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看,到底是臉型重要,還是五官重要?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高顏值的人總能得到更多的關注,顏值已經成為一個人展示自身價值的途徑。心理學上對於顏值也有大量的細化研究,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是,精緻的五官和俊俏的的臉型相比,哪一個更影響人的審美呢?心理學家對此也有一些科學的探討。
面孔認知模型
1、面孔識別功能模型
2、面孔知覺的分散式神經模型
心理學上有兩種重要的面孔認知模型(Face Cognition Model),一個是Bruce和Young在1986年提出的面孔識別功能模型,另一個是Haxby等人2000年提出的面孔知覺的分散式神經模型。
前者將我們的面部認知劃分為不同信息的處理與匯總,通過將人的面部認知信息細化分類,得到的認知規律表明,人在看到一張臉孔時首先會進行模糊認知,將所搜集的信息綜合起來形成一個初步印象,這也符合人的認知規律。
在心理學實驗中,往往會用一個簡化的圖形來測試,被試者會根據相應的形狀產生面部認知這樣的心理活動。現實中,我們往往會將一些完全不相干的物體看成臉,但是,細看這些物體的每一個細節我們才會覺得發現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也就是說,我們對面部的認知首先是一種籠統的、模糊的綜合印象。
Haxby等人則是加入了神經信息處理。首先印入眼帘的一定是一個輪廓,也就是你的臉型,然後是鼻子、眼睛、嘴巴、額頭、眉毛、耳朵等的位置和形狀,再細看下去是更為精巧的特徵。這裡不僅涉及到觀看順序,還涉及到信息處理。
五官的細節最先被遺忘
當你對一張臉進行辨認的時候,比如,指認犯罪分子,我們就能很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大腦處理面部信息的方式和特點。首先,我們會回憶起這個人的腦袋大小形狀,這裡就包括了臉型。一個臉型明顯偏大或者過於圓潤的人立馬就會被我們略過。在我們記憶系統中,在遺忘信息這個階段,總是細節信息最先消失。即五官的細節是最先被遺忘的。
另外,Haxby將面部信息分為可變維度(Variable dimension)和不可變維度(Immutable dimension),我們的表情也會影響面部識別,五官的位置和角度的改變產生的表情變化屬於一種瞬時信息,如果不經過訓練,我們對瞬時信息的記憶是短暫的,比如,你可能會記住一個陌生人在笑,但是那個人具體怎麼在笑的你就想不起來了。
種種科學研究表明,臉型對一個人外貌的影響超過了五官,一張對稱、優雅的臉型更讓人覺得舒服,而一張大餅臉上,再精緻的五官也會無法讓人產生美感。
不過,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在看另一個人時候,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膚色,年齡,性別,熟悉度。典型的情況是,人們更喜歡同種膚色,同種族的美女。
另一方面,我們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審美疲勞。 審美疲勞本身是美術學概念,近年來被廣泛運用於心理學方面,具體表現為對審美對象興奮度的減弱,不再產生美感,甚至出現一定程度的厭棄。相對應的,有些人卻很耐看,審美疲勞在他們身上似乎並不存在。
- The End -
作者 | 墨菲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應用心理學》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心理學家:越是沒有本事的人,越會讓人不舒服
※在美國,為什麼子女沒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原因你可能想像不到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