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靈魂擺渡》之織女詛咒:原始巫術與弗洛伊德,蒙昧人都是強迫症

《靈魂擺渡》之織女詛咒:原始巫術與弗洛伊德,蒙昧人都是強迫症

網劇《靈魂擺渡》簡直是靈異愛好者的盛宴。其中有一集是《織女的詛咒》,一個善良、美麗的女子——織女虔誠地為村子祈雨,最後她的祈求不靈驗了,村裡的男人們侮辱她,最終殺死了她。

從人的慾望、匿名導致的惡魔效應等角度進行分析當然有理,但卻忽略了其中有關織女神性的線索。從女神崇拜到殺死女神的急劇轉變,體現的是可以追溯到蒙昧時代的塔布禁忌。在首領塔布中,普通人對首領的愛恨交織讓他們患上強迫症,儀式的崩盤則會讓讓強迫症患者徹底失控。

一、塔布及其本源——瑪那

人類學家認為,遠離大陸的島國(如美拉尼西亞、波利尼西亞、紐西蘭等)上往往更好地保留著蒙昧人文化,是研究人類原始族群文化的好樣本。塔布(英文taboo)原本是一個波利尼西亞詞,早已成為國際學界的慣用語。中國將塔布稱作禁忌。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云:「禁,吉凶之忌也」。

學界普遍認為,塔布有兩層相互矛盾的意義,首先是神聖、聖潔、不可侵犯的意思,其次是危險、可怕、不可接觸的意思。它比宗教還要久遠,在那個蒙昧時代支配著部落中蒙昧人之間的各種關係運轉,具有法律、法規、道德規範的作用。圖騰就是一種塔布,它規定了族群與族群之間的界線,還是族外婚制度中選擇可選配偶的依據。

塔布有三種。根據《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介紹,它們分別是直接塔布、間接塔布與中間塔布。直接塔布是「在人或物內在固有的瑪那作用下產生的自然塔布或直接塔布」;間接塔布是「在瑪那作用下產生的感測塔布或者間接塔布」;中間塔布存在於「兩種因素都存在的場合」。可見瑪那是塔布產生與存在的本源。

瑪那(波利尼西亞語mana)是一種神秘的、超自然的魔力。首領、祭司的瑪那高於普通人。產生鬼神觀念之後,蒙昧人自然地將瑪那神力歸因於神靈。首領與祭司都是直接塔布。人們認為他們是瑪那的肉身載體,崇拜他們,但實際上崇拜的並非他們的肉身,而是他們身上存在的瑪那。

二、作為恩惠與恐怖之源的瑪那

瑪那是神聖的。蒙昧人認為,瑪那是神聖的,因此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瑪那進入那個充滿神跡的、魔幻的世界。巫術就是蒙昧人在發揮他們的瑪那。在美劇《吸血鬼日記》、《邪惡力量》中,女巫可以通過觸摸某個人的個人物品尋找到他的所在地,這種定位魔法就是女巫用自己的瑪那追蹤了某人的瑪那。嚴格說,定位魔法屬於接觸巫術。

瑪那可以產生恩惠。蒙昧人還認為,每個人身上的瑪那強度不同,首領、祭司身上有高強度的瑪那,普通人身上有低強度的瑪那,大臣身上的瑪那強度則居中。由於瑪那的強度之差,因此當瑪那主動從高強度一方流向低強度一方的時候,就成了對後者的恩惠。一直到中世紀,英國還普遍認為國王的觸摸能治病。

瑪那還是恐怖之物。瑪那具有傳染病一般的魔力,它可以通過高強度瑪那者使用過的物品、穿過的衣物等流動。根據蒙昧人的意識形態,普通人絕對不能在不經允許的情況下觸碰首領的衣物、食品等,否則會遭到滅頂之災。難怪到了清代,皇帝賞個菜賜個湯的,還是浩蕩隆恩呢。另外,大家還可以自行聯想下周星馳的電影《九品芝麻官》中那個具有「神力」的「龍內褲」。這些其實都是遠古接觸巫術習俗的一些遺存。

瑪那的雙重屬性導致蒙昧人對它愛恨交加,人們既希望獲得它的恩惠,又對它避之唯恐不及。「遵守著塔布的人往往對所忌諱的對象,抱有一種矛盾態度,歸因於塔布的那種魔力的一個基本效力是產生誘惑。」這種誘惑就源自瑪那。

三、塔布禁忌:蒙昧人的強迫症

以瑪那的屬性為基礎,蒙昧人發展出了塔布禁忌。在這種禁忌中,瑪那既是被放上神壇的聖物,又是被隔離、被逃離、被敵視的忌諱之物。在弗洛伊德看來,蒙昧人都是強迫症!

