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重結果不重過程,「贏」的思想教育娃,最後容易輸掉整個人生
現在生活壓力和經濟壓力都非常的大,很多家長覺得社會競爭激烈,站在起跑線之前就要贏,奔跑的過程中要贏,到了終點是第二名都不行。縱觀娃的整個人生,都是在和輸贏做較量。
家長的這種教育思想對孩子而言並沒有半點好處,孩子一路「向前」,有的黑白顛倒,有的過早耗盡了全部力氣,有的則在奔跑中迷失了方向,而只會按照父母輸贏的意願去走,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長此以往,孩子輸掉的可能是整個人生。
一步贏,步步贏,否則就是失敗
田沫(化名)一直以來被初中同學譽為「神童」,由於上學早,加上又在機緣巧合下跳了一級,他在年齡上比同班同學小了三歲,但學習上可並不差,一直處於年級組的前20名之內。長久以來,田沫一直是家裡的驕傲,家長也在不斷督促他努力學習,爭取將名次再往前提一提。
因為年紀小,班級同學都讓著他,老師也寵著他,田沫在活潑開朗之外,也多了幾分「囂張」。有時候他「闖了禍」,比如踢球時給別的班級窗戶踢碎了,往往自己賣個萌就過去了,都是班主任幫他補救的。班主任老師也對他寄予了很大的厚望。
中考時田沫成績優異,父母為了給他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將其轉學去離家很遠的一所市重點上學了。父母認為兒子既然贏在了起跑線上,就應該步步為營,不容有失。可是當兒子過去上學後才發現,市重點的尖子生比比皆是,田沫很快就敗下陣來。
當他從學習中游繼續下滑時,父母再也崩不住了,反覆拿出他中學時人人稱道的成績來做對比,不斷地「鞭策」孩子要努力,每次月考過後都成了批判大會,田沫的笑容逐漸消失了。高考第一年他並沒有取得好成績,在父母的逼迫下又復讀了一年,仍然沒有考取本科,父母一直認為他年紀小,完全有「可拼」的資本,於是又復讀了一年。
當讀完第三個高三時,田沫的分數終於勉強達到了普通本科的線,但他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了。父母也覺得有些「丟人」,再也不敢在從前的同學面前提「神童」兩個字了。田沫是典型的贏在起點,輸在終點的人,這和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很大關係。
分析:田沫因在年齡上的優勢一直被父母誇耀為「神童」,可是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總是以輸贏壓在孩子的頭上。唯成績論的家長既不分析孩子上市重點的客觀條件,在孩子出現問題時也不及時管教,反而是一直在用「贏」的思想來捆綁孩子。最後的結果看似從年齡上和同齡人「找平」了,內心的傷疤卻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田沫失去的不僅是「神童」的稱號,更是內心的驕傲和面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習慣了在鮮花和掌聲中生活的孩子,一旦失去了這些背景支撐自己內心就先垮了一半,這時候最親近的父母再火上澆油,後果就是江郎才盡。
凡事都要贏的思想,容易將孩子逼進死胡同
說起人生輸贏的概率,恐怕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輸的概率會大一些,畢竟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而就算是這個在小範圍內的第一名,如果放在擴大範圍中去看仍然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和失敗、挫折做鬥爭的過程,認識到這一點反而會過得輕鬆些。就像那些樂觀主義者,雖然一世辛勞,卻也閱盡了人間美景,不枉此生。
可惜很多家長將輸贏的觀念看得太重,總是以自身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以「必須贏」作為緊箍咒套在孩子頭上。同樣是98分,樂觀的家長會說「分數很高,只差兩分就滿分了」。而悲觀的家長永遠只會盯住那失去的兩分,表示「為什麼會丟了兩分」。
家長對輸贏截然不同的態度,也會對娃的一生產生不同的影響。主張「凡事都要孩子贏」的家長,會讓孩子失去很多快樂。本來他能在奮鬥的過程中收穫友誼,收穫成長,甚至失敗的經驗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但家長無情的打擊和嘲諷則讓這一切變得非常不堪,剝奪了孩子的快樂。
「想贏」思想過重,會讓孩子從很小就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有的時候精神壓力過重也會導致孩子做事有失水準,適當的競爭是可取的,過度的壓迫則會讓孩子「少年老成」,表現出與這個年齡不相符合的行為特徵和思想特點,並不可取。同時這樣做也會讓孩子周圍的人感到很壓抑,有負擔。
每年中高考結束後總能看到各地孩子自殺的新聞,特別惋惜。要知道考試成績並不能代表人的一生,即使考的不好這也不是唯一出路。很多時候把孩子逼進死胡同的都是家長過重的好勝心。
如何教孩子正確對待輸贏?這些做法可供借鑒
家長首先要做的是擺平自己的心態,將對孩子的期望值設定在合理範圍內,然後再引導孩子能正確看待輸贏,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不大喜大悲,不做過激的事情。
1、 分清孩子好勝心重的原因,區別對待
孩子為什麼好勝心會這麼重?家長第一要做的是搞清楚原因,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爸爸去哪兒》中,拳王鄒市明的大兒子軒軒總是要贏,強調「得第一」,很多不明就裡的觀眾都說這麼小的孩子好勝心太重。但其實軒軒媽媽解釋說,孩子是因為看到爸爸輸了就會受傷,所以才會一直主張贏,得知真相的觀眾都很受感動。
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有的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對孩子的愛,孩子喜歡以「贏」的方式來引起家長注意,這就需要家長多付出陪伴和愛了;有的是像田沫那樣,在吹捧的「泡沫」中呆的太久了,毫無危機意識,抗挫折能力也差,需要家長適時提醒,以正確的方式來鼓勵孩子。
2、 別將「贏」局限在結果,過程也很重要
同樣是跑馬拉松比賽,得第一的小孩家長肯定是很開心的,但能堅持下來跑完全程的孩子也同樣值得鼓勵和讚賞,他內心所收穫的感動和力量,肯定要比那些中途退場的孩子要強。這是因為他堅持了,並且他做到了。
對孩子來說,有機會去實踐他日常反覆練習的東西,能一以貫之的堅持,收穫了沿途觀眾的歡呼和喝彩,這就足夠了。更何況這讓孩子學會了獨自去承擔結果,不管輸贏都能正確面對。這種無形的資產會給孩子的一生帶來助力。
3、 不壓抑想贏的心理,不懼怕失敗的結局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要家長讓孩子泯滅掉贏的想法,變成甘於平庸、碌碌無為的人,而是要教會孩子正確看待成功與失敗。好勝心強並不是什麼壞事,競爭能促使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當他有贏的想法我們要積極支持,只不過需要提前打好預防針,畢竟理想很豐滿,而現實往往很骨感。
當孩子失敗了也不能任由他大吵大鬧來曲解成績,或者家長無情打擊,而是讓孩子能夠正視現實,接受失敗的結果。並在結果中總結經驗,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突破口,為下一次的化繭成蝶做鋪墊。
最後,都說「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家長在給孩子「加冕」的同時也要告訴他輸贏的道理,不要讓娃人生的王冠變成緊箍咒。
※孩子的「乳牙」別隨便扔房頂,保存好,必要時能當救命稻草
※「媽,你咋嫁給我爸的?」,看完這幾張圖,你也會有一樣的疑問
TAG:糖果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