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與古龍的巔峰對決
如果將武俠文學界也比作一個江湖,那麼金庸與古龍則是齊名天下的「北喬峰,南慕容」。
毋庸置疑,金庸與古龍則是其中最頂尖的絕世高手,站在華山之峰,決戰紫禁之巔,進行著那一場屬於高手之間的對決。
金庸與古龍的巔峰對決
01. 武功
金庸筆下的主人公們總是身懷蓋世武功,往往只是略使出一招半式,便足以排山倒海,驚天動地,令敵人聞風喪膽,落荒而逃。主角們的武功通常體現在招式的使用上,從外在拳腳到內功心法,一應俱全。這些武功招式往往師承名門,或各有出處,例如郭靖最擅長的「降龍十八掌」,分別是1突如其來,2見龍在田,3鴻漸於陸,4雙龍取水,5飛龍在天,6潛龍勿用,7羝羊觸藩,8密雲不雨,9神龍擺尾,10或躍在淵,11利涉大川,12魚躍於淵,13時乘六龍,14震驚百里,15履霜冰至,16龍戰於野,17損則有孚,18亢龍有悔,皆出自於《易經》。
而像段譽的六脈神劍,楊過的黯然銷魂掌,張無忌的乾坤大挪移……都是有著招式的名稱和來歷,而且是一種在完全意義上依靠自身力量與外界對抗,帶有強烈的個人特色,與主人公的性格相契合,並十分謹慎選擇傳人的獨門絕技。這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金庸對人的自身力量的探索與追求,更表達了一種他所追求的獨立精神,即不依賴外物,完全由自身的招式去對抗,敢於擔當的一種男子漢的責任感。
而相對金庸,古龍則尤其偏重於武器方面的追求。古龍筆下的主人公幾乎從來不會使出什麼招式或者修鍊什麼心法,陪伴他們行走江湖的則往往是從不離身的武器。
在古龍的小說里,冷寂清俊的劍客白衣勝雪,月下抱劍傲立;威猛豪氣的刀客大漠逐鷹,酒家撫刀獨飲。相對金庸筆下更加註意武器本身含義的倚天劍、屠龍刀、鴛鴦刀、碧血劍等,古龍則十分注重人器合一的境界。譬如小李飛刀,飛刀這個武器就成為了李尋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融入了他的江湖名號中,以至於在許多人的腦海中,而這已經可以等同起來。
也就是說,沒有李尋歡的飛刀不具有任何意義,而沒有飛刀的李尋歡也就是不再是李尋歡了。飛刀和李尋歡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我們都知道李尋歡的飛刀從不隨便亂髮,小李飛刀招無虛發,而是通常要到了終極boss出來的時候才拿出來亮相,然後一招斃命。
這就反映了李尋歡性格中很重要的一點,「忍」。因為忍讓,他可以把青梅竹馬的愛人林詩音拱手相讓於救命恩人龍嘯雲;因為忍讓,他可以在被一干所謂的名門正派誣陷後不做辯解,坦然面對。也許要成為一個大俠,「忍」是必不可少的,可是作為一個男人,總是仍然會讓人覺得缺乏血性。失去了血性的男人還算是真正的男人么?所以在這一點上,我不喜歡李尋歡,更欣賞年輕衝動,血氣方剛的阿飛。阿飛的劍很特別,是隱藏在一根竹子中的,平時拿在手裡看不出來,卻可以在關鍵時刻鋒芒畢露,瀟洒出鞘。
再例如古龍專門寫過的一個「七種武器」的系列,分別是《霸王槍》,《離別鉤》,《長生劍》,《碧玉刀》,《孔雀翎》,《多情環》,最後一種很特別,其實人人都有,就是《拳頭》。這就體現了古龍其實很注重器物的方面。他筆下的人物,凡是有自己武器的主人公,則必定是刀(劍)不離身,人在是刀(劍)在。
但也不能因此就說古龍筆下的主人公就不獨立,不自信,武功差,必須依靠武器幫忙才能打得贏。在我看來是這樣的,人物對武器的器重,愛惜甚至以命相護,實際上體現的是一種對武器的深沉愛戀以及無條件的信任。
這些主角大多獨來獨往,罕有真心相交的朋友,看透人情冷暖,所以心變冷了,用刀(劍)卻更加狠了。現實教會他們,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依靠任何人,他們唯一可以相信和依賴的,只有手中的是刀(劍)。是刀(劍)是陪伴他們浪跡天涯的生死之交,是夜晚孤寂時可以相擁入眠的知心愛人,更是在戰鬥中一次次支撐著他們不倒下的信念和勇氣。只要握緊了手中的是刀(劍),他們便充滿力量,無堅不摧,不可戰勝。
