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三個月臨摹複製,「三菩薩」壁畫「回家」

三個月臨摹複製,「三菩薩」壁畫「回家」

三個月臨摹複製,「三菩薩」壁畫「回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三個月臨摹複製,「三菩薩」壁畫「回家」

三個月臨摹複製,「三菩薩」壁畫「回家」

去年10月份,一個名為「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千年壁畫,百年滄桑——古代壁畫暨流失海外珍貴壁畫再現傳播與展示』」的巡迴展相繼在太原美術館、大同雲岡美術館展出,掀起了一陣觀展熱潮。本報曾對此進行報道,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這場巡展,讓很多人認識了一個叫王岩松的山西人,多年來,他帶領自己的團隊尋找流失海外的中國古代壁畫,並臨摹複製下來,讓它們以另一種方式「回家」。流失海外的精美壁畫中,很多源自山西。

最近,一個偶然的機會,山西晚報記者得知,在這些壁畫複製品中,有一幅壁畫雖然不是出自山西,卻和山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就是來自河北行唐縣清涼寺的「三菩薩」壁畫摹本,原作為五台山僧人所畫。

「三菩薩」壁畫由五台山僧人創作

行唐清涼寺「三菩薩」壁畫,現存於大英博物館。這是一幅高4米、寬3.9米的大體量壁畫,畫面中共有三尊菩薩,每一個都面龐豐腴,體態雍容,衣飾華麗,栩栩如生。從左向右,所持法器分別為拂塵、佛珠和如意。中間為主尊,正面,身軀高大。兩側為脅持,側身,面向主尊。

這幅壁畫共被分割成12塊,每尊菩薩分為4塊,大小不等。從現存情況看,當時,壁畫揭取的技術還不好,分割部位丟失的畫面較多,安裝後又進行了補繪。不過,在揭取壁畫前,充分考慮了人物面部和手部的完整。

壁畫說明牌上的文字標明:「這幅壁畫原在清涼寺(1183年建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戰火中被摧毀),清涼寺是往來佛教聖地五台山朝聖者的重要駐足點,1424年五台山僧人作了這幅畫,1437年和1468年補繪。15世紀,河北行唐縣1927年G.Eumorfopoulos所捐贈。」經查閱,G.Eumorfopoulos(喬治·尤摩弗帕勒斯)是世界著名收藏家,他在1927年將這幅壁畫捐贈給了大英博物館。

關於這三尊菩薩的具體身份,據河北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郝建文推測,中間為觀音菩薩,左邊可能是普賢菩薩,「這幅壁畫是五台山僧人所繪,而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所以我覺得右邊可能是文殊菩薩。而且,這種排列形式在很多寺廟中都有,山西地區也出現過,比如太原的崇善寺、長治的崇慶寺等。」

仔細觀察右邊的文殊菩薩,面部呈深褐色,和另兩位菩薩面部的顏色明顯不同,但深褐色的面部有殘留的白色,和其餘兩位菩薩色彩一致。這表明,現在看到的深褐色的面部及五官,是裡層的壁畫,白顏色那層畫面的五官已全部脫落。這和壁畫說明牌上提到的補繪正好吻合。

參與此次巡展的行唐清涼寺壁畫摹本,按照原作大小等比例複製,是其中尺幅最高的一幅。但由於場地空間限制,在很多城市巡展時並沒有展出全部壁畫,因此在太原美術館和大同雲岡美術館展出時,只展示了「三菩薩」的肩部以上部分,也就是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一。

郝建文團隊歷時三個多月臨摹完成

這幅壁畫的臨摹者就是郝建文以及他的團隊。郝建文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工作過26年,師從曾在山西做過文物考古工作的著名考古學家張守中先生。他2010年調入河北博物院,專門從事壁畫臨摹研究工作。河北博物院《北朝壁畫》展中約400平米壁畫摹本,便是由郝建文負責完成的。

2017年,有一次在與王岩松先生的聊天中,郝建文了解到由江蘇理工學院申報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古代壁畫暨流失海外珍貴壁畫再現傳播與展示」正在籌備,於是當即決定著手臨摹清涼寺「三菩薩」壁畫,儘快讓國人重新看到這幅流失海外的壁畫。

由於該壁畫的體量巨大,很耗時間,而郝建文還有日常工作要做,只能靠業餘時間來完成,所以一個人很難完成。於是,他約了四個同學一起來臨摹,包括長春大學教師桑蕾、吉林藝術學院教師邰浩然、河北師大教師田紅岩、唐山職業畫家王亞新以及他們各自的一些學生。這是一個特殊的小組,沒有工作經費,做畫板、買礦物顏料和紙張等,都要自己掏腰包,而且臨摹壁畫沒有任何報酬,但參與者都無怨無悔。

