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泡咖啡的機器人問世,AI機器人的工作邊界在哪?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矽谷洞察官方網站(http://www.svinsight.com)
想想在咖啡廳喝著機器人沖泡的咖啡,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最近,日本涉谷又有一家AI機器人咖啡廳開業。在這家「奇特的咖啡廳」,客人進入咖啡廳點單付款之後,就會被Sawyer用它的方式接待——它的屏幕上面會顯示出歡迎的表情並附帶「歡迎光臨,來點美味的咖啡怎麼樣」的語音,接著Sawyer會拿起杯子為你沖泡出你點的咖啡,從選取咖啡粉到將沸騰的熱水注入溫度調製裝置,將降溫的熱水加入裝了咖啡粉的濾泡杯到濾出一杯香醇的手沖咖啡,整個過程全都是由Sawyer自主完成,且僅僅只要兩分鐘。
在人們的印象當中,咖啡師是一個既有情調又十分老道的職業。作為一名優秀的咖啡師,不僅要熟知各種咖啡豆的屬性,相互搭配的好壞,還要對酸、香、苦、甘、醇等五味進行均衡調配,即便是咖啡拉花也是一個熟才能生巧的過程。就是這樣一個對經驗和技巧都有很高要求的工作,為什麼其「飯碗」還是會被AI機器人威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一、機器人為啥泡的是咖啡?
有人會問,在廚房,AI機器人為什麼首先要搶咖啡師的飯碗,我們認為,除了機器人技術的成熟,還有兩個原因。
1、缺乏創作的咖啡製作只是重複勞動,AI有優勢
在普通的咖啡廳里,有什麼單品是需要咖啡師自由發揮,進行創作的呢?特別是一些基本款如卡布奇諾、拿鐵、摩卡、美式、冰沙等,這些咖啡廳里售出數量最多的出品,大多能夠滿足普通消費者的需求,而這些咖啡製作流程確定,已經缺失了創作性,很容易被人工智慧機器人學會。
實際上在這類場景中的咖啡師進行的還是重複勞動,雖然這種勞動有經驗、技巧的要求,但是咖啡師的經驗與技巧只是在結果上影響出品咖啡的品質,而不影響過程,它在流程上面變化不大,在AI系統錄入或掌握了這些技巧後,剩下的就只有重複的勞動了,並且人工智慧機器人在這上面更加有優勢,它不會因為勞累或其他不確定因素而出現品質的偏差。
2、難以進入消費者的社交環節的咖啡師更易被替代
咖啡師的工作場景,缺少與消費者的交互,想想我們喝咖啡的過程,首先去吧台點個單,然後等咖啡做好後,拿著咖啡回到位置上做自己的事,這個過程消費者和咖啡師的聯繫很少,最多看咖啡師拉個花,對咖啡製作感興趣的人也可能探討一下,但大多消費者就是想普通的喝個咖啡,繼續自己的工作或者與朋友聊聊天,在這個社交場景中,並沒有咖啡師多少位置。
而調酒師則不一樣,他們可以表演花式調酒,具有一定觀賞性,更為重要的是,消費者點單是相互交流的開始,而不是結束,你可以向調酒師訴訴苦,可以像朋友一樣聊聊天,還可以給吧台旁邊的美女點一杯雞尾酒,讓調酒師成為結交新朋友的中介,成為社交活動中的一環,而這種多方社交場景是咖啡廳所不具備的。
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正在衝擊人類的經驗護城河
在強人工智慧來臨之前,我們一直認為依靠經驗性的工作是安全的,如判斷、分析等主觀性強的工作,它不是簡單地重複勞動,而是在長久的工作經驗中產生的隨機應變能力,但遺憾的是,人類的經驗護城河也已經難以阻擋人工智慧的腳步,像醫療閱片師、會計、翻譯這些需要分析判斷的工作都已經被人工智慧快速入侵,而咖啡機器人也是這樣的信號之一。
