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德軍共有多少個「集團軍」番號?淺析這個編製的六大類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前後動員了大約1300萬人參戰,其陸軍的主要作戰指揮體系是由最高統帥部下達命令(陸軍總參謀部被弱化了,成為了純粹的參謀機關),再由各戰略區的「集團軍群」負責戰役指揮,其下的編製就是各「集團軍」。因此集團軍是二戰德軍的重要「戰役級兵團」設置,一般情況下集團軍下轄兩個以上的軍,再由兩個以上的集團軍組成「集團軍群」。
需要說明的是,二戰時期的歐洲戰場上,特別是東線作為陸上主要戰場,所進行的都是鋼鐵與炸藥的大兵團對決,蘇德雙方1000多萬人互相廝殺,不僅是軍級和師級建制會經常出現全軍覆滅的情況,「集團軍」規模的部隊被殲、新建和番號轉移也是司空見慣,所以我們統計德軍的集團軍數量時,僅能以所有出現過的番號為準,它們不可能同時存在。
例如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的德國第6集團軍,它在法國戰役時期的番號曾是「第10集團軍」,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上到司令官保盧斯下到90000殘兵都成為了俘虜,這個集團軍實際已不復存在,但是希特勒很懷念這支精銳部隊,其後重建了兩次,所以計算集團軍個數就比較混亂了。
整個二戰期間納粹德軍共編組了33個集團軍的番號,兵種分類也比較雜亂,基本可以分為:普通的步兵(合成)集團軍、黨衛集團軍、裝甲集團軍、黨衛裝甲集團軍、傘兵集團軍和山地集團軍六大類。
其中國防軍帶有序列番號的集團軍有20個集團軍,番號排到了數字第25,但缺編第5、第13、第20、第22、第23五個集團軍的番號,另有駐防北歐的「挪威集團軍」和戰爭後期在義大利北部成立的「利古里亞」集團軍,共計22個步兵(合成)集團軍的番號(特別要強調番號)。
至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德軍共組建了四個「裝甲集群」,在部分歐洲電影或者文章里也譯為「軍團」,這四個裝甲集群在第二年升格為「裝甲集團軍」,序列番號仍然是從1到4。 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後來被升格為「非洲裝甲集團軍」,1942年底為挽救北非戰局,又臨時組建了第5裝甲集團軍,在突尼西亞被殲,但這個番號後來又出現在阿登戰役期間,由西線裝甲集群升格而成,1944年盟軍諾曼底登陸後,德軍在西歐戰場上再組建第6裝甲集團軍。
黨衛軍在歐戰後期編組了黨衛第6裝甲集團軍和黨衛第7裝甲集團軍的建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迪特里希的黨衛第6裝甲集團軍是由國防軍「第6裝甲集團軍」改編而來,雖然作戰序列稍有調整,仍然得視為一支部隊,總結來說,二戰時期納粹德軍共出現了8個「裝甲集團軍」的番號,雖然有個番號重疊,卻同樣有個番號重建,仍然還是八支部隊。
武裝黨衛軍還有一個「黨衛第11集團軍」的番號,組建於1945年2月,在德國北部參戰。1945年5月投降,集團軍總司令為費利克斯·施泰納。因此,武裝黨衛軍共有三個集團軍的番號,其中兩個裝甲集團軍、一個步兵(合成)集團軍。
德國空軍編有一個「傘兵第1集團軍」也參與了地面戰鬥,在義大利北部、在阿納姆都曾經讓盟軍聞風喪膽,贈送綽號「綠色魔鬼」。它是1944年初,由德國空軍第11航空軍司令部改編而成的,最初只作為訓練司令部。1944年秋升格為作戰集團軍,首任司令官是號稱「德國傘兵之父」的庫爾特·斯圖登特將軍。
單獨列出了一個「第20山地集團軍」,雖然也屬於國防軍戰鬥序列,但畢竟是特殊兵種,該集團軍的前身是德國在芬蘭北部組建「拉普蘭集團軍」。1942年夏改編為德國第20山地集團軍。1941年至1944年,在蘇德戰場北部的摩爾曼斯克地區作戰,戰爭後期撤入挪威北部直至投降。
戰爭期間隨著戰場形勢的變化,德國一共組建了19個以上的「集團軍群」司令部,但其中若干番號是重複的,要根據具體時期加以區分,比如進攻蘇聯時分為南方、北方和中央「集團軍群」,後來則變成了以英文字母排序。
二戰德軍的「集團軍群」總司令一般由陸軍元帥級別的軍官出任,比如隆美爾元帥在西線的「B集團軍群」、凱塞林元帥的「G集團軍群」、龍德施泰特元帥的「南方集團軍群」等。
因此,類推下來集團軍一級的司令官大多軍銜為兵種上將或一級上將(大將),比如霍特、曼陀菲爾和武裝黨衛軍的迪特里希等等,曼施坦因一級上將就是在第11集團軍司令任上,因攻克塞瓦斯波托爾而封帥,不久晉陞為集團軍群總司令。
※抗戰時期日軍炮樓裝備的探照燈,電源是哪裡來的?其實有兩種方式
※團參謀長應該授予什麼軍銜?從《亮劍》里的方立功參謀長說開去
TAG:度度狼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