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子後人在歷代皇朝更替時,少有殉朝之人,反而都備受尊崇?

孔子後人在歷代皇朝更替時,少有殉朝之人,反而都備受尊崇?

首先要弄清楚一點,原始社會沒有國的,先有的家,後才有國。

按照冠冕堂皇的觀點,家是依附著國家生存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國破家亡嘛。但實際上,國和朝一樣只是統治者而已,統治者在台上的時候,封官進爵沒有咱,榮華富貴沒有咱,統治者干不過人家丟了江山那是他們的家事,跟老百姓無關。不作死不會死,朝廷作孽了,亡國了,你讓人家老孔家買單有點不厚道。

說,捐軀殉國的應該是軍人,跟普通百姓和文化人無關。手裡有傢伙的軍隊都抵抗不住了,你讓孔家那些秀才拿著筆跟人家廝殺?再說,殉國了於事無補啊。

打個比方,朱由檢上吊後,孔家跟著去上吊去跳海了,明王朝能活過來嗎?殉國的人只能是少數。要不然朝代更迭一次,殉國一茬,那國家活下來的人一定寥寥無幾,幾番折騰下來,整個民族都不存在了。

按理說,朝廷是百姓的僕人,僕人拿著百姓給的錢管理國家的。如果你家裡有個僕人生病了,辭職了,身故了,主人跟著去尋短見?這理說得過去嗎?

我們說這些並不是說殉國不光彩,殉國當然很光榮,可以名垂青史。但沒殉國也不是恥辱,老百姓和孔家也有不殉國的權力對不對?

因為孔子的後人估計也知道這個道理,他們很少有人從軍,因為從軍了就有了責任,軍人的天職保家衛國,國家有難了,不能像百姓躲起來或者逃之夭夭。孔子的後人只要不是軍人,就沒有什麼可自責自卑的。

至於孔子的後人為什麼歷朝歷代都非常榮耀,這是大有說頭的。

首先,孔子的學說的精髓就是三綱五常,仁義禮智信,提倡君為臣綱,夫為子綱,夫為妻綱。教導人民聽話,服從,守規矩,教育當一個模範臣民。

還有一點就是讓人民認命,死生由命,富貴在天。吃得不好嗎?命不好。沒錢花嗎?命不好。讀不起書嗎?命不好。人家當皇上,當王爺,那是上天安排的,想當官還有科舉制這一條上升渠道,值得一搏,這樣一想就非常知足,知足常樂嘛。

顯而易見,孔子那一套學說很有利於統治者維持秩序,管理百姓,穩定江山,所以在西漢的時候,董仲舒這個偉大的思想家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口號。漢武帝劉徹如獲至寶。

從那以後歷代統治者包括蒙古人,滿族人都尊崇儒學,孔子的地位也被一再抬高。從西漢的褒成宣尼公一直到滿清的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傅孔子後人自然也備受各朝尊重。

孔子後人受到尊重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他們歷代人都很少從政,也不給朝廷添亂。傳遞的都是正能量這也是知識分子愛國的一種表現,也是孔家能夠世代昌盛、榮耀的原因。

孔子學說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學說。無論凡人還是聖人的後代,生下來就是想好好的活著。讓他們承擔太多也不公平,他們也是人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來現實 的精彩文章:

蒙古鐵騎的上帝之鞭抽過來怎麼辦?釣魚城軍民:那就折斷它!
青樓出身的民國女畫家潘玉良,被口水噴走,出國後終生未歸

TAG:歷來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