1.數據正取代人類的「經驗值」,成為AI的驅動
馬雲以前在接受CNBC採訪時曾表示,「不認為機器或人工智慧將會取代人類智慧」,因為「人類智慧與經驗相關」。
然而現在情況卻有點不一樣。
雖然人工智慧還不能達到通用的智慧,但在高度專一的領域,它們都是極為聰明的「專家」。人類雖然有經驗,但AI也有數據,通過來自全世界的海量數據,人工智慧獲得了其所需的大量訓練材料,咖啡機器人也是這樣學會沖泡咖啡的,它的內置處理器會不斷監測機器人的速度、動力、壓力,各個關節和末端控制器的數據都會被記錄下來,然後在工作人員的調教下,通過數據組合進行不斷的訓練反饋,最終就能學會沖泡咖啡一整套的流程。
並且由於深度學習、人工神經網路、遺傳演算法等技術成熟,使人工智慧的訓練方式從監督式學習進入半監督式學習甚至是無監督性學習或強化學習,人工智慧的學習速度開始大幅度提升。
即使是天生就擁有智慧的人腦,也仍然需要通過學習和訓練後才能夠區分貓和狗,可以說每一種智能都是這樣被訓練出來的,而人工智慧在這方面優勢可想而知。
2.多種技術融合,與硬體整合形成完整產品
單一的AI技術還可能會受到應用場景的限制,而多種技術融合後就不同了,Sawyer也是由機器視覺、語音交互、協作機械臂等多種技術融合而成的,而且咖啡機器人與其他智能設備的協作、與人類進行語音交互等功能,都由硬蛋實驗室研發的K系統操控,並且這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全開放的人工智慧平台,它能夠幫助第三方應用和第三方智能設備利用平台的語音、圖像等能力提供相應服務。
在現實生活中,單個技術難以直接滿足需求,但多種技術形成合力以後就能使其應對現實中的需求場景;而技術與硬體的整合,則會使其成為完整產品,讓它能夠走進人類生活,從而適應或主動創造出各類使用場景。
硬蛋實驗室公關總監王剛說:「人工智慧發展到今天,需要一套人工智慧應用生活化的整合,包括將一些成熟的人工智慧技術與硬體產品進行整合、融匯連接。」這將會賦予人工智慧機器人更多單獨的軟體所完成不了的能力。
可以說,搭載AI技術的智能硬體的形成,將會對人類的工作造成實實在在的威脅。
3.人工智慧要突破的是人類服務與價值的邊界
事實上,咖啡機器人在咖啡廳的工作只是替代了沖泡咖啡這一個環節,然後將其他的服務環節讓消費者自己去完成,從機器人咖啡廳的自助購買模式,快速的出品效率,我們可以看出這實際上更加突出了它的快飲屬性。
標準化+效率,這更像快餐的商業模式,機器人咖啡廳在這樣的商業模式下,當然是有很大優勢的,然而咖啡廳並不是快餐店,標準化和效率雖然會對咖啡廳有所影響,但這並不是最大的痛點,能否塑造出完美的第三空間體驗才是消費者特別在意的,這也是咖啡館的核心競爭力,而且很多獨立咖啡館的「心情咖啡」正是以各種獨特的服務體驗而走紅。
在服務消費者過程中攜帶情感,為消費者創造消費之外的價值,這不僅是人工智慧機器人的邊界,也是服務行業中的金科玉律。
放大到整個服務行業來說,能夠滿足各類服務需求,給消費者創造出各種附加價值,特別是創造與消費者溝通過程中的人情味,才是作為人類的核心價值。
一句話,人工智慧雖然可以取代勞動,卻不能取代服務與價值。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矽谷洞察官方網站(http://www.svinsight.com)
※特斯拉入華,充電介面怎麼辦?| 矽谷洞察
※能在22歲的身體中活到130歲?人類離長生不老有多遠 | 矽谷洞察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