02.門派
金庸筆下的主人公大多有著顯赫的身世或者強大的門牌作為後盾。令狐衝出身華山派,喬峰來自丐幫,黃蓉出自桃花島,楊過從全真教跳槽到了古墓派,而張無忌則由於父母雙方的身份則得以黑白通吃,最後成為了明教教主,就連古惑仔韋小寶也是大名鼎鼎的紅花會總舵主陳近南的徒弟。
所以說,這都是一群有背景的小孩,放到現在來說,都是高幹子弟啊!通常按照劇情的發展,他們會掉下懸崖,背叛師門,身中奇毒,九死一生,然後撿到一本秘籍苦心修鍊終成正果,或者乾脆偷懶像虛竹同學那樣遇到快死而又不甘心死,一心想找個事業繼承人的無崖子老前輩,然後迷迷糊糊就把人家一身六十年的功力都納為己有了。真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所以縱觀《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俠客行》,《笑傲江湖》,《碧血劍》,《神鵰俠侶》,講述的故事剝離了其他因素,其實內容很簡單,就是一個少年的成長史,或者說,大俠是怎樣煉成的。而這些主角由於出身名門,門派在江湖上名氣很大,加上自己又的確做了許多值得稱讚的事,所以成為人人敬仰的大俠便是順其自然的事。
就像現在說的出身好,根正苗紅,再加上自己很努力,做了很多實事,受提拔和重用是必然的。所以說在很多時候,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成為大俠,但是他不知不覺的在一個追求理想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就逐漸成長成為了一個大俠。
在古龍筆下,由於不像金庸那樣十分清晰的劃分出五嶽劍派或者什麼具體的門派,古龍筆下的世界就更接近於江湖,而不是武林。那江湖和武林區別到底是什麼呢?我覺得江湖是比較混亂的,沒有哪個門派最厲害,誰的名望最高,大家都服他這樣的規則,而更多的是快意恩仇,寶馬美酒,俠膽柔情,仗劍天涯。
而武林則是一個相對有比較穩定的秩序的一個世界體系的概念,有點類似於被招安的味道,大家自立門派,友好相處,互不相犯,各自修行。推選一個德高望重的武功蓋世的人出來做老大,就是武林盟主,讓那些服他德的人服他的德,不服他德的人只好服他的拳頭。
然後就是定期召開武林大會,討論各個門派換屆選舉和武林大事,由比較權威的各派掌門人組成的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如果談不攏就打,所以武林大會往往在最後都會發展為令人嘆為觀止的群毆大會,尤其一個典型代表就是《倚天屠龍記》裡面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一役,真是打得天昏地暗,N敗俱傷。
咱繼續回頭說古龍筆下的人物,主角大多沒有什麼可以作為靠山拿出來嚇唬人的門派背景,古龍似乎也沒有提及他們是如何拜師學藝,又遇到了什麼傳奇遭遇,最後變成一個大俠的。這些都沒有,往往這個人物一出場我們就驚奇的發現,他已經有了很帥的武器和很高的武功。
所以古龍要向我們展示的並不是他們如何成長,如何提升武功的過程,而是他們在擁有絕世武功後,面對恩怨情仇,江湖險惡的態度和行為了。他們有的人在這樣深入江湖的過程中會實現自我武功境界的提升,但更寶貴的是對自己精神境界的升華和內心的磨練與成熟。
03.情義
