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比紀曉嵐名氣大多了,貪官和珅最終上吊自殺,就有他的功勞
劉墉的故居在驢市衚衕西頭129號,現已部分成為私人住房,單從外觀上看還保留著當年的豪華氣派。其街南牆上曾有一橫石,上刻「劉石庵先生故居」。石庵是劉墉的號,但是,這塊橫石現已不存在。
根據史料記載,劉墉是一個典型的清官,他的行事作風符合一切世人對於清官的定義。隨著當下古裝電視劇盛行,劉墉的生平事迹亦成為熱門的影視題材。當然,熒屏上劉墉的形象有不少杜撰的成分,與真實的劉墉已相距甚遠,已面目全非。當然,他比紀曉嵐名氣大多了。
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劉墉是乾隆嘉慶兩朝舉足輕重的大臣之一。
在乾隆登基後,劉墉先後被任命為知府、巡撫、御史、尚書等職,堪稱位高權重。嘉慶上台後,劉墉又幫助嘉慶向先皇討回象徵著皇權的傳國玉璽,鞏固了嘉慶的統治地位。除此之外,和珅的倒台亦與劉墉有關,在嘉慶扳倒和珅的過程中,劉墉充當著嘉慶最得力的協助者。
因為這兩件功勞,劉墉深受嘉慶信任,沒過多久,便被提拔為太子少保,論起地位在所有漢族官僚中無人能出其右者。
劉墉出身不凡,劉墉所在的諸城劉氏是當地望族,在山東有很大的影響力。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曾在順治年間登榜入仕,祖父劉棨則受父親蔭福在康熙朝擔任高官,劉墉的父親劉統勛更是深受乾隆倚重的治國棟樑,曾身居軍機大臣的高位。
乾隆對劉統勛的評價極高,「遇事既神敏,品性復剛毅,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在劉統勛過世後,乾隆賜其謚號為「文正」。這一謚號各位一定很熟悉,古往今來只有隻有最賢德的文官才能收穫這樣的殊榮。縱觀滿清一代,僅有八位文官收穫這一最高稱譽。
乾隆四十七年,是劉墉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轉折點,許多史學家認為這一年是劉墉與貪官和珅的首次交鋒。
在這一年中,御史錢灃檢舉山東巡撫國泰貪贓枉法。為了查明真相,和珅與劉墉被指派到山東調查國泰案。然而,國泰在朝廷人脈極廣,又花費了大量銀兩疏通關節,包括和珅在內許多隨行的大臣都打算袒護國泰,而皇妃亦對乾隆吹起了「枕邊風」,一度影響了乾隆的判斷,國泰案的調查險些陷入僵局。
劉墉反其道而行,並未從國泰身上直接取證,而是前往民間私下調查,深挖國泰犯下的種種惡行。最終,劉墉憑藉切實的證據扳倒了國泰,使這位貪贓枉法的高官落馬,認罪伏法。正因劉墉在這起案件中秉公辦事,不畏強權,山東百姓感念劉墉的恩德,亦有文人將他的事迹收錄到通俗小說《劉公案》中,使劉墉在老百姓心中成了清官的代言人。
劉墉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幫助根基未穩的嘉慶查辦大貪官和珅。嘉慶四年三月,劉墉奉旨受理和珅結黨營私、收受賄賂一案。和珅搜刮民脂民膏、貪污自肥的行為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實,所以,劉墉輕而易舉地查出關於和珅的二十餘條罪證。不過,在處理和珅的過程中,與和珅素有間隙的劉墉並未以權謀私落井下石,反倒在嘉慶面前為和珅說起了好話。
正所謂「牆倒眾人推」,和珅落難後,朝中百官紛紛向嘉慶彈劾和珅的罪狀,並請求皇帝將和珅千刀萬剮。在所有大臣中,只有劉墉表現得比較寬容,為了考慮先帝的顏面,他向嘉慶提議:允許和珅自行了斷,留和珅一條全屍。
當時,有許多與和珅敵對的政客都希望通過這起案件對和珅及其親族進行打擊報復,他們不遺餘力地將案件擴大化。對此,劉墉與幾名老臣向嘉慶諫言,做好和珅案的善後工作。劉墉自由熟讀經略史書,他自然清楚一個道理,古往今來大部分酷吏都無法獲得好下場。
嘉慶九年末,劉墉在北京驢市衚衕的家中安然離世,終年八十五歲。
據說,在劉墉過世的那天早上,他還前往南書房完成了值守的工作,傍晚還在府上宴請賓客,在返回卧室後「端坐而逝」。
縱觀劉墉的一生,在政治上幾經風霜雨雪,最終卻能保持屹立不倒,可謂政治場上的常青樹。嚴格來說,劉墉並未做到位極人臣的地步,但是,後人仍喜歡以「宰相劉羅鍋」稱呼這位一代名臣。
根據見過劉墉遺骨的人講,劉墉的骨骼寬大,活著的時候定是高大的偉岸男子。此外,當時的科舉對「顏值」也有一定要求,士子的才貌都是不可或缺的。那麼,「劉羅鍋」之名又是從何而來呢?
原來,在劉墉八十歲那年,嘉慶曾與這位老臣開了個玩笑,稱其為「駝子」,這時的劉墉已年老體衰,彎腰駝背自然在所難免。對此,紀連海就曾說道:「歷史上的劉墉不是狀元,也不駝背。他的官位確實數經起落,不過,他也並沒有跟和珅斗一輩子。」
總而言之,劉墉無愧於為人臣子的標杆,所以,在他過世幾百年後仍能為現代人帶來「正能量」。
參考資料:
【《清史稿》、《湖南通志》、《劉墉的故居》】
※此國在邊境上打死了幾個中國人,康熙知道後讓其國王顏面盡失
※朱棣為什麼喜歡老二朱高煦,卻不喜歡老大朱高熾?有一個致命原因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