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兩個月就更新一次,每次都排名泛濫。這個數據的好處你了解嗎

兩個月就更新一次,每次都排名泛濫。這個數據的好處你了解嗎

文 | 李士成

ESI數據每2個月更新一次,每次更新都會有各種排名在網路上泛濫。比如,各個國家/研究機構ESI排名前1%學科數的排名,ESI高被引論文數量的排名……也有很多作者在朋友圈宣傳自己的ESI高被引/熱點論文,很是熱鬧。熱鬧之後呢,可有退而結網?

兩個月就更新一次,每次都排名泛濫。這個數據的好處你了解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從科學家個人以及學術機構兩個視角來分析如何充分利用ESI資料庫的價值。

從科學家個人的角度,我想要做的就是分析ESI高水平論文特點,嘗試自己也發表出ESI高水平論文。其實很簡單,就是找到自己研究領域裡的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高水平論文(高水平論文論文指高被引論文和熱點論文的交集)。總結這些ESI高水平論文的特點,包括文章的選題,研究思路,寫作風格,投稿期刊等方面。在自己以後的科研和寫作中,也努力讓自己的科研和論文具備這些特點,也就提高了自己的論文成為ESI高水平論文的可能性。

在這裡也分享論文成為ESI高水平論文的其他一些技巧。首先,論文接收以後獲得DOI號,馬上online發表,而不是放在編輯部。online發表的論文,有DOI號,就可以被引用;但沒有卷期號,不算正式發表。等正式發表時,online發表到正式發表這段時間獲得的引用次數馬上都被統計進來,都算作正式發表以來的引用次數,換言之,短時間獲得了多次的引用,很容易成為ESI高被引論文。

我有一篇論文(Li S.C., et al. A spatially explicit reconstruction of cropland cover in China from 1661 to 1996.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16, 16(2): 417-428.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0113-014-0751-4),online發表至正式發表這段時間有13個月,等到正式發表以後,很快就獲得了高腳杯標識——ESI高被引論文,估計就是沾了這個光。

兩個月就更新一次,每次都排名泛濫。這個數據的好處你了解嗎

這裡要說一句題外話,絕大多數的中文期刊以及國內辦的部分被SCI收錄的英文期刊,接收的文章都放在編輯部,完全沒有online發表這一說,壓稿半年到一年甚至更久是常態,這讓論文丟失了這段時間被下載和引用的可能,甚至導致部分科研成果喪失了首發權。

還有研究表明,發表在上半年的論文擁有更多的被引用時間,更容易成為ESI高被引論文。具體數據是,1月份發表的論文比12月份發表的論文成為ESI高被引的論文要容易40倍;發表在第一季度的論文比第四季度的論文容易20倍(Hu Zhigang, Tian Wencan, Xu Shenmeng, Zhang Chunbo, Wang Xianwen. Four pitfalls in normalizing citation indicators: An investigation of ESI"s selection of highly cited papers. Journal of Informatics [J]. 2018,12(4):1133-1145)。很巧,我上面的論文發表在2月份,估計這也是因素之一。

當然了,以此類推,ESI高被引科學家是怎麼煉成的呢?大家也可以研究研究,學習之,成為之。

此外,對個人而言,ESI還可以發現當前學科的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s),幫助我們科研選題。但由於ESI學科分類粗獷,可能不太實用。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一句,ESI和影響因子、期刊分區等指標一樣,也存在不足。對其追求應該適可而止,不能過於執著。論文是否能獲得較高的引用,是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引用次數不高的論文,不一定原創性就差。科學研究,應該不忘初心,重點關注科學研究本身。

兩個月就更新一次,每次都排名泛濫。這個數據的好處你了解嗎

從學術機構來看,他們需要關注的就是自己單位ESI學科排名。最應該關注的就是排名較為接近ESI前1%或者前1‰的學科,因為這些學科最有潛力衝進前1%或者前1‰,可以結合自己單位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在這些學科方向做出努力。

若想立竿見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第一,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引導全校的老師,在這個排名接近前1%(1‰)的學科包含的SCI/SSCI期刊上多發文章。第二,可以讓圖書館將本校發表在這個學科包含的SCI/SSCI期刊上的論文整理出來,同等條件下,鼓勵全校老師優先引用這些論文,對這些論文進行大力宣傳等等。第三,可以和該學科ESI排名靠前的高校合作,合作寫文章,文章給第二單位也是有用的。已有學校這麼幹了,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這些措施均不可持續。如果認為學校真在這個學科有潛力(ESI的學科分類粗獷,不一定符合實際情況),真正的措施還是要從根本出發,想方設法提高學科硬實力,包括引進和培養人才、加大財力物力支持來培育學科平台,不斷提高學科水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科學》(20190621出版)一周論文導讀
40億年前,火星早就出現了支持生命發育的條件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