金庸筆下的情義複雜多變,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愛人朋友,幾乎涵蓋了所有的人際關係。他筆下的情義不僅很有廣度,而且富有深度。那些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打不相識、點頭之交、生死相許、忘年之交、超越性別的知己之交、危難之中的莫逆之交……無一不讓我們深深感動並心亦往之。那些真情,在關鍵時刻經受住了考驗,變得更加堅不可摧,固若金湯,在經歷了劫難的洗禮後煥發出了人性高潔的光芒。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在一個大俠的周圍,總是圍繞著一群人,一群愛他敬他,願意為他無私奉獻,助他一臂之力,在他需要時挺身而出,替他掃平障礙或是進行善後工作的朋友。若是沒有這樣一群鐵杆朋友在身邊,恐怕這個大俠也必定當的十分吃力。
所以可以說,是這樣的一群朋友在背後默默支持他,才讓他的大俠在人前光鮮亮麗,受人尊重,令人敬仰。也正是這樣一種深厚的情義,才襯托出了大俠的光輝形象。另外,紅顏知己也是不可或缺的大俠必備關鍵詞。
金庸筆下的大俠們,沒有一個是孤獨終老的,都或多或少的擁有一個或幾個紅顏知己。有的最終發展成了執手一生的愛人,有的保持著純潔的感情,以兄妹相稱,而有的則一直是無私的奉獻,默默陪伴在主角身邊,給予自己所有的愛,付出一顆真心,不求回報,也不求名分,只是守候與凝望,只為那一回眸的相思,和那眼神交匯的心意相通。能擁有這樣的紅顏知己應該是幸福的吧,她們所給予的感情早已超出了狹隘的男女之愛,而更多的這是一種知己之情,摯友之情。
古龍的筆下也有愛情,只是不如金庸那般兒女情長,柔腸百轉。而古龍描寫的最贊的,也最令人稱道的,則是屬於男人之間的感情。相比金庸的動不動就學桃園結義(例如喬峰、段譽、虛竹)然後一個人打架幾個人一起湊上來幫忙所體現的兄弟情深,古龍表達的則更深沉,更委婉,更低吟,更複雜糾纏。
主角們都是在江湖上歷練已久,心比石更硬,血比刀更冷的人物,他們從不輕易相信任何人,更不會隨便付出真心,那是因為他們在經歷了無數次傷害與背叛後懂得一顆真心是多麼脆弱,又是多麼寶貴。可是一旦他們遇到可以相交之人,便會毫不猶豫將真心,感情,甚至身家性命相託付,無怨無悔。
為了這樣一個或幾個也許相見次數並不多卻早已在心中引為知己的朋友,他們可以上刀山,下火海,地獄也敢獨身闖,只為了不負那一句承諾,那一片情義,那一顆真心。士為知己者死!與很多人想像的不同的是,他們之間的關係有時候並不是親密無間的好兄弟,而是另一個極端——對手甚至敵人。
有時,他們並非因為仇恨或個人恩怨而走到了對立面,在一次次的過招與試探中,他們旗鼓相當,難分伯仲,在一次次拼盡全力,懸殊甚微的對決中,他們惺惺相惜卻又被激起了好勝心。當世上再無可以與他們實力相當,可以一決高下的人時,他們便站在了孤獨的武功頂峰,遙遙相望,讚賞對方卻又渴望突破自我。他們此時便成了世上最了解對方的那個人,勝過他的父母,兄弟,朋友,愛人。他們了解對方的特長,弱點以及心底的深深寂寞。而當一次又一次無可避免的生死終極對決後,最終也許會有一個人死去,就像李尋歡最終戰勝了上官金虹,可是他卻絲毫沒有感到快樂和輕鬆。
是的,他殺死了他的仇人,也除去了在世上唯一可以與他齊名的,武功相當的,可以威脅到他武林地位的人。但是與此同時,他也親手殺死了他唯一的對手,唯一清楚了解他的弱點和他內心孤寂的朋友。而阿飛會對荊無命說,「我不殺你,因為你是荊無命。」他用恨的力量逼著荊無命活下去,儘管他們是仇敵,他依然希望荊無命活下去,哪怕以恨為動力,他不在乎被仇恨和報復,他只要,荊無命活下去。
04.劍魂
用劍之人,當劍與人達到很高的心意相通,合二為一的境界時,劍便有了自己的靈魂。而大師們關於武俠的理解,也算得上是他們手中利劍的魂魄了吧。沒有靈魂的劍,終究是死物。很多時候頂級的劍客御的往往不是劍,而是劍心,劍靈,劍魂。
在金庸的小說中,對武俠有著很深刻和獨到的見解。他的作品始終是有著一個思想在指導著的,推進他情節的發展,引導他人物的取向,串聯起整個故事的始末,也是促使他動筆寫下故事的最初動力和不竭源泉。那就是「俠」。何為俠者?金庸在《射》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八字箴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為國為民」,只是那輕飄飄的四個字,卻像一座泰山那般,沉重的責任就此壓在了大俠們的肩上。不過這個責任不是誰強求的,而是大俠們心甘情願去做的。這裡就牽涉到一個為什麼要學武功的問題。是為了保護自己,是自己變得強大,進而去保護自己想保護的人,還是單純的想以暴制暴,以武服人?一代大俠郭靖就曾經對此產生過疑惑。