強迫症是一種神經症,一般都有某種患者意識不到的某種根源。患者一次次地回憶某個場景,折磨、審判、批判自己,欲罷不能!這種不能自制的回憶是強迫症患者的儀式。強迫思維患者只是強迫性地回憶,有的患者還伴有強迫行為。

強迫症患者的儀式性動作是對本能慾望的壓抑。在不斷重複中,患者既檢查、確保慾望依然在被壓抑中,不會爆發、進入意識,又在這種壓抑中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享受著與潛意識的親密「接觸」。壓抑機制是什麼?當然是道德。強迫症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道德病(當然它也有生理基礎)。

塔布禁忌可以視作最初的道德規範的確立,道德產生了,強迫症的種子也就隨之種下了。塔布禁忌是對蒙昧人本能慾望的規範。弗洛伊德認為,即便在壓抑下,人的本能慾望也不可能消失,它只會進入潛意識,塔布代表的是蒙昧人的心理態度與觀念文化。塔布禁忌與本能之間的衝突持續存在,最終形成了一種固著,沉澱為儀式性動作。

弗洛伊德將塔布禁忌的儀式與強迫症患者的重複性行為類比。在強迫性行為比如重複洗手中,神經症患者既是在洗滌手,確保手的衛生,也是在一次次的沖洗動作中確認髒東西的存在!在塔布禁忌的儀式性動作中,人們既是在強化對慾望的壓抑,也是在滿足潛意識中被壓抑的本能。

四、首領塔布

蒙昧人需要首領塔布。他們認為,首領具有強大的魔力,確保族群正常的生活。但是,由於瑪那是可傳導的,所以普通人不能接近首領,以免受到傷害。因此,首領的身體成了傳導或隔離瑪那的唯一屏障,也成了部落儀式的核心!儀式既是對首領的崇拜,也是對他的控制。

首先,首領的身體是神聖的,是崇拜的直接對象。首領的身體是不能隨便觸碰的,甚至首領碰過的東西也是不可接觸的聖物。人類學家弗雷澤在紐西蘭發現,在某個部落中,有一個飢餓的奴隸吃了首領的剩飯,他都快要吃完了,這時別人告訴他飯菜是首領吃剩的,他聽到後全身痙攣、腹部絞痛,真的死去了。

其次,首領的身體是恐怖的,是需要防範的對象。弗雷澤認為:

君王只為臣民而存在,只有當他履行職責,為人民的幸福而支配自然過程時,他的生命才是有價值的。……只要他能夠滿足他們的期望,那麼人民對他的關懷將是無微不至的,同時也迫使他無時無刻不檢點自己的行為。這類君王生活在儀式性禮節的藩籬中,如網的禁忌和禁制並不是旨在提高他的尊嚴和增加他的享受,而在於限制他的行動。

人類學的研究發現,首領完全是一種折磨人的負擔,甚至是個沒人想乾的苦差事。古羅馬朱庇特神的最高祭司不能騎馬,不能帶完好的戒指,不能隨便剪頭髮,不能在戶外脫衣服,他剪下來的頭髮和指甲都要埋在樹底下;在西非的某個地區,選個首領太難了,人們甚至把他們想選擇的首領關起來,什麼時候他同意了才能出來……表面上看,承受這些折磨的是首領的身體,但是人們的真實目的是改變他的心意,讓他心甘情願地主動駕馭他的瑪那。

首領的身體成為了首領塔布的核心作用對象。表面上看,首領高高在上、眾人敬仰、養尊處優;從另一個角度看,首領是眾人「嫌棄」的孤家寡人,真是高處不勝寒,寡人好孤單啊!

