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增廣賢文》里記載過一句話,現代的老人也經常掛在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意思是兒孫自有子孫的福分,父母不必為其擔心。

提到這句話,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卻不知道下句,其實對比上句,下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關於這個典故,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

傳說,明朝宣德年間有個秀才姓羅,他因家境貧寒考場失意,最後只能遠離家人,到其他地方當個教書先生。

羅秀才有妻有兒,妻子是大家閨秀,他不在的時候只能妻子來幹家務,妻子不擅長幹家務,所以只能兒子妻子一起管理家務。

在外過了幾年,羅秀終於休假回家過年了。見到自己7歲的兒子,很滿意,就想考他的對對子,好送他去上學。

羅秀才指著天,先出了一個「天」讓他對,兒子平時只懂家務,所以根本對不出,母親在一旁干著急就指著地,結果不小心指到了地上的雞屎,兒子心領神會,對出了一個「天」對「雞屎」。

羅秀才大怒,又厲聲問他「父親」對什麼,其母怕丈夫氣壞,就指著自己,想讓兒子對「母親」,結果兒子看到了奶,就對出「奶」。

羅秀才聽罷,對自己蠢笨的兒子終於死心,他既恨自己與科舉無緣,又對兒子心灰意冷,最後出家當和尚去了。

羅秀才突然離開,對這個家打擊很大,但他的妻子慢慢想開了,就用農忙的閑暇時間悉心教導兒子,後來又積攢錢財為自己兒子請名師。

果然,他的兒子進步飛快,後來一舉高中,成了狀元。

為了感激自己的母親,他的兒子中了狀元後就為母親過壽。出家的羅秀才聽了,非常高興,急忙趕回家探訪。

但看門的人不認識他,就稟報說有個和尚來化緣,羅母開始給他錢,他不要,後來還請求見新科狀元,見到後就在牆上寫了一首詩:

離別家鄉十八秋,千錢斗米我不收;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這句話的下句其實是告誡天下父母,兒孫自有他們的福氣,智力也是一樣,只能因勢利導,而不能強逼或者放任,否則最後只能適得其反。

對子女付出是愛的表現,但要掌握尺度。

林則徐曾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

子若強於我,要錢有何用,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子若不如我,留錢有何用,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子女逐漸長大,已經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父母不必為子女過於操勞擔憂。如果子女有福,即使兩手空空,也能白手起家;如果沒福,就算你家財萬貫,最後也是任其揮霍,坐吃山空。

這時候做父母的可以適當地給他們一些人生建議,但不能管得太緊,讓他們有束縛感,畢竟這樣會使雙方徒增煩惱,也不利於家庭和諧。

到了一定年紀,該花的錢就花,想去的地方就去,該放下的放下,該淡忘的淡忘,背負太多,身體受不了。

不要對自己太苛刻,辛辛苦苦半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愛好一定不能少,一來可以消遣時光,二來可以擇交而友。

管好自己,有個好身體,有個好心情才是最重要的。要堅信,自己過得好,全家都有福。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勵志語錄 的精彩文章:

你的嘴,決定了你的家庭命運
人生三累,你經歷過幾個?

TAG:勵志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