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懸絲診脈」是真的嗎?脈診的秘密原來是這樣

「懸絲診脈」是真的嗎?脈診的秘密原來是這樣

一個有態度的中醫號,不來虛的,就想跟你聊點兒靠譜的中醫知識。

在我國古典小說和傳統戲曲里,常有太醫為皇帝的后妃們「懸絲診脈」的情節。具體是:后妃和太醫各居一室,由太監或宮女將一根紅絲線拴在后妃的手腕上,線的另一端交給太醫把按,通過絲線辨別病情。這樣做,是為了維護宮廷禮制,以防亂了宮闈。

傳說孫思邈給長孫皇后看病就用此法。因孫氏系從民間召來,不是有職銜的太醫院的御醫,太監就有意試他,先後把絲線拴在冬青根、銅鼎腳和鸚鵡腿上,結果都被孫氏識破,最後才把絲線系在娘娘腕上。孫思邈診得脈象,知是滯產,便開出一劑藥方,娘娘遂順利分娩。同行間其竅門,孫思邈笑而不答。

吳承恩的《西遊記》中有孫猴子給朱紫國國王懸絲診脈的故事,但畢竟是神話傳說,不足為信。或者說,大略只有孫猴子這樣的神通,才有可能掌握這懸絲診脈的本領。

那麼,歷史上是否真的有懸絲診脈之事?病人的脈象能否通過絲線傳導給醫生呢?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有人在1968年請教過施今墨老先生。施老是舊時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曾給清廷皇室內眷看過病。他介紹說,這懸絲診脈可說是亦真亦假。所謂真者,確曾有其事;所謂假者,懸絲純粹是一種形式。

原來,大凡后妃們生病,總要由貼身的太監介紹病情,太醫也總是詳細地詢問這些情況,諸如胃納、舌苔、二便、癥狀、病程等。為了獲得真實而詳盡的情況,有時太醫還要給太監送些禮物。當這一切問完之後,太醫也就成竹在胸了。

到了懸絲診脈時,太醫必須屏息靜氣,沉著認真。這樣做,一是謹守宮廷禮儀,表示臣屬對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此時暗思處方,準備應付,以免因一言不慎、一葯不當而招禍。

由此可見,懸絲診脈雖確有其事,但只不過是一種蒙上了神秘色彩的騙人形式而已。如果太醫事先不通過各種途徑獲知詳細病情,那麼他再高明,也不會看好后妃們的病。

四分鐘講講「懸絲診脈」的那些事兒

一、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此乃脈診初學者所處之境,在此境界中可拋開二十八脈,用心去體悟指下的感覺,此時最關鍵的是要多練,我在學脈之初,坐在老師旁邊,老師摸完,我再摸,也不看老師寫的是什麼脈,就只體會自己指下的感覺,或如水漂木,或如盤走珠,或如捻蔥管,或如按鼓皮,或如輕刀刮竹,或如病蠶食桑,諸如此類。

老師的病號很多,我用了大概兩個月的時間,常見脈的指下感覺就都有了,接下來便進入第二境界。

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到此境界已經對各種脈象的感覺瞭然於胸,此時一要在老師處求證,詢問老師的感覺,看老師定為什麼脈象。二要根據患者的癥狀來以證測脈,然後用心體悟。如外感寒邪之緊,中風之緩,中暑之虛,失血之芤,

木郁之弦等等,慢慢的各種脈象便真真切切得如山如水,現於眼前。此即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山有山形,水有水象,若達到此種境界,便可指導辨證治療了。隨著臨證積累,指下的感覺越來越豐滿平實,漸而山真水切不斷深化,若此,便可達到指下山河可辨的境界。

三、山外還有山,水外還有水。

此乃脈診的最高境界,山外之山水外之水,乃聖山聖水,山水言形言象,山外之山水外之水,言氣言化。達到此種境界,便可由形而上近於道,此時,當可體悟言外之意,畫外之音。傳統脈診的最高境界是體悟病人的脈氣,氣的寒熱溫涼,氣的升降出入。正所謂「上工調氣,中工守氣」,即是言此。達到此種境界便可在氣的層面上與患者交流,甚至對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此時可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此種境界如處化境,悟者方知。

延伸閱讀:為什麼中醫在手腕上按一會就知道病人得了什麼病?

