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了又親又誇,生氣了連打帶罵,情緒化管教法家長用了危害大
01
【場景一】孩子在家玩著積木,這時其家長走過來,看起來心情不錯。看到孩子搭好的積木房子,高興地抱了抱孩子,誇獎道,「寶貝真棒,搭的房子真漂亮。」
【場景二】孩子正在玩積木,不小心弄倒了搭好的積木房子,傷心地大哭起來。這時候家長聽到過來很不耐煩地說,「哭什麼哭,不就是積木弄倒了嘛,有什麼可哭的。我本來就心煩,還要聽你哭鬧,真是煩死了。」
看到這兩個場景,大家對於這兩位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有什麼感受呢?肯定都覺得第一個家長比較好,但是如果說,這兩個場景是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的,大家又會有怎樣的感受?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在這兩個場景中,我沒有點明是媽媽還是爸爸,只是說家長,因為有這樣問題的不限於女或者男。這樣的家長,看似在管教孩子,不如說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高興了就對孩子又親又誇,生氣了看見孩子更生氣。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管教孩子的武器,就是家長的情緒。
★情緒化管教法,通常有以下三個特徵:
1、管教孩子時,受自己的情緒波動影響很大。
面對同一件小事,比如孩子弄灑了杯子里的水,如果這個時候家長自身的情緒是比較好的,可能就不會太生氣,提醒孩子幾句就過去了。但是,如果此時本來就情緒不佳,就會把這件小事無限放大,對孩子大發雷霆。
2、無論是誇獎孩子還是批評孩子,都不夠理性和客觀。
用情緒去管教孩子的家長,在自己情緒較好的時候,會更喜歡誇獎孩子,這個時候通常會用些感性籠統的話去誇孩子,「寶貝你好棒哦,媽媽/爸爸太愛你了。」而批評孩子的時候,也是如此,自己生氣,覺得孩子怎麼做都讓人心煩。
3、不對規則作出解釋,只對行為表示憤怒。
簡單的說就是,對孩子發了一通火,就完事了,孩子還不明白自己錯在哪呢。這就會讓孩子,只知道父母是生氣了,但是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生氣,更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02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家長的教養方式,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多方面且深遠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出生後最先接觸到的環境就是家庭環境,其行為模式、心理發展、性格養成、以及情緒管理,都跟家長的關係密不可分。
曾經在工作中,接觸到一個比較情緒化的孩子。在課上互動的時候,如果今天這個孩子心情比較好,他就很積極地參與,還會為同伴加油鼓氣。如果他心情不好就拒絕參與互動,而且其他同學參與活動時,他還故意嘲笑別人,甚至去貶低別人。
在跟這個孩子的媽媽溝通了這個問題以後,他的媽媽沉默了一會兒,說原因可能在自己身上。這位媽媽認識到了自己的情緒問題,高興了就誇孩子,不高興了咋看孩子都不順眼。她也覺得自己這樣做不好,但是又一想男孩子大大咧咧的,沒必要注意這些小事,該說說該罵罵,孩子也不會在意。可讓這位媽媽沒想到的是,自己情緒化的管教方式,讓孩子全學會了,還這樣去對待別人。
【情緒化的管教法,對孩子的影響可不容小覷。】
情緒化管教法,容易教出喜怒無常的孩子。
家長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好的壞的孩子都照單全收。家長經常情緒失控地去管教孩子,那麼孩子也不會正確地管理自己的情緒,甚至喜怒無常,這樣也會影響孩子的人家交往。
情緒化管教法,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家長情緒化,會讓孩子生活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把家長惹生氣了。在這樣的狀態下,孩子會缺乏安全感。
情緒化管教法,會讓孩子難以建立規則意識。
因為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家長更多的是受自己情緒的支配,沒有真正的解決孩子的問題,對於孩子行為憤怒,而沒有對規則作出理性的解釋。這樣長期以往,就會影響孩子規則意識的建立。
情緒化管教法,會讓孩子失去自信。
對於孩子來說,自我評價主要來源於父母對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如果家長總是這樣情緒化地管教孩子,會讓孩子無法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並且容易否定自己,很難建立自信。
03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重要他人」的概念,每個人最初的「重要他人」都是自己的父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在父母的身上汲取心理上的營養,而一旦不足,就會在成長路上受挫,在人際關係中碰壁。而作為孩子「重要他人」的父母,想要給孩子提供充足的心理營養,首先,自己要先補足心理營養。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有情緒化管教的行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改正。
1、不在情緒爆發時管教孩子。
當負面情緒即將爆發時,先不要說話,多次深呼吸,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當自己不再想發火的時候,再去跟孩子平靜地談話。
2、反省自己生氣的原因。
待自己冷靜下來的時候,問問自己,究竟是為什麼生氣?是孩子真的做錯事,還是他不懂事的失誤?是孩子做錯了引發自己生氣,還是自己情緒本來就處於低谷,孩子只是導火索。
3、如果忍不住發火傷害了孩子,要誠懇地道歉。
沒有完美的人,更沒有完美的孩子和家長,任何人都會犯錯。如果實在沒忍住,因為自己情緒不好而向孩子發了火,事後要誠懇地向孩子道歉。這樣不僅能夠得到孩子的原諒和理解,還能夠有利於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說過,「孩子的世界很小,無論家長如何暴力以對,對他們而言,家長仍然是獲得愛和安慰的唯一來源。」
04
教育孩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管好孩子,還得讓孩子願意聽。避免情緒化的管教法,家長該如何去管教孩子呢?以下有三點育兒小貼士。
【客觀地描述事實】
有時候,家長一憤怒就容易在對孩子進行管教的時候,誇大事實地去批評孩子。比如,孩子用彩筆把沙發弄髒了,家長說,「你怎麼又這樣?每次都搗亂,把沙發弄髒。」實際上,這是孩子第一次用彩筆弄髒沙發,聽到家長這樣說,就會覺得很冤枉,覺得自己並沒有每次都這樣啊。
這時候孩子關注的點,已經不在用彩筆弄髒沙發這個錯誤上了,而是想為自己伸冤。而且,這種誇大事實地去批評孩子,不僅不容易讓孩子認識到錯誤,還會破罐子破摔,既然家長覺得我總是犯錯,那我就繼續犯錯吧。
【評價行為,不侮辱人格】
「你怎麼這麼煩人。」「你是不是腦袋進水了。」孩子犯錯,家長可以明確地指出他們的錯誤,去評價他們的行為方式,但是不要說一些侮辱人格的話。
孩子做錯了事情,是當時這一行為錯了,不能全盤否定孩子這個人。
【給出建議比批評更有效】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歡聽家長的說教,尤其是批評。與其一味地指責孩子,批評他,不如給孩子如何做好的建議。
相信孩子可以做好,並且給出建議,讓孩子按照好的方向改正。
咩小胖育兒感悟:
當家長覺得孩子不好管教的時候,要對自己的管教方式做一下反思,看看自己用的方式是否得當。育兒之路,更是家長的成長之路。
我是咩小胖,育嬰師早教師更是寶媽,多平台育兒領域原創優質作者。有著多年早期教育經驗,為家長提供個性化教育指導。歡迎關注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育兒更要育己,讓我們跟寶貝一同成長。
※李艾產後三天洗頭受爭議,遵循科學不怕月子病,產婦也要涼爽度夏
※「在家窩裡橫,出門秒變慫」,不是孩子膽小,是家長教養方式有誤
TAG:咩小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