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改配方灼傷92名患兒,「三伏貼」別想放啥就放啥
江西省兒童醫院暫停「三伏貼」項目,科普貼「三伏貼」5大誤區。視頻來源:新京報「動新聞」。
這兩天,92名患兒在江西省兒童醫院貼完「三伏貼」後,皮膚出現瘙癢、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應癥狀,引發廣泛關注。如今,這事有了新進展。
據江西省衛健委通報稱,該院醫務人員在「三伏貼」輔料配製過程中將往年配方中的嫩姜調整為老薑,酒精濃度從56°提高到62°,是導致部分兒童貼敷後出現皮膚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目前已對相關責任科室負責人進行免職處理。
雖然當地已對相關責任科室負責人進行免職處理,但有關方面對此次擅自修改配方反映出來的問題,卻不能就此略過,而應追根究底,藉此機會規範對「三伏貼」的管理。
在此事中,調整「三伏貼」配方有無理論基礎、動機為何,都值得追問。
如果涉事醫務人員修改配方,是想提升三伏貼使用時的灼熱感,讓人感覺「很有效」,只是在操作過程中,增加灼熱感的分寸沒有把握好,讓「灼熱」變成了「灼傷」,那還只是疏忽。但若調配處方與療效無關,只是為了用「灼熱」來突出三伏貼的效果,屬於沒必要調整卻「尬調」,那無異於對患者的欺騙。
中醫講究辯證論治,要求因人而治、同病異治,但涉事醫務人員忽視體質的差異性,「把嫩姜調整為老薑、把酒精濃度提高」,針對所有患者同步更改配方,從根本上就違背了醫學理論和基本要求。
不排除此次調整配方有理論基礎,是出於提高療效的良好初衷,只是在「度」上沒有把握好。那這裡面,「三伏貼」製作過程是否有嚴格的程序要求,顯然也需要查究。
無獨有偶,去年也曾發生過一起兒童貼「三伏貼」後疑似遭燙傷的事件,但這次受害患兒達92人,這也讓「三伏貼」治療過程中的不規範問題暴露於公眾眼前。
時下,隨著醫改深入,醫療系統更加重視健康全過程干預,也更看重預防的作用,很多中醫藥「治未病」的作用得到了凸顯。與之相對應的,是中醫藥項目發展迅猛,很多醫院都推出了「治未病」科室,三伏貼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被催熱。
面對「三伏貼」被民眾追捧的現實,醫療機構也要穩住陣腳,嚴守製作工藝的底線。若在製作工藝上違背醫理,違反相關操作規程,沒準自身會遭到「副作用」的反噬。
羅志華(醫生)
編輯 陳靜 校對 李世輝
※知名華裔病毒學家邱香果在實驗室被加拿大情報部門帶離
※科學坐月子 不當「無鹽女」
TAG: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