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德經:一個人能定得住自己,常常清靜,不害怕孤獨,自然有覺悟

道德經:一個人能定得住自己,常常清靜,不害怕孤獨,自然有覺悟

這個世界,是有形的、物質的,所以我們很難理解,那些看不見、無形的、非物質的世界。

老子說:「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按照老子「對立統一」的規律,這個世界的構成是二元、對立的:

有形的東西,必然有無形的東西相隨;看得見的東西,必然有看不見的東西來承托,才能平衡。

《道德經》第二十一章,描寫的就是看不見的、無形的世界,老子說得很抽象,多讀幾遍,其義自見。

一個人能定得住自己,常常清靜,不害怕孤獨,自然有覺悟。

老子說:「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孔德之容,空洞。

借用道家《清靜經》中這幾句關鍵語:「空無所空,無無亦無,湛然常寂,即是真靜。如此清靜,漸入真道。」

就能理解「惟道是從」。

四大皆空,萬事皆空,空本身也是空,無本身亦是無,到達一個真靜的狀態,然後才是漸入真道。

道是萬物的根源,萬變之宗,那是空虛的,看不見、聽不到、摸不到,其實什麼都沒有。存在任何時間和空間。

人其實是和道連接的,能定得住自己,保持時時清靜,自然有覺悟。

日常生活中,人太浮躁,每天都被各種事情和念頭困擾,得不到真正的清靜,自己也害怕孤獨,非得扎堆熱鬧的地方,所以大多數人迷失了自己的本性。無法悟道。

看不見的世界,不是靜止的,而是一直在醞釀和有規律地變化。

老子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道是怎麼衍化萬物的?

說不清,道不明,看不見,摸不到,老子用四個字形容「惟恍惟惚」。即便如此,道生萬物,無序中卻有序,這個變化規律,有幾個關鍵點:

象、物、精、信。

比方說:我們人,是怎麼來的?

你可以說,從媽媽肚子來的。從生物學的角度說,是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從受精卵發育而來。

這是後天的,那麼先天,又是什麼來的?

先天,是看不見的,但是可以推理,因為宇宙有規律可言,有規律,就可以推知。人先要有一個DNA模板,才能成為「人」這個物種。

人成為人,豬成為豬,狗成為狗,西瓜成為西瓜,大豆成為大豆,這些都是DNA的不同。

DNA的不同,正是不同物種之間的本質區別。

這個DNA模板,又是怎麼來的?

由最基本的元素構成。古人的物理和化學,雖然不發達,但是懂得用「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去推演宇宙萬變的規律。

基本元素、人的DNA模板、受精卵、胚胎,一步一步衍化的過程,就像老子說的「信、精、物、象」。

都是抽象的,精微的東西,靠意識覺悟,文字和語言只是指引。

古人最高明的智慧,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承。

比如諸葛亮說的:「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轉而用之。神出鬼入,萬明一矣。」

流傳到現代,流到堪輿、風水、看相、算命的小眾領域去了,實在是可惜,如果能把這些智慧,用在科技,科學,物理,生物,天文……那麼我們的世界,將會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向前邁進一大步。

道不可名,老子說道之衍化,後人聽得雲里霧裡。

老子說:「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句話,讀一遍,真是一頭霧水。

「甫」甲骨文的意思,是田裡長出苗。

「眾甫」,可以引申為天地萬物。

這個「閱」字,《康熙字典》有一種解讀:總聚,彙集。「川閱水,以成川」。

道,即是宇宙衍化的本源,也是萬物回歸的根基。

道生一,萬物從一而來,經過生長、茁壯、繁榮、昌盛、衰退、消亡,最後又九九歸一,又回到一那裡去。是開始,也是結束;是起點,也是終點。

老子把這種狀態,稱為「以閱眾甫」。

有人感慨,人短暫的一生,就是來這個世界走一趟,又回去。就是這個道理。

如何才能讀懂《道德經》?不是智商的問題,事實上,正是心智,阻礙了悟道。

常常清靜,自然了悟。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說蓮花 的精彩文章:

《老子》:把注意力從外界,回到自身,精氣神凝聚,達到天人合一
莊子:放下自我之見,無我,則一切東西,漸漸明了

TAG:易說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