在開始之前,我們要先搞清楚兩個問題: 把脈的正確姿勢以及手指所按的位置代表的意義。

把脈不是隨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對位置很關鍵!下指時,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內側(中醫叫作「關」),稱為中指定關,然後用食指按在關前定寸,和中指緊緊並排在一起,最後用無名指按在關後定尺,中指和無名指不要並緊,稍稍留一條小縫隙,這樣就能摸到脈了。

1

為什麼中醫把脈要把兩隻手呢?

中醫認為,左右手的「寸關尺」所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左手「寸關尺」代表「心肝腎」,右手的「寸關尺」代表「肺脾腎(命門)」,所以中醫把脈要兩隻手都把。理解了這些,我們就可以開始學習分析脈象啦!

中醫將脈分為二、三十種,普通人沒必要都了解,這裡只介紹幾種常見的脈象:浮沉、力度、粗細、快慢、停跳。

浮沉

浮沉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把手輕輕地放到脈上,只稍稍用力,就能摸到明顯的脈動,這就叫浮。要是一直摸不著,不斷加力,幾乎已經按到骨頭了,才能摸到明顯的脈動,這就叫沉。

如果不用力摸不著,稍加點力往裡按,但又不至於按到底,這個就叫不沉不浮,也可以根據用力大小的情況稱之為偏沉(用力較多)偏浮(用力較少),統稱為中。

另一種就是把脈的時候,只明顯感到了寸部的脈動,而關、尺部遠沒那麼明顯,這也叫浮;如此類推,寸關不明顯而尺明顯,也叫沉;寸尺不明顯而關明顯,也叫中。

2

為什麼脈會有浮沉之別呢?

一般來說,人體的保護機能與外邪作鬥爭,首先想從「表」解決問題,津液氣血都集合到這裡打仗來了,所以這裡氣血充足,脈就現浮象;當在這裡不能解決問題,邪向里挺進,正氣往裡退,氣血津液又集中到中部(半表半里)了,脈就現中象;邪氣再勝再往裡進,正氣再戰敗往裡退,全退到裡面來了,在這裡積蓄力量跟病邪作殊死決戰,脈就現沉象。

簡而言之,正氣(津血、氣血)在哪集結,就會在脈的相應部位有所反映,守住這一條,觀脈就不難了。

力度

找到脈之後,不是按住不動就可以了,醫生們會搞一些「小動作」。慢慢加力向下按,然後再把力減少一點,把手指再提回原處,反覆做上好幾次。

為什麼這樣做?因為要用指頭感受脈對手指的抵抗力。

按下去的時候,感覺脈很硬、很實、反彈力度很強,就證明這個脈有力量。要是手指按下去沒遇到多少抵抗,「你愛按哪兒按哪兒,愛怎麼按怎麼按,我不反抗!」,甚至稍一加力,脈就沒有了,那這個脈就是沒力量,醫生根據這個衡量脈的力度是偏弱還是偏強。

那麼有沒有力又代表什麼呢?

有力,代表正氣實,但如果邪氣跟正氣有一拼,中醫通常就會說邪氣實,正氣還行,照著邪實去治就可以。沒有力就代表正氣虛,治療上首先要補充、扶助正氣,正氣足了,自然能夠與邪氣交爭!

從治法上看,有力的脈,中醫常用的是攻、泄之法,比如麻黃湯證,要求的是脈要緊,承氣湯之類的,要求脈要實,這個緊啊、實啊,說的就是要有力,如果脈無力用了這些方劑,就會使病人虛脫,昏死過去!

無力的脈中醫通常要用補法,比如桂枝湯證的脈緩,四逆湯證的脈微弱,都是無力的脈,不能攻下,只能補養。至於要用多大的藥量,攻之中要不要加補的成分、補之中要不要加攻的成分、加多少,就要從脈的有力沒力的程度上去分析判斷。

粗細

只知道脈的力度還不夠,還有一個小動作,用指頭從拇指一方向尾指一方、再由尾指一方向拇指一方這樣水平來回地小心按摩或推摩幾下,感知脈管的寬度,通俗的說就是看看脈有多粗大或者多細小。

因為正氣津血足了,要流動,要往外輸送,不僅力量會大,要求輸送管道(血管)的空間也得大,否則正氣足了但空間不夠,不能及時地往外送。所以仲景說「陽明脈大」,陽明是多血多氣的,要輸送它,脈管就得大。以此類推,「細」當然就是氣血不充沛了。

但這裡有些特殊情況,臨床上常有脈大而無力或脈小而有力的例子,為什麼呢?這就涉及到氣血的偏盛偏衰問題了。

氣血是互為陰陽的兩個東西,氣主要管輸送,把血灌輸到全身,所以它屬陽,主動、主擴張;血屬陰主滋養,它有個很實在的形體(液體),看得見摸得著;脈的力量或粗細是氣血共同的功勞,但血側重於脈的力量,氣側重於脈管的粗細。它們都強,脈就粗而有力;都衰,就細而無力;氣衰血強,脈就細而有力;氣強血衰,脈就粗而無力。所以粗細還要有沒有力氣連著一起看才行!

