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蘇軾就看透了韓國的小心思,可惜還是沒能挽救北宋
遼國強大起來後,高麗馬上做了遼國的走狗,同時還向北宋獻媚,偶爾來個政治、文化交流,背後卻亂搞小動作。
當時杭州有個僧人叫凈源,他在高麗認識了大名鼎鼎的義天法師。凈源圓寂後,義天於元祐四年(1089年)造訪北宋,借口是祭奠凈源並為皇太后送壽禮。
哲宗認為這是與高麗恢復外交關係的機會,所以在接待方面大力支持。但蘇軾上奏說:接待義天的規格太高,勞民傷財;高麗使者藉機停留時可描畫山川、購買書籍,會給國家機密留下隱患;義天出使牽連甚廣,朝廷必須嚴懲與高麗暗中勾結的僧人和姦商。
哲宗倒也明理,立刻採納蘇軾的意見,於是義天出使的接待活動受到嚴格限制。可事情發展還是出乎蘇軾的意料。
第二年,蘇轍出使遼國時,驚奇地發現北宋民間發行的書籍已在當地廣泛流傳。蘇轍回來後與蘇軾討論,他們意識到涉及國家安全的政治、文化乃至軍事機密已遭泄露。於是蘇軾立刻上奏,要對涉及國家安全的書籍發行嚴加控制,防止其從各個環節流傳到國外。於是,朝廷削減了高麗外交使館的人數及其停留時間,如果發現他們購買違禁品(涉及國家機密的書籍),一律沒收,而提供違禁品的商鋪則要查封。這是中國史上第一個出版審核制度,也是最早的關於國家文化安全的保密政策。
高麗使者賊心不死,竟厚著臉皮要求瞻仰《太平御覽》。此書可是北宋各個方面的資料匯總,堪稱「北宋攻略大全」,怎能輕易被並不友好的國家窺探?於是,以蘇軾為代表的一批官員嚴詞拒絕。
元祐八年,高麗使者又死皮賴臉地重金求購《冊府元龜》《太學敕式》等書,試圖窺探北宋的政治理論與制度建設。關於賣不賣書,朝中形成兩派:以蘇軾為首的禮部堅決反對,認為賣書不僅耗損民力,更糟的是這些書會被遼國截獲,從而授人以柄;以董敦逸為首的尚書省卻同意賣書,認為中華文明向境外傳播是「柔遠」之道,可以彰顯北宋寬廣的胸襟,蘇軾所言完全是杞人憂天。這倒罷了,他們還指責蘇氏兄弟「違抗君命」,要求嚴懲。
幸好太后明辨是非,知道董敦逸是在借題發揮、公報私仇,試圖打擊以蘇軾為首的川派文人,於是將董敦逸貶官。然而沒過多久太后就去世了,政治風向突變,蘇氏兄弟被貶到嶺南,這場維護國家安全、反對高麗間諜的運動戛然而止。最終,北宋文獻大量外流,所有底細和談判籌碼都被遼國攥在手裡,全程相當被動。
崇寧四年(1105年),北宋在軍事上完全可以碾壓西夏,眼看就要勝利了,西夏卻主動與遼國通婚,發出求救信號。遼國儘管已是外強中乾,但更了解北宋的政治態度,居然裝腔作勢地居中調解,結果沒費一兵一卒就阻止了北宋的進攻。
金國興起後,北宋才真正意識到國家安全受到了威脅。欽宗即位後,有官員說:近年高麗頻繁造訪,帶來很重的經濟負擔,它以前為契丹賣命,如今定會幫金國探聽我們的虛實。於是欽宗規定高麗使者次年必須回國,也不再提供花銷。然而為時已晚,很快北宋就亡了。南宋孝宗吸取教訓,與高麗徹底斷交,可惜蘇軾看不到了。
※大家都知道術士是忽悠人的,可為何術士一開腔,帝王便主動入瓮
※此人得了一種病,皇帝看到他都要捂起鼻子,也正因此他當上了宰相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