就是有一天他突然想問自己為什麼要習武,但是他找不到答案,所以他就很痛苦。他發現自己殺了很多人,雖然都是些壞人,可是他無法原諒自己,他覺得自己的雙手沾滿了鮮血,他開始厭惡自己,為什麼會武功。他拚命想忘掉自己所學的武功,可是他卻發現他記得比誰都清楚。所以他就把自己的手綁起來,去試圖不用武功。
甚至當面對後來歐陽鋒要對受傷的洪七公,黃藥師,還有武功不夠強大的蓉兒幾個人痛下殺手時,他仍然陷在這個問題里無法自拔,所以他選擇了逃避,袖手旁觀。當然,最後他終於在大錯險些釀成之前想通了,並由此完成了一個少年向一代大俠的轉變。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與周恩來總理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為什麼要學武功,是為國為民,是為了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可以保家衛國的男子漢。其實金庸的武俠思想的結晶還體現在其他方面,例如他的作品,有儒——道——佛的轉變,《天龍八部》中掃地神僧的修行哲學,以及《神鵰俠侶》中獨孤求敗的練劍三重境界。
古龍筆下的武俠思想是很複雜的,一方面他倚重於器,另一方面,他又不是把武看成最高最厲害的東西。在他看來,在江湖中生存之道,最重要的其實不在於武功的高地或者仁義的堅守,而在於人心的較量。
無論對方的劍有多快,勢有多猛,只要守住自己的本心,不為外界所動,則可達到與張無忌相同的「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的境界。這一點在《三少爺的劍》中有很深刻的體現。三少爺謝曉峰一直背負著名劍山莊所有的名聲與榮耀,他從一生下來就是為了守護山莊,他學劍就是為了捍衛山莊的名聲。
他其實很累,所以他雖然學了很好的劍法,卻一直無法突破自我。後來他選擇逃避,以一個卑賤的身份混跡江湖,處於社會底層,而當他後來為了內心的呼喚又重新拿起劍時,他的劍已在不知不覺中突破了從前,達到了新的境界。因為他的心已改變,變得更加成熟與自主。江湖中的較量,刀劍可守,暗箭難防。陰謀詭計與智慧淡定的較量,人心之間的過招,不流一滴血,卻是更加赤裸裸的殘忍。當朋友的背叛被親口承認,當苦心經營的報復到頭來卻發現是一場錯誤,此時的劍不戰已斷,人不戰已敗。哀莫大於心死。
一個劍客,如果失去了劍心,一柄劍,如果失去了劍魂,還有什麼再戰的必要呢?所以江湖中最可拍的毒藥是人心,最鋒利的武器是人心,最無敵的招式是人心,最寶貴的決勝秘訣也是人心。把握住了對方的心,則把握住了局面。守住了自己的心,便守住了一切。
05.傳人
行走江湖之人,特別是身懷獨門絕技卻又自視甚高的俠客們,在英雄遲暮,即將歸隱,退出江湖之時最大的心愿,應當就是找到一個優秀的傳人,來繼成衣缽,使自己的武功和俠義精神代代相傳下去。
金庸的小說中除了幾部比較短的例如《白馬嘯西風》,《鴛鴦刀》之外,其餘的都曾被改編為影視作品並廣泛傳播和普及,成為深入人心,婦孺皆知的通俗文化。由於金庸的小說本身劇情十分連貫緊湊,情節發展環環相扣,思維嚴密,注重人物形象刻畫和對話描寫,使得小說在改變成影視劇搬上銀幕時十分輕鬆,編導勿需花費太多腦筋來改動劇情,而更加註重的是場面製作和演員陣容。
當然,也有一些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導演借金庸的酒瓶來裝自己的酒,在金庸作品的外殼之下,將自己對武俠的理解融入劇情,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傾注在人物身上,例如《東邪西毒》,《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他們沒有一味沉浸在經典中,複製經典和追逐前人的足跡,而是突破了經典的固定模式的束縛,從而創造了新的江湖,成就了新的經典。就如同徒弟學了師父的武功,卻又不拘泥於此,而是自己進一步領悟,發揚光大,從而創出新的招式,書寫新的江湖傳奇。長江後浪推前浪。