中醫就是根據這個判斷該用氣分葯還是該用血分(陰分)葯。比如,現代人常說陰虛、要養陰,吃阿膠、喝首烏汁之類的滋陰養陰葯,但如果你的脈細,吃這個就很可能會長痘痘;有的人喜歡吃補氣葯,人蔘、黃芪,但如果你的脈粗,吃了就會上火、失眠、煩躁。當然,這也只是一般的規律而已,中醫用藥還要考慮很多細節,這裡不多講。

快慢

脈跳多快算正常?

《素問·平人氣象論》里說「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 就是說一個正常人,呼吸節奏是固定的,一呼一吸之間,脈應該跳四次。

說得好象挺簡單、挺實用,但實際上很難把握!人呼吸有快有慢,究竟以誰的為標準?西醫在這方面的研究給了中醫很大幫助。

據西醫的研究結果,一個正常的成年人,脈的跳動頻率是在每分鐘75次左右,老年人會相對慢些,年輕人會相對快些,嬰兒更快。有了這個標準,快慢就好定了:沒能達到標準次數的,就叫慢;超過標準次數的就屬於快。

判斷快慢有什麼意義呢?

《難經》有云:「數則為熱,遲則為寒」,就是說:快,表示機體的抗病自保系統處在比較積極、主動的狀態;慢,表示抗病機能已經相當疲憊,進入了一種消極、被動甚至是想放棄的狀態。

中醫根據脈搏的快慢選擇治療策略,快,就積極配合袪邪,給身體提供足夠的糧草和彈藥!慢,就先考虛扶正,不急於攻邪。它自己都不想戰鬥,硬把糧草彈藥塞給它逼它上前線,到時候不是投敵就是做逃兵,先做思想工作,激起它的戰鬥情緒。

5. 停跳,很危險!

停跳,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脈「開小差」了,分三種類型。

有規律的停跳

比如,跳五下停了,停完再跳,又是跳五下就停了,很有規律。這種脈象必然會伴隨這些癥狀:心悸明顯;胸悶;手腳發麻;頭暈眼花;眼睛發脹。不一定全有,但胸堵、心悸是必有的。

這種脈象說明:「這個病人有心腦血管的問題,至少目前心或腦的供血情況有異常!」這是一個警告,如果不理會它,就可能出更大的毛病,輕者暈厥,重者中風、腦溢血,更嚴重就是猝死!

這種脈象青壯年人比較常見,一般是疲勞過度、消耗太過,例如連續熬夜工作,超長時間玩電腦打遊戲、打麻將,又或者是下利的病人利得太厲害了,吃發汗藥吃過了吃錯了,大汗不止,出現虛脫的表現。一般比較容易恢復。

無規律的停跳

上面是有規律的停跳,這回規律也亂了,節奏也沒了!這次跳一下就停,下次跳三下才停,沒有規律。這個脈一般老年人比較多見。它同樣具備上條說的那些伴生的癥狀,而且更嚴重,有的還有嘔吐,一般還有高血壓的問題。這個脈就得趕緊治療了,中風、腦溢血、猝死的風險相當高!

無規律 變速停跳

前兩種停跳在停的前後,脈跳動的速度是一樣的,但這條連速度都變了,它原來如果是快的,停完再跳,可能就變慢了,而且還可能連力度都有變化,時而有力時而無力。這個脈一般出現在須要搶救的危重病人身上!見到這個脈,中風、腦溢血、猝死這些情況基本上已經發生了,如果搶救無效,就得下去跟閻王爺打麻將了!

「浮沉、力量、粗細、快慢、停」是把脈最基本的要素,也是診脈最最基本的功夫。這裡講的很粗淺,看懂並不難,但想要熟練掌握,需要長期的練習和實踐,所以對類似「三分鐘學會把脈」的鬼話千萬別當真。

北京中科宏宇中醫研究院招生辦

最 具 影 響 力 中 醫 技 術 學 習 平 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雲上人 的精彩文章:

TAG:Z雲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