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學術機構需要增強包容性

學術機構需要增強包容性

多樣和包容,是學術機構打造良好學術生態系統的重要努力方向。近年來,受國際政治環境和學術機構內部生態等因素的影響,部分西方學術機構的包容狀況也發生了相應變化。對此,記者採訪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學術機構及學者。

包容才能走向卓越

包容性教學,是指教育要從多角度滿足學生需求,無關乎學生的背景和身份等。美國耶魯大學教育與學習中心一直在嘗試包容性的教學策略,如在課堂討論中擴展傳統的研究方法,並尋找解決當代問題的新視角,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建立友好、關懷和互相支持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有動力自主控制學習節奏;將學生放在其獨特的文化背景中,理解並滿足學生的需求,實現多樣文化互動,由此,啟發學生的個性化思維方式。

美國拉法耶特學院女性與性別研究中心教授瑪麗·阿姆斯特朗(Mary Armstrong)認為,包容性課堂體現在多個方面:構建對話式課堂以鼓勵和尊重公平參與;使用小組討論模式鼓勵非競爭式學習方式,鼓勵跨文化交流;適時預測敏感問題,在課堂上承認敏感問題的存在;在教學的任何環節中都使用包容性語言;合理分配課程示例,照顧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來源和理解力;緩解攻擊性、歧視性和冷漠性的課堂評論,合理制止「非理性」和「非學術性」反應。

在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阿比蓋爾·斯圖爾克(Abigail Stewart)看來,只有具備包容性氛圍的機構才可能實現多樣化,消除內部隔離才能為不同機構成員之間搭建起良好的溝通橋樑。談到各部門的協調問題,斯圖爾克表示,以高校為例,各院系與學校行政管理系統不夠協調,是美國高校的普遍問題。隨著這些年來跨學科研究日益受到重視,科研人員對不同部門之間協調與互助的要求也越來越緊迫。科研人員許多時候無法完成跨部門的資源和流程的協調,這就需要在高校行政層面給予更多幫助。

多舉措增強包容性

美國丹佛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瑪麗亞·薩拉薩爾(María Salazar)表示,高校包容性首先體現在教師要掌握包容性的教學方法。在高校教學這一核心環節當中,包容性教學理論和實踐同樣重要。包容性教學很大程度建立在教師直覺的基礎上,教師應確保聽到學生的心聲,並且以包容的姿態讓學生有機會充分參與學習過程,探討教育中的不平衡問題。為了營造這種相對複雜的環境,教師需要發展自身人際意識,與教育工作者和學者建立起更好的連接。

斯圖爾克認為,提高高校包容性有六條原則。1.高校的設計要使教師和學生體會到獲取資源的便利性,且受到平等尊重,如為特殊學生設計無障礙通道。2.將個體潛能最大化。學校應促進不同民族、背景和性別的教職員工和學生的發展,讓他們有空間發揮最大潛能。3.鼓勵具有不同視角和多樣性背景的教職員工參與工作。4.改善學術機構中女性學者比例偏少以及少數群體話語權弱勢的狀況。5.鼓勵嘗試新事物,不斷創新和試錯。6.建立良好的責任和成果評估機制,每位成員都應對自己的工作具有明確的責任評估,機構對研究人員的成果應有客觀評價。

給國際學生提供支持

教育包容性不僅體現在學術機構內部,還體現在給國際學生提供多樣性的支持和包容。

以美國為例,聖馬丁大學國際項目部主任馬爾科·特爾拉克(Marco Tulluck)認為,不管是從教師信念還是教育實踐來看,美國的國際化教育都需要一個重塑過程。當前美國高校的國際學生對話語權的參與依然較弱。美國高等教育系統以一種「漠然」的方式「排斥」國際學生,整個教育系統的包容狀況迫切需要緩解和提升。

在英國牛津大學全球高等教育中心主任西蒙·馬金森(Simon Marginson)看來,高等教育在全球範圍內的快速增長,源於多數家庭具有改善社會地位和階層的慾望。然而,在大部分社會系統中,高等教育作為優勢資源客觀上暫時不會完全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目前,在全球範圍內,許多低收入國家無法建立包容性高等教育體系;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雖然高等教育資源相對豐富,但其運行機制導致的高度分層,依然無法削弱社會背景對教育及其結果產生的影響。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星 排版編輯:劉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深化古代文史研究 努力建構「三大體系」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