這次清涼寺壁畫的臨摹,明顯不同於以往壁畫臨摹。一般說來,臨摹古代壁畫,最好是能看著原壁畫來做,古人的用筆和設色一覽無餘。「但這次不僅不能看著原壁畫臨摹,而且,我們都沒有看到過原壁畫,委託朋友拍的照片,也不是特別清晰,有的部分還需要根據經驗去理解、去刻畫。所以說,壁畫照片不清楚,是這次臨摹的最大問題。」郝建文表示。

另外,由於同學們身處不同地方,所以他將畫面「分割」為三幅,分別在長春、唐山和石家莊三地動手臨摹,最後集中在石家莊進行調整,「所以畫面的協調統一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儘管困難重重,但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這幅壁畫終於完整地呈現在了世人眼前,前後共歷時3個多月。

清涼寺原為五台山朝聖者的「歇腳寺」

五台山,原名清涼山,山中有清涼寺,寺內因有著名的文殊聖跡「清涼台」而得名。《清涼山志》中記載道:「清涼寺,中台南四十里,元魏寺文建。歷代以來,不廢修飾。唐宋皆設僧正司。」

行唐清涼寺與五台山清涼寺,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繫呢?兩地相隔那麼遠,五台山的僧人為什麼會去河北行唐清涼寺繪製一幅壁畫呢?

在郝建文看來,國內叫「清涼寺」的寺廟不少,但有的只是附會,與五台山還扯不上關係,「但是,我覺得行唐清涼寺和五台山應該真有關係,因為清涼寺曾經就在從真定(現正定)前往五台山禮佛的必經之路上。」

據行唐縣當地的老鄉們相傳,行唐清涼寺是五台山的下院,僧人都是五台山派來的。清涼寺是方便去五台山禮佛的人途中休息的,所以,當地人也稱它「歇腳寺」。到了上個世紀20年代,有外國人和當地官員、豪強等勾結,強行買下「三菩薩」壁畫,並將壁畫分割成12塊運走,此後清涼寺逐漸消失殆盡,寺院的僧人又回了五台山。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五台山的僧人去行唐清涼寺繪製壁畫,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兒。」郝建文說。

關於行唐清涼寺壁畫的相關問題,郝建文也曾經發郵件請教過大英博物館亞洲部中國書畫及板畫負責人陸於平博士,對方在回信中指出:「關於河北清涼寺壁畫,大英博物館的前任研究員賓揚先生曾經在1927年出版過一本書,書中提及清涼寺有一塊1425年的石碑,說明了寺院的壁畫是山西省五台山寺院於1424年委派人到清涼寺繪製的,後來於1437年和1468年重修。」

這塊石碑現在還在不在呢?郝建文告訴記者,得知這個消息後,行唐縣領導很重視,已發動群眾在尋找與清涼寺相關的物件,「但因為取土的原因,清涼寺基址現在已經不在了,不過,我們在農田的地頭找到了清涼寺的一些建築構件殘塊和刻銘的半拉磚頭,還找到了重修清涼寺碑額。最近,我要去做碑額和刻銘的拓片,希望有新的發現。」

這幅臨摹壁畫將捐贈給行唐文物部門

今年5月份,郝建文計划去一趟大英博物館,主要目的就是觀摩「三菩薩」壁畫,並與大英博物館陸於平博士做進一步交流,「弄清楚這幅壁畫在上世紀20年代流失到英國的一些情況,以及它在大英博物館展示所產生的影響。」

由於「三菩薩」壁畫摹本在很多地方展出時,有些人僅看到了肩部以上而感到很遺憾,郝建文還準備在石家莊市美術館做一個展覽,完整地將「三菩薩」壁畫展覽出來,讓更多人看到這幅流落到海外的珍貴壁畫。

據了解,展覽結束後,這幅作品將捐贈給行唐文物部門。去年,在臨摹期間,行唐縣文保所相關人士就曾提出,行唐正在籌建博物館,希望將來這幅清涼寺壁畫摹本結束外地巡展後能「回到」行唐,他們願意出資購買。對此郝建文跟臨摹組成員商議後決定,將來把這幅作品捐給行唐。「我覺得,這幅作品參加完全國巡展後,與其放在畫室里自己欣賞,不如放在博物館裡讓大家分享更好,讓人們不出國門就能欣賞到精美的清涼寺壁畫。」

山西晚報記者 南麗江

1、完整的「三菩薩」壁畫。

2、「三菩薩」之一的觀音菩薩頭部壁畫。

3、石家莊壁畫臨摹小組工作照。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