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深海勇士」:高度國產化的大國重器

「深海勇士」:高度國產化的大國重器

「深海勇士」探秘海底世界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7月18日,「探索一號」TS12航次科考第二航段正式開跑。早上8時,深潛器按照原定計劃被推出潛器庫,滑過軌道到達主吊纜下方,被吊起入水。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從起吊、到達水面到脫鉤入水,每一項任務都遵循著嚴格的安全檢查。

作為高度國產化的大國重器,這是「深海勇士」的第171潛次任務。執行任務前,科技日報記者有幸進入潛器內艙,見識了這位探海好手。

「深海勇士」號艙內空間不大,生命維持系統、通訊系統、視頻系統等設備緊密排列,左中右共三扇直徑十幾厘米的圓形窗戶,就是潛航員觀察海底的窗口。

艙內有三個位置,分別是中間、左舷和右舷,中間屬於主駕,右舷位屬於科學家,左舷位屬於潛航學員,但有5次以上下潛經驗的科學家也可以坐到左舷位置,那樣的潛次一趟會為兩位科學家提供深潛機會。

由於空間有限,「深海勇士」號內的三個位置都需要人曲腿而坐,對於體力是一項考驗。艙內溫度保持在18至20攝氏度左右,不低於8小時的作業時間裡有毛毯備用。所以在從氣溫30攝氏度左右的海表不斷下潛的過程中,潛航員和科學家們可能需要陸續穿上毛褲和毛襪保暖。

每次下潛前,「深海勇士」號都要經歷維護和保養過程,以及充電充氧等備潛工作。作為世界上唯一執行常規化夜潛模式的載人深潛器,「深海勇士」號夜以繼日地下潛讓年輕的潛航員們既承受辛苦,卻也得到歷練。

值得一提的是,「深海勇士」號使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鋰電池,使用次數多、壽命長,節約成本。更重要的是,使用鋰電池後,潛器可以通過電力推進加快下潛和上浮速度,50分鐘左右即可到達1500米水深以下的作業點,大大增加了水中作業時間。

中科院深海所工作人員表示,對於國內的海洋科學家來說,深潛工作是一個新生事物。國外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載人深潛,有深潛經歷的科學家數以千計,國內目前有深潛經歷的科學家還不超過百人。如何在水下工作、產生靈感,到了海底「不暈」、怎樣節約時間、判斷決策,都是學問。「深海勇士」號通過科學高效的管理制度、不斷降低的運行維護成本,可以讓更多海洋科學家有機會「向深海深淵進軍」。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左常睿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住院2個月「服藥」1200斤?醫院這樣回應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