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那年中印邊境自衛還擊戰怎麼發生的?哪位將軍指揮?有多大勝利?

那年中印邊境自衛還擊戰怎麼發生的?哪位將軍指揮?有多大勝利?

1951年2月,印度政府乘新中國成立之初忙於內務,還要應對抗美援朝戰爭之機,派兵越過西山江、達旺河,侵佔門隅首府達旺。印度在侵佔達旺前後,還侵佔了「麥克馬洪線」以南門隅的馬果等地。同年10月,印軍又在直升飛機的配合下,侵佔了上珞瑜的巴恰西仁,在梅楚卡等地強行建立兵營。到1953年印軍基本上侵佔了門隅、珞瑜、下察隅各地。在此基礎上,印度政府於1954年將侵佔的「麥線」以南、傳統習慣線以北9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建立起「東北邊境特區」,並修正官方地圖,將「麥線」一直按明的「未經標定邊界」第一次改標為「已定界」。

中印邊境中段,印軍除了佔領英國殖民主義者侵佔的桑、蔥沙兩地外,1954年又侵佔了香扎、拉不底、烏熱三地;1955年侵佔了波林三多;1957年侵佔了什布奇山江及附近的一塊草地;1958年又侵佔了巨哇、曲惹兩地。這樣,印方在中印邊境中段共侵佔中國約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1959年3月22日,西藏反動上層在拉薩發動的武裝叛亂被我黨平息。拉薩戰役結束的當天,印度總理尼赫魯給周總理寫信,提出了大片領土要求。尼赫魯無理要求的中國領土總面積約有12.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福建省的面積。印度當局在其無理要求遭到中國政府的拒絕後,還繼續推行「前進政策」,使用武力片面改變業已形成的邊界狀況,不斷製造流血事件。

在東段,印度派兵越過「麥線」,於1959年4月25日侵佔了該線以北的朗久;4月28日侵佔了塔馬墩;8月13日侵佔了兼則馬尼(沙則),並在這些地區建立了哨所。接著,8月25日印軍挑起朗久事件,向我駐朗久附近的工作隊開槍射擊,在印軍遭我還擊2人斃命後,於27日倉皇撤逃。

在西段1959年10月20日印軍3人在空喀山口非法越境偵察,遭我邊防巡邏隊扣押後,60多名印軍於21日越境圍攻我巡邏隊,我方被迫還擊,雙方互有傷亡,在我擊斃印軍9人,俘7名後,印軍余部狼狽逃竄。這就是空喀山口事件。

為避免邊界局勢進一步惡化,從1960年8月至10月,中國曾反覆建議中印雙方在官員報告的基礎上討論中印邊界問題,但印度卻堅持要中國從西段自己的大片領土上撤出,甚至要中國東段撤出位於「麥線」以北的扯冬地區以北作為同意談判的先決條件,這等於關閉了和平談判之門。

中國政府和邊防部隊對印軍的不斷入侵挑釁和蠶食祖國領土的行徑,始終保持了最大的剋制和忍耐,採取了一系列避免武裝衝突的措施。但印軍還是步步緊逼,最終中國政府指示中國邊防部隊,必須做好兩手準備:力爭好,準備好。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定指示,中國西藏、新疆邊防部隊立即進入了戰備狀態。

10月中旬,時任西藏軍區(大軍區)司令員、軍區黨委第一書記的開國中將張國華參加中央軍委會議從北京返回拉薩,立即召開會議安排部署對印作戰任務,他以過人的膽略提出和完善作戰方案,報中央軍委得到批准。張國華表示有信心打贏,羅瑞卿總長問根據何在?張說:「敵人雖然是印度的王牌軍,但比不上蔣介石的主力。他們長期沒打過仗,我們卻剛剛平叛。他們沒來過高山,我們卻長年駐守高山------」

由西藏軍區組成了「西藏軍區前進指揮部」,指揮成員有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副司令員鄧少東、趙文進,司令部副參謀長石伴樵,政治部主任呂義山,後勤部副部長於一星等,主要負責東段指揮。西段,新疆邊防部隊組成了「新疆軍區康西瓦指揮部」,由副軍長何家產負責指揮。西藏、新疆邊防部隊接到中央軍委反擊作戰的命令後,迅速部署兵力,進行緊張的戰前準備,迎擊印軍大規模進攻。

這次反擊作戰,是在號稱「世界屋脊」的喀喇昆崙山和喜馬拉雅山脈南側地區進行的。該地區地勢險峻,氣候惡劣,人煙稀少,交通不便。這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對作戰行動有嚴重的影響,作戰的艱苦性是罕見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作戰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束。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而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

1962年11月22日零時,中國軍隊在中印邊界全線停火。1962年12月1日,中國軍隊主動後撤,到1963年3月1日全部後撤到1959年11月7日的實際控制線20公里以內。同時,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將在反擊戰中繳獲的大批武器、車輛進行擦拭維修,將繳獲的其他軍用物資進行整理包裝,於12月中旬交還給印度。對被俘人員,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沒收私人財物。生活上給予優待,受傷者給予治療。

在反擊作戰中,張國華抱病抵近前線指揮,運籌帷幄,決勝疆場;中國邊防部隊捷報頻傳,取得壓倒性的勝利,打出了國威軍威。得到了中央最高領導人的肯定,稱之為軍事政治的勝仗,其在高原實施反擊作戰的精彩戰例,也被國內外眾多軍事專家首肯,稱讚張國華為「喜馬拉雅戰神」。

張國華,曾用名張福桂、李亞霖,1914年12月出生於井岡山地區永新縣懷忠區北鄉官山當邊村。他父親參加了紅軍,他緊跟父親腳步,於1929年3月參加了中共永新縣西北特委游擊隊,1930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長征。

長征勝利會師後,張國華任紅軍河東抗日游擊支隊政治部主任。隨後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身經百戰,戰功赫赫。開國大典不久,成都戰役還在進行,中央決定派張國華領兵入藏。1950年7月初,張國華率領的十八軍全部抵達甘孜。部隊所到之處,秋毫無犯。1950年10月指揮昌都戰役,打開進軍西藏的大門。1951年5月15日,張國華也奉命回京參加談判,西藏和平解放協議簽訂後,掃清了進軍西藏的障礙。在西藏期間,除了建設西藏,搞好了民族團結。

文革開始以後,混亂的局面,使得張國華在舉步維艱的環境中要處理大量棘手事務,日夜無休,他的高血壓、冠心病、支氣管炎等病症反覆發作,1972年2月20日,張國華在主持會議時心臟病突發倒在會場上,次日與世長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流石 的精彩文章:

他原是紅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後來叛投國民黨,為何會被老蔣處死?
他的一首詩《當你老了》感動了全世界,卻感動不了他追求的女孩

TAG:謝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