五、殺死織女:蒙昧村民對女神的恐懼與敵視

從首領塔布禁忌角度看,村民們之所以殺死那個被當做織女的女孩,是因為他們在不下雨的狀況下打破了塔布禁忌,他們的強迫症失控了!女孩的身體就成為了村民發泄仇恨的對象。

(一)作為瑪那載體的女孩

回到《靈魂擺渡》中可憐的織女。她到底是個普通的村姑,還是具有神性的織女?從祈雨的結果看,她是個村姑,大多數觀眾也是從這個角度理解的。但是,在劇本中,她其實是女神織女的後裔,身上依然存在著不同尋常的瑪那。

女神織女降落到了村裡之後,和村民之間經歷了一段「蜜月期」。村裡人照料她,她主動施展瑪那祈雨。後來,由於村民不想讓她離開,雙方進入了敵對期。為了能繼續使用她的神力,她被迫生下了人類的孩子!她的孩子是人類與天神的混血兒,身上自然有高強度的神性瑪那。

這是個閉塞到有些詭異的村莊,因此我們可以推測村民之間是內部通婚的。那麼千百年後,那個看似被隨意推選出來的織女也不是凡人,她身上依然有著些微神性瑪那。村民們的選神方式看似愚昧,其實具有合理的內部邏輯。

(二)祈雨儀式中被崇拜的女孩

在電視劇中的祈雨儀式上,那個穿著古裝的女孩端坐在前方高台上,接受眾人的供奉與跪拜。這時的女孩是神聖的。因為瑪那神力只有附著在她的身上,通過她的主動祈禱才能見效。人們對她種種優待,免除她的勞作,讓她的身體感受到與眾不同的恩惠,就是為了讓她身心投入地祈雨!

(三)祈雨儀式中被放棄的女孩

電視劇中還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村裡大旱已久,女孩在前方費心費力地祈禱,但台下村民的臉上已經不再是敬慕與期待,而是無奈、絕望、唾棄。既然織女不能讓天下雨,那她的神力就不奏效了,我們對她的供奉都落空了。如果女孩是泥胎,相信村民們早就用木棍、石頭砸碎它了。

某個瞬間,村民們心中敵視、仇恨的潛意識凝聚成了不言而明的集體意識,他們行動了。他們不再掩飾自己的鄙視與仇恨,打破了千百年的首領塔布禁忌——祈雨儀式,比女神提前離開祈雨場所。被慾望驅動的男人們還一個接一個地在深夜潛入女孩房間,發掘她身體的剩餘價值。壓抑強迫症患者的重複性儀式消失了,敬畏與敵視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了。

(四)敵視女神的頂峰:殺死女孩

女孩受到了前後截然不同的對待。之前對自己畢恭畢敬的村民,突然變成了欺凌、侮辱自己的惡魔。她想不通,但她知道自己在村莊里的處境不會改變了,唯一的出路是逃走。

在出逃失敗後,她又一次與全村村民碰面。但是,這一次,村民不再是有頭有臉的村民,而是被頭套包裹的魔鬼。在頭套的掩飾下,他們仇恨的集體意識完全浮上水面,在這最後一次女神崇拜儀式中,他們要完全發泄仇恨,殺死織女!

最終,織女的弟弟在精心設計的織女祈雨儀式上謀殺了全村!或許,千年前,第一代織女用自己的瑪那詛咒了這個村莊,褻瀆女神者,安得善終!

文史君說

《織女的詛咒》很像一個寓言,裡面的村民雖然著裝現代,卻演繹出蒙昧人的強迫症。在弗洛伊德看來,規則、組織與宗教都是壓抑人類本能慾望的強迫症,他視野中的強迫症就是人類文明社會。在現代社會,當有人動輒就說生活中缺乏儀式感時,或許就是我們的蒙昧人祖先在說話。在文明程度更高的現在,希望我們通過儀式能更多地傳承文化精華,滌盪那些帶有殺意的糟粕。

參考文獻

弗洛伊德:《圖騰與禁忌》,九州出版社2014年。

作者:浩然文史·公雞醬伴侶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浩然文史 的精彩文章:

TAG:浩然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