古龍的作品改編的影視不及金庸的多,很多人也是由影視才知道其作品的。古龍的小說本身很有感覺,可是也因為太有感覺了,就直接導致他的文字太縹緲,語言太抽象,文字感和畫面感很強,但是劇情不夠連貫,旁白和敘述有時過多,會割裂故事整體的情節。尤其是古龍式寫作風格,幾個字成一行,幾段話構成一個特寫畫面,具有很強的舞台藝術效果,但是真正在拍攝中是很有難度的。
另外古龍小說有很強的思想意識潛伏在小說中,他以劇情為載體,真正可以表現的則是人物內心的情感和他自己對於武俠的體會。所以這樣即使有一些很優秀的,藝術成就很高的作品,例如《蕭十一郎》,《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武林外史》,被改編成的影視作品都面目全非,毀容的相當徹底。可以這麼說吧,有的作品除了主人公的名字沒有變之外,其他的差不多該改的都改了,不該改的也改了。
其實這些編導也挺冤,因為畢竟重塑故事是個龐大的工程,還要面臨捍衛原著的眾多鐵杆粉絲指責的公共壓力。可是古龍不理會這些,或者他從未想過自己的作品一定要為了好拍電視劇電影而刻意去強化劇情。古龍只是低頭寫自己的故事,如同劍客低頭擦拭自己的劍,刀客低頭磨礪自己的刀。他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怎麼說,他只是專心做自己的事,追求自己的想要的生活。
不過也有例外,比如他的《楚留香傳奇》和《陸小鳳傳奇》,由於是探案推理類型的系列小說,所以故事相當精彩,引人入勝,因而改變成的影視作品也因此受到比較高的評價。應當說古龍的招式太過詭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學會的,更多的是天分。他英年早逝的生命如同划過夜空的一顆流星,短暫卻輝煌,留給後人的是那隻可遠遠追慕的光芒和一個永遠不會褪色的銘刻在人們心中的傳奇。
06.名聲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對於作者而言,對他們最好的肯定也許不是稿酬或者再版次數,而是留在讀者心中永不磨滅的文學形象和在很多年之後仍然會被人們提及的名聲。一代又一代的人聽著他們的名字,讀著他們的故事長大。也許有一天我們終將離開,可是在離開之前,讓我們一起把酒逐風趁少年,笑傲江湖心不眠。
如果說金庸是大俠,那麼古龍就是浪子。他們用不同的方式演繹著自己的江湖之夢。金庸古龍兩位武俠文學界的泰山北斗,一位棄筆封山,退隱江湖,「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只可成追憶,然後慢慢定格為經典;一位飲刀含恨,與世長辭,留下「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的遺憾。
但還有那些遙遠而又熟悉的詩句在流傳,一如水面上那隻可聞聲而終不可尋覓的採蓮曲,刻畫著那些兒女情長的故事,描摹著那些刀光劍影的傳奇,留給我們那蕩漾開來的一圈圈漣漪,一聲聲迴響……
踏遍青山人未老人未老,浪跡江湖心不冷。
歷經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西門輕吹雪,冷月照孤城。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好書推薦
※狀元被北大勸退後再考狀元:人若沒有理想,上大學幹什麼!
※央美才女的飄逸人體,震了世界!
TAG:嗨強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