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鬼邪穴:止耳鳴,捉耳鬼,復耳聰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引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內科臨床治療學》、《臨床常用百穴精解》、《腧穴證治學》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
今天我們這篇文說,繼續給您聊穴位。
談什麼呢?繼續談中醫學當中的「鬼字輩」穴位。這就是鬼邪穴。
鬼邪穴的名字,源於千金方。它其實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足三里穴。
對此,有些讀者可能覺得小題大做了。足三里,不就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嗎?五行屬土,可以補虛強壯,健脾益胃。有什麼好說的?
但是您想一想,孫思邈老人家為什麼要把它命名為鬼邪穴呢?須知,十三鬼穴,可都是和神智有關係的啊。鬼邪穴的名字,雖然解釋方法不同,但是有一點是誰都不能否認的,這就是此穴的功能,一定和我們的神智有關係。
好,不賣關子了。告訴您,這個穴位,乃是我們治療耳鳴的特效穴、常用穴。
耳鳴,幽幽切切,時斷時續,纏繞不清。它就像我們耳中的鬼怪,發出的幽鳴之聲。好吧。對於這聲音,用鬼邪穴調治最好。
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腎開竅於耳,心寄竅於耳。耳鳴耳聾,往往和心腎兩髒的失調有關係。與此同時,我們的頭面,包括耳朵、眼睛、鼻子在內,都需要有氣血的濡養,也就是說有「清陽之氣」的濡養。清陽之氣源於哪裡啊?源於脾胃。是脾胃,化生了氣血,是脾胃的水谷之精,滋養了我們的面目官竅。所以說,耳朵出了毛病,我們要考慮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供應不到頭面所致。
這一點在中醫內科診斷治療學裡面,是備受重視的。元代的李杲就在《脾胃論》裡面說:「胃氣既病則下溜,……有形之土,下填九竅之源,使不能上通於天,故曰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更早一點的《素問·通評虛實論》也說:「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
那麼,這種因為脾胃虛弱而導致的耳鳴,有什麼特點呢?具體說,就是面色無華,萎黃或者發白,身體倦怠乏力,耳鳴聲音不大但是纏綿不絕,食慾差或者食後腹脹,便溏或者先干後稀,舌淡紅,苔薄白。還有的人,在脾胃虛弱的基礎上,形成心血不足的狀態。這個時候,則會失眠多夢、心悸心慌,耳鳴不安,舌質淡而苔薄白,面色蒼白,唇甲蒼白。
這個時候怎麼辦?打蛇打七寸。我們就去通過足三里來調治。我們普通人,用艾灸之法,每日艾灸左右兩側足三里各20分鐘,能健脾益氣,生養氣血,對調治上述耳鳴大有好處。
所以,毫不誇張地講,足三里這個地方,藏著一張大網。這是一張由脾胃水谷之氣編織而成的大網。這張大網可以輕鬆將耳中的邪鳴之聲牢牢困住,實在是我們隨身攜帶的養生大葯。
好了。文說到這裡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人徹底老了,嘴巴就有三個表現:流涎、口淡、舌顫
※臨終的老人,身體兩處會「鼓起來」!那是元氣耗盡了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