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若無隨心性,蟬聲便是無字禪
點擊播放GIF/1K
無蟬鳴,不夏天
蟬,夏天最熱烈的歌者。伴隨著炎熱,它把盛夏頌唱得沸騰而歡樂。天氣越熱,蟬鳴越響。
綠槐高柳咽新蟬,
薰風初入弦。
——蘇軾
長風翦不斷,
還在樹枝間。
——盧仝
侯家大道傍,
蟬噪樹蒼蒼。
—— 杜牧
古語云:蟬始鳴,半夏生。夏至剛到,蟬就忍不住昭告天下:夏天來了,夏天來了……都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可蟬卻不管,把這個消息說上一整個夏天。
微月初三夜,
新蟬第一聲。
——白居易
綠槐陰里一聲新,
霧薄風輕力未勻。
——來鵠
坐惜時節變,
蟬鳴槐花枝。
——白居易
總有一聲蟬鳴,一馬當先、先聲奪人地領唱,一句三疊,高低分明,然後才會引來萬聲相競,萬句相和,若金聲玉振,不絕於耳。
聲聲似相接,
各在一枝棲。
——薛濤
萬樹鳴蟬隔岸虹,
樂游原上有西風。
——李商隱
林斷山明竹隱牆,
亂蟬衰草小池塘。
——蘇軾
童年的夏天,是從一聲蟬鳴開始的。斑駁的樹影,柔軟的熏風,還有清脆婉轉的鳥叫聲。時間總是過得很慢,抓住一隻蟬,就以為抓住了整個夏天……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袁枚
蟬活一夏,人活一生
生而為蟬,所要經歷的生命成長到蛻變的過程也是不易。
一隻蟬從幼蟲羽化而來,通常需要在地下蟄伏几年甚至十幾年,穿越過如此綿長而又痛苦的等待,才能破土而出飛上高枝,壽命也只有一個夏天。
唯夫蟬之清素兮,
潛厥類乎太陰.
——曹植
朝飲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終若止水。正因為早已了悟歲月苦短,生之不易,蟬,才會朝吟晚歌,激情奏響夏日絕唱。
蟄伏、破土、解脫。用一生換來短暫的高歌。它的歌唱,也許是無意義的,但它來過,就已足夠。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
本以高難飽,
徒勞恨費聲.
——李商隱
《莊子·秋水》有云:「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蟬不過一秋,人不過一世。一秋雖短,可盡鳴其聲;一世雖長,但難留吾名。
可見生命的意義在於價值,碌碌無為,蹉跎塵世者,終淪庸人也!
蟬中,有禪
蟬的一生,大多時間在泥土中度過,但待其蛻變為蟬時卻攀於枝頭、遠離浮塵,只以樹汁露水為食,懷著滿腔的熱情歌盡生命悲歡,正可謂出淤泥而不染,雖活在塵世中,卻不近世俗。
因此,蟬往往被賦予隱士般孤傲、脫俗的高風逸韻。
一聲清溽暑,
幾處促流身。
——雍裕之
早蟬孤抱芳槐葉,
噪向殘陽意度秋。
——賈島
西陸蟬聲唱,
南冠客思深。
——駱賓王
蟬,通常稱"知了",因與佛家用語中"禪"的音相同,而被寓意為 "知了":知是智慧,了是覺悟。
蟬的樂章,是鳴、嘶、哀,或是歌、噪、吟,蟬即禪,禪意人生。
高蟬多遠韻,
茂樹有餘音。
——朱熹
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
——王籍
參禪」與「聽蟬」,幾為一體,幾為一事。
禪者,懷抱清幽,懷抱的禪靜,胸中便了無一塵了。
侵曉堆桅坐,
蟬聲出樹林。
——空室禪師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
《西遊記》里的唐三藏,為赴西天取經而屢遭劫難,途中妖魔鬼怪有之,美色錢權有之,都不曾動搖他的本心,從「知佛理」到「了塵緣」,才能修成正果,與蟬的堅持何其相似?
巧妙的是,唐三藏的前世,正是佛前金蟬子。
關於「蟬」與「禪」之間的關係,有人留下這樣一首妙詩:
要悟禪機先悟蟬,
知了二字莫輕言。
禪本無形依萬物,
蟬雖草蟲歷千險。
意亂清音增煩惱,
心靜蟬聲伴安眠。
若有若無隨心性,
蟬聲便是無字禪。
人生如蟬,亦如禪。所有面向苦難的修行,都是為了更好地活著。
「蟲成蟬是身體的重生,人入禪是靈魂的涅槃。」
炎炎夏日,且聽蟬吟——
領悟生命的純粹,感受悠悠的禪意。
本文由「詩詞中國」(shicizg)編輯
圖文轉載「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如有爭議,請聯繫刪除
每天5分鐘,把日子過成詩
▽
今天看小詩妹了嗎?
欲問行人去那邊
眉眼盈盈處
必須
在看
※夏天裡的十場雨,哪一場下在你心裡?
※我想有個小花園,花開花落過得閑
TAG:詩詞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