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記憶丨聞名國內外的王府井大街

北京記憶丨聞名國內外的王府井大街

北京記憶丨聞名國內外的王府井大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從清朝末年、民國初年起,外國在北京僑民,多到王府井大街購物。當時英美人稱這條街為莫里遜大街。

莫里遜(Dr、George Ernest Morrison,莫里遜博士,1862-1920)是澳大利亞人,1897年來到北京,任英國泰晤士報(Times)記者。

義和團及日俄戰爭時,寫了很多通訊報導。1907及1910年曾在中國作窺探旅行。

1912年做袁世凱的政治顧問,他曾在此街居住多年(據三十年代初,北平輔仁大學印書局出版的《北平指南》載,莫里遜住在Masonic Temple廟內,此廟譯為「石匠公廟」或「共濟會寺」,不知是那座廟)。

因此,英美僑民稱此街為莫里遜大街。他們對在此街南,八面槽路東的天主教東堂(St、Josephs Church,1905年重建)和錫拉衚衕的慈禧舊居(她於咸豐二年,1852年,6月由這裡入宮),也頗感興趣。

後於民國十幾年,在豫王府舊址所建的協和醫院(Pc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簡寫為P、U、M、C)也很受他們歡迎。

東安市場,因距東交民巷較近,百貨又較當時各廟會齊全,且每天營業,故外國僑民把它列為北京市場中第一家。

東安市場曾遭兩次大火,第一次是民國元年(1912年)2月29日,袁世凱不想南下「就職」,因此製造「兵變」。

由駐帥府園炮兵,和祿米倉的步兵,搶掠市場內各商家,然後從市場西門義順齋煤油店,提出數桶煤油,潑在市場內,縱火焚燒,所有場內房屋及商攤,全部化為灰燼。

全場商民,群情激憤,於同年5月5日,組成公益聯合會,向袁政府交涉重建,並繼續承租。

在重建時又向南擴充很大一塊地皮,並重新擴建東安電影院。據當時中華圖書館印製的《北京指南》所載照片,重建後之市場,在王府井街邊建有高大外門,進入外門,方能進入市場大棚,棚下建築的都是整齊的鋪面房。

第二次大火,於民國九年(1920年)6月9日晚,場內錦益興玩具店,店主文煥章,因負債過多,企圖製造變故,以擺脫其困境,乃故意縱火,燒毀大部商店。

場內北面的東來順、稻香春、吉祥戲園等花錢雇來東交民巷內的消防隊,才及時將火撲滅,倖免波及。

火後,各商戶又集資重建市場,並留有防火道。沒有再建東安電影院、中華舞台等,皆改為商場。

丹桂茶園改為東安市場內的丹桂商場。全市場共有十六處場地,有九條通道。

到三十年代初,發展到九百多戶商家,包括古玩業、圖書業,及東亞樓、五芳齋等大飯莊。

西邊通道中部,有慶林春茶莊,出售著名鐵觀音茶、雲南普洱茶,併兼營福州漆器,正中南北通道中部有興記海味店,售鮑魚、肉鬆、光餅、征東餅、福州禮餅、福州年糕等特產,與北頭稻香春的江蘇風味食品店,共同運銷南方各省土特產。

興記海味店,在「七七事變」後,因虧損過多歇業。西邊通道北側為書店區,有中原書店出售歐美原版外文書籍。

春明書店,售中日文書籍,此店在抗戰期間,收購了原北京大學、師範大學被人私自售出的書籍。

抗戰勝利後,又還給各校,傳為一時佳話。西門內路南的西鶴年堂中藥店,在三十年代,也有盛名。

歐美僑民之所以熟悉王府井大街,並非只為到市場購古玩,珠寶、書籍及北京風味糖葫蘆等。

據1937年出版的一本英文書介紹,美國人及美國軍營中工作人員談,王府井大街有很多商店出售他們歡迎的商品。

如當時王府井大街97號仁立地毯公司和八面槽41號林聚地毯廠及八面槽71號永年地毯公司所產銷的中國地毯,在花樣、圖案、染色、質量上均受各國僑民歡迎。

還有王府井大街35號李民新西服店,121號國民西服店,也是他們喜來照顧的商店。

至於街中東側的中原公司、三友實業社,及國貨售品所以推銷國貨著稱,三十年代很受北平市民歡迎,也引起外國人注目。

這條街西側的「萬國儲蓄會」,在二十年代曾吸引很多小康人家入會儲蓄。每月入七元,十五年還本付息。

同時每月搖獎一次,中獎者可得數十元、數百元,乃至千元。但中獎者畢竟是少數。「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它的儲戶日少,生意暗淡,乃告停業。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北京脈搏」,如需轉載請至公眾號後台聯繫。歡迎關注官微:beijingmaib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