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現迄今最早具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
新華社瀋陽7月19日電(記者陳夢陽、王瑩)中外科學家在距今約1.64億年的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並證實了迄今最早具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19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介紹了這一研究成果。
由瀋陽師範大學組織的中國、美國、德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課題組經過6年的研究,最終證實在我國內蒙古寧城五化地區發現的侏羅紀哺乳型動物化石——微小柱齒獸,具有與現生哺乳動物同樣的舌骨構造,而在此之前發現的更古老的哺乳型動物化石都沒有完整的舌骨保存下來,大多只有牙齒或不完整的頭骨等。
「舌骨比較細小,又與其他骨骼連接不緊密,所以動物死亡後,很容易脫落或腐爛,因此很難保存下來。」課題組負責人周長付教授說,「這次發現的舌骨構造十分完整,非常難得,包括甲狀舌骨、基舌骨、角舌骨和上舌骨等。各個骨節之間有活動關節,總體結構呈馬鞍狀,迥異於生物進化過程中更原始的爬行動物的棒狀舌骨,而與現生哺乳動物一致。」
記者看到,新發現的微小柱齒獸化石保存完好,體長約14.7厘米,體重約5-9克。據介紹,這是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小的柱齒獸類化石。它的舌骨部分只有幾毫米大小,用肉眼很難分辨,科學家們通過工業CT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探測,經過長時間研究,最終確定了舌骨的存在。
舌骨對食物精細咀嚼和吞咽有關鍵作用,馬鞍狀舌骨決定了咽喉的框架,標誌著與爬行動物相比,哺乳動物的食物咀嚼更為精細。微小柱齒獸的發現,為揭示現生哺乳動物舌骨構造的起源首次提供了最直接的化石證據。
據了解,此次發現的微小柱齒獸是首次被發現並命名的新物種。「它具有典型的原始哺乳動物特徵,骨骼輕盈,肢骨長而纖細,尾巴超過體長的一半,以樹棲生活為主。」周長付說,其形體小、體重輕,具有下頜式中耳等特徵,也對原始哺乳動物多樣性和中耳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線索。
此次課題研究得到了自然資源部專項支持。科學雜誌配發的評論文章說:「從演進和功能的角度來說,此次科學發現是令人著迷的。」
此次化石發現地燕遼生物群位於遼寧、內蒙古和河北交界地帶,是世界知名的中生代生物化石寶庫,對研究恐龍、鳥類、被子植物起源具有極其寶貴的價值。瀋陽師範大學擁有一支高水平國際化古生物研究隊伍,近年來先後產生了赫氏近鳥龍、巨齒獸等一批重大科技研究成果。
(來源:新華網)
※劉健/施國平合作發現肥大細胞調控脂肪棕色化的新功能和機制
※日政府放寬留學生就業限制 中國留學生稱吸引力有限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