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撞上一位「低頭族」,無人駕駛「又出事了」!

撞上一位「低頭族」,無人駕駛「又出事了」!

無人駕駛「又出事了」!

近日,一輛正在奧地利維也納測試的無人駕駛小巴撞傷一名行人,這起事故造成輕傷,這輛來自Navya公司的車當時以每小時12公里(7.5英里)的速度行駛,撞上了一名30歲女子的膝蓋。

當時,目擊者看到這名行人戴著耳機,看著手機穿過街道。

奧地利理工學院和西門子移動也參與了該項目,該項目要求運行時配備一名專業司機。目前,當地政府已經暫停了項目運行,等待調查結果。

這已經並不是Navya的自動駕駛汽車第一次事故。2017年,一輛同樣是Navya公司的無人穿梭小巴以每小時25公里的速度與一輛卡車相撞。

所幸,七名乘客和一名安全員以及卡車司機都沒有受傷。事故對無人小巴車身左下前部造成輕微擦碰,對卡車輪胎造成輕微磨損。

上個月,這起2年前發生的事故正式披露了調查結果。根據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的說法,卡車司機的行為和自動駕駛汽車安全員無法方便地使用手動控制器可能是造成碰撞的原因。

NTSB通常不會調查輕微的碰撞事故,但是由於此次涉及一輛高度自動化的車輛,並決定有必要對事故進行調查。

當時卡車正倒車駛入一條小巷。卡車司機說,他看到無人接駁車正在朝自己行駛,並假設它會在離卡車「合理」的距離內停下來。根據Navya公司的事故報告,感測器系統在45米左右的距離檢測到這輛卡車,並在它倒車時對其進行連續跟蹤。

按照程序設定,無人接駁車在距離任何障礙物9.8英尺的地方會停止,在距離卡車30米左右的地方開始減速。當無人接駁車離卡車4.8米處,幾乎要停下來時,安全員按下了其中一個緊急停車按鈕。

當時,安全員和乘客都在揮手示意,以引起卡車司機的注意,但在無人接駁車停下來11秒後,這輛行駛緩慢的卡車的右前輪撞上了無人接駁車。(司機描述當時以為無人小巴會提前停下來,所以他的注意力放在了後視鏡觀察其他路邊行人)

發生事故的無人車配置了8個激光雷達、2個立體攝像機和一個差分全球定位系統,還配備了一個專用的短程通信系統和一個與沿途交通信號通信的天線。

此外,這輛車還可以從位於法國里昂的控制中心實時監控車輛的性能,並配備了監控和記錄設備,跟蹤駕駛指標,並記錄由關鍵事件觸發的遠程可視信息。

據NTSB稱,事故發生前,用於手動操作的控制器被放置在在客艙一端的一個封閉空間內,在事故發生時,安全員沒有能夠及時取出控制器。事故發生以來,車隊運營方改進了控制器的存放,允許安全員在行駛途中將控制器放置在隨時可用的地方。

這再次證明了一個難以被忽視的事實:人類駕駛員和自動駕駛汽車就像油和水一樣,幾乎不可能調和在一起。

Navya是全球第一家IPO上市的無人駕駛公司,去年該公司通過公開市場募集了3,800萬歐元(約合4,500萬美元),不過低於該公司此前預期的5,000萬歐元。該公司彼時的市值約為1.6億歐元,低於很多自動駕駛頭部公司。

汽車零部件生產商Valeo是Navya的股東之一,此前該公司主要是以銷售無人駕駛接駁小巴為主,去年這家公司開始計劃通過與汽車製造商或科技公司達成合作夥伴關係或授權協議來實現增長。

這些巴士並不適用於一般的公共交通工具,而是在大學校園或機場停車場等低速環境下的特定路線上使用。不過,Navya曾計劃推出一款6座自動駕駛計程車。

Navya最新一個落地測試的國家是日本,上個月這家公司通過與軟銀子公司SB Drive合作,開始在日本開放道路上進行測試。(去年,百度也與SB Drive簽署了合作協議,在日本引進類似的無人接駁小巴阿波龍)

這是日本首次批准一種既沒有方向盤也沒有踏板的自動駕駛汽車在公共街道上行駛,出於法律上的原因,一名安全駕駛員將留在車內,但其任務僅限於監控實驗,並在緊急情況下進行干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工智能汽車 的精彩文章:

沃爾沃、寶馬、賓士、福特要「搞大事」!「GGAI視角」
國產激光雷達進入「千元級」時代,為L2+/L3提供安全冗餘「GGAI視角」

TAG:高工智能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