸收雷達波。

可見光隱形方面,B-2塗有防反射塗料。機身下面塗成暗黑色,以便在高空飛行時融入天空背景。據稱其背面有一個光感應器,可以根據光線強弱提示飛行員保持在更容易和天空融為一體的高度上。

雖然飛翼構型隱身性能優異,但也存在高速飛行時不穩定,阻力大,控制困難等空氣動力學難題,為了保證隱形性能只能從飛行控制和機體結構設計上下手,儘可能提升操控性。

為此,B-2採用了複雜的四聯計算機電傳飛行控制系統,即使飛行員不直接干涉,也可以自動檢測並調整飛行姿態。機載檢測系統與機上大多數航空器材相連,可以連續檢測幾千個組件的運行狀態,並為地勤人員提供維護參考。

B-2的操控系統高度自動化,只有兩名乘員,分別為任務指揮官和飛行員。機內有簡易廁所和電熱爐,非戰鬥任務時兩人可輪換休息。圖為B-2駕駛艙。

在2008年的改造中,機上共136個分散式計算機被集成到一個系統中,線路被更換為光纖,並更新了管理軟體,飛控設備改模擬式為數字式,和檢測設備統一起來實現了操控信息化。

飛翼特殊的構型對控制面有著更高的設計要求,諾斯羅普開發了分離式控制面和差力推動系統。將控制舵面和發動機推力結合保證飛翼的機動性能。

除了隱身性能,B-2作為一款轟炸機還擁有強大的電子探測和武器掛載能力。

B-2最為著名的照片之一,投下兩列炸彈串。攝於1994年太平洋訓練期間。

機載雷達為AN/APQ-181型,是雷神公司為B-2專門研製的。集成了地形跟蹤雷達、GPS系統、NAS-26天文慣導系統和防禦管理系統,可讓其不受雲雨限制,全天候作戰。2010年,所有的B-2經過升級,加裝了有源電子掃描陣列,可以對兩側161千米範圍內的地面進行掃描,確認和跟蹤128千米內的海上目標。

為了隱形,B-2並無外部武器掛架。但飛翼本身擁有較大的內部空間這一優點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飛行軍火庫」。以B-2A Block3型為例,可攜帶總重18000千克的各類武器。包括MK-82型航空炸彈,GBU-31聯合攻擊炸彈,AGM-154滑翔炸彈,AGM-158巡航導彈,GBU-57巨型鑽地彈等常規武器。作為核常兼備戰略打擊的關鍵平台,還可以攜帶16枚B61或B83型核彈頭執行戰術核打擊任務。

不過不久前B2轟炸機曾經演示過投放兩枚GBU-57巨型鑽地彈,單枚就重13.6噸,兩枚總重27.2噸,大大超過了其公開的數據,所以它實際能載多少彈藥還是個謎。

B-2機內有兩個炸彈艙,彈藥掛載在旋轉掛架或者炸彈架上。圖為一枚BDU-56炸彈被安轉在B-2的旋轉掛架上。

集最先進技術為一體的B-2,其製造和維護成本也不是一般的高。2009年時,採購一架B-2的總成本就已達到24億美元,而一架B-52隻要約六百萬美元。2010年時,B-2每飛行1小時就需要約120個工時進行維護,而B-52隻要53個工時。其每小時飛行費用高達135000美元,大概是B-52的兩倍,成為了史上運行費用最高昂的轟炸機。

B-2的飛翼造型,即使放在今天也頗具科幻感。圖為B-2空中加油。

隨著蘇聯解體,美國逐步將B-2的採購數量從132架降低至21架,並於2000年全部交付完畢。除其中1架因感測器故障,在起飛時墜毀外,其餘20架還在美國空軍中服役,並已升級至B-2A Block30型。

2008年2月,關島安德森基地的一架B-2在起飛途中墜毀,兩名飛行員彈射生還,飛機則徹底損毀。這是B-2服役以來唯一一次墜機。

1997年,第一架B-2形成戰鬥力。並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首次登場,還在後來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中頻頻亮相。2009年,美國空軍開始研究下一代遠程轟炸機項目(LRS-B),最後中標諾普羅斯格魯曼公司將在B-2的基礎上開發新一代遠程轟炸機B-21,預計在2020年代中期前正式服役,繼續「幽靈」的天空傳奇。

B-21想像圖。

2018年,西安航空工業公司曾發布了一段視頻,在結尾留下了一個神秘的畫面,顯示一架被幕布包住的大型飛機,從外形看它具有極寬的機翼,這是不是中國在建轟炸機的預告呢?而空軍早已經證實了國產遠程大轟在研,這一切都在表面中國新一代轟炸機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發中,這很可能就是神秘的轟-20。

B2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一個真正強勁的對手。

《大國起飛》宣傳片結尾處出現的疑似轟-20的飛機(上圖)以及轟-20CG圖(下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兵ing 的精彩文章:

伊朗對美威脅最大的武器居然是這款美製武器,現已絕版但威力極大
黑火藥時代的奇蹟!可裝40發子彈半自動發射的手槍,設計精妙

TAG:談兵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