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叛逆期孩子的正確溝通方式

叛逆期孩子的正確溝通方式

要想與孩子溝通,不管男孩女孩,都要先了解孩子發育成長的不同階段。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孩子雖然是我們親生的,但是每一個孩子都像是外星人派來的卧底,讓我們所有第一次做媽媽的人,膽戰心驚、頭痛無比,痛並快樂著,是每一位媽媽們的真實寫照吧。孩子的成長要經歷三個叛逆期,當你摸清了孩子們每個叛逆期的生理生活變化和特點,就會輕鬆地逐一擊破。

第一個叛逆期,也叫寶寶叛逆期。年齡發生在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這個時期的孩子對世界剛開始認知,對什麼都好奇,什麼都想自己去聽、去看、去做,家長的懷抱已經滿足不了孩子對外面世界的多彩吸引。

叛逆期孩子的正確溝通方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開始拒絕家長的命令,並且用發脾氣或者撒潑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並且時不時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做幾件淘氣的事,用以吸引家長的注意並以此來換取自己的存在感。滿地打滾、摔東西、拆玩具、亂寫亂畫、撕書、故意把玩具丟得滿地都是,這些都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經常表現出來的現象。

此時家長要做的一定不要大聲呵斥或者嚴厲的命令,而是冷靜處理。對於孩子的固執和調皮搗蛋,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1、如果孩子無理取鬧,家長可以採取冷處理的辦法;

2、如果孩子淘氣,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嘗嘗懲罰的味道;

3、家長在平時給孩子提出要求時,徵詢孩子的意見和想法,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讓他有被重視的感覺。

娃娃好生不好養,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送給我們的小天使,你給他什麼樣的成長環境,他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一般是6-8歲的孩子。這個年齡的孩子渴望獨立,渴望脫離家長的控制和家長唱反調、情緒反應激烈、倔強固執、並且出現破壞性的行為並容易與其他孩子發生衝突,老話說,三、六、九,嫌死狗,7、8歲,惹得雞狗不待見。連雞狗都嫌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肯定是特別地討厭、叛逆。

叛逆期孩子的正確溝通方式

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溝通,家長一定要切記不要失去耐心,任憑孩子自由發展,或者非打即罵,全面否定孩子的所作所為。

如果家長從來不問問孩子的想法,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批評孩子、教育孩子,孩子會慢慢地不相信家長、疏遠家長、怨恨家長,這個年齡的孩子也是性格的雛形期,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孩子自卑、孤僻、自私、任性、暴躁。孩子出現問題,肯定是教育方式的錯。正確的教育方法很重要,父母和孩子良好的溝通是關鍵。

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溝通,家長一點要記住:

1、尊重孩子,包括孩子的喜好和決定;

2、學會去和孩子換位思考,理解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3、放飛自我,走進孩子的內心,找到和孩子相同的興趣和話題。

只有願意跟隨孩子一起成長的家長,才能在這場外星人入侵的戰鬥中,取得最後決定性的勝利。

第三個叛逆期,青春期叛逆。10歲-20歲,在生物學上,是指人的身體,從不成熟發育時期到成熟時期的一個轉化時期,也是孩子從兒童到成年的一個過渡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與父母對著干,染上一些不良嗜好,或者故意做些出格的事情,惹父母傷心。以前和媽媽無話不說的孩子,突然有了自己的秘密,甚至抵觸父母的關心和試圖了解。

叛逆期孩子的正確溝通方式

很多父母看著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和自己漸行漸遠,心裡非常難過,會更加迫切地想要抓住孩子、靠近孩子。其實家長不明白的是,孩子懂得叛逆,正說明他們的心理和身體都在更加成熟,叛逆是孩子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所以,正確面對青春期孩子叛逆,不但是認同孩子的成長,也是對孩子發育成熟的一個了解。

1、父母要和孩子將心比心,你認真工作生活,孩子怎麼可能處處玩世不恭;

2、你尊重孩子的隱私,孩子定會從相信你這個人,再到對你打開心扉;

3、你正直善良,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給自己一把尺。

青春期也是親子關係中的一場親子危機。什麼是危機呢?就是有危險可是還有機遇。這個年齡段也是培養孩子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最好的時期,有人說青春期就是一個人整個人生的塑型期,讓孩子順利成功地脫變,幫助孩子成長為身心全部健全的人,是每個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叛逆期孩子的正確溝通方式

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也是不一樣的。當孩子處在不同的叛逆期時,家長一定要多去傾聽孩子的心聲,多去認可孩子,給孩子足夠的關心和信心,多從孩子的方位去考慮問題。

請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感悟人生。與其說教,不如身體力行,與其想讓孩子成人,不如自己先成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時隔75年重逢!美97歲二戰老兵與昔日戀人緊緊相擁
擁有思考力才能立足於未來,6個鍛煉孩子思考力,家長一定要學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