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S AR遊戲《我的世界:地球》試玩,多人模式是亮點
2014年時,微軟收購Mojang,當時人們就曾擔心微軟是否會將《我的世界》人氣IP變成沒有新意的系列遊戲。好在結局喜人,沒有將《我的世界》變成Xbox獨佔,《我的世界:故事模式》口碑也很不錯。
而正是因為《我的世界》本身和所衍生的遊戲質量還算不錯,我們也同樣期待剛剛開放內測的移動遊戲《我的世界:地球》。與曾風靡全球的《精靈寶可夢Go》相似,《我的世界:地球》採用LBS AR玩法,不同之處在於,後者不是一款在真實世界中尋找小精靈的遊戲,而是將《我的世界》中的建造玩法搬到了現實生活中。
據悉,《我的世界:地球》採用和原版遊戲同樣的基岩引擎,幾乎就是將你所熟悉的沙盒遊戲的背景換成了你附近的環境。同時,該作的總監還曾表示:與《精靈寶可夢Go》相比,《我的世界:地球》才更像是真正的AR遊戲。
為什麼會這麼說,外媒arstechnica已經第一時間在在內測地區西雅圖進行了試玩體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表現如何吧。
遊戲玩法1:素材收集
首先關於遊戲地圖,相比《精靈寶可夢Go》,《我的世界:地球》的風格沿襲了像素風,地圖方塊的風格看起來更加立體,建築和地形會以凸起形狀來顯示。
很可惜的是,整個地圖的色調以大片綠色和灰色(道路)為主,你在地圖上很難分辨出公園、沙灘等適合走路散布的地方到底在哪。
在遊戲中,你需要選擇一個角色來代表自己,在地圖中你會看到這個小人被一個較大的圈包圍,圈內的物品都可以通過點擊來收集。比如你想收集地圖上的石頭、樹木、家畜等常見的遊戲物品,則需要走到物品附近,它進入圈內後邊緣會亮起來,這時候點它就能收穫素材方塊了。除了前面說的物品,你還可以收集鵝卵石、草、橡木板,有些物品中還會藏著稀有材料,如:花崗岩、磚頭、鐵欄杆、鮮花、紅石、岩漿桶、炸藥等。
遊戲玩法2:建造模式
熟悉《我的世界》的玩家會知道,收集材料只是遊戲的一部分,有了材料之後你不需要再走路就能開始建造,這也是與《精靈寶可夢Go》的很大一個不同之處。另一方面,也說明《我的世界:地球》在移動行走方面的玩法比較單一,不像《精靈寶可夢Go》那樣在路上不僅能遇到小精靈,還能碰到補給站和道館。
那麼怎麼樣開始建造呢?這時候你會找到一個建造平面菜單,裡面會提供各種不同的預設地形,需要你通過升級來一一解鎖。在選擇好像要的建筑後,你需要點擊「建造」,這時候你手機/平板的後置攝像頭就會開啟,你可以通過移動攝像頭在周圍尋找適合擺放建築的可追蹤平面(比如廚房檯面或者空曠的地面)。
在固定好建筑後,你會發現,其實它並不大,預設的地形規模最大面積也就是16x16。相比之下,Wii U平台的《我的世界》里最大的建築也能達到864x864。當然,這麼做可能也是為了讓你的手機屏幕儘可能裝下整個建築。
總之,擺好了預設的地形,你就可以通過銷毀或添加方塊來建造自己的建築,不管怎麼建,佔地面積都是固定的。
自定義建造的功能有限,而且表示:在亮度足夠、具備可追蹤表面的推薦環境中,用iPhone X上玩時,拾取和扔掉方塊或物品的動作不夠靈敏,從多角度查看建築的時候,畫面容易卡頓或自動縮放。而且,他還發現遊戲的深度識別不夠準確,因此在建造的時候容易出現方塊放到錯誤位置的情況,而且在放置方塊的時候畫面也容易抖動,為建造又添加了難度。
由於建造的體驗感不夠好,常常需要重新修改,所花費的時間也翻了三倍。他還表示:原版《我的世界》中使用XYZ坐標定位的準確度更高,《我的世界:地球》也需要類似的功能。還建議,可以在放置方塊之前先詢問玩家是否確認,或者讓玩家可以用滑動手勢來360°預覽3D物品,如樓梯、房頂等。
總之,在經過一段時間熟悉後,體驗者建起了帶房頂和樓梯的一層小樓,如果要建2、3層的樓會花費太多時間,如果要挖地下室也比較麻煩(原因後面會提到),而且由於佔地面積有限,可以發揮的空間也受到限制,有時候挖著挖著就碰到了水源,難以繼續。
遊戲玩法3:「Play」模式
前面也說到,在建造模式中你可以在桌面、地板上建造3D建築,其佔地面積並不很大。不過這個遊戲還有一個「Play」模式,可以將你的建築放大好幾倍,填充你所在的空間,讓你能夠在自己的建築中行走。
Play模式的佔地面積可就大了,一個8x8米的地形大約擴大到兩個停車位大小,這可能比Oculus Rift等PC VR最低面積要求還高,而且在停車場等戶外的體驗感應該會比室內更好,畢竟一般人家很少有這麼大的空曠地方。
那麼在這個模式中你可以做什麼呢?除了可以自由走動,通過手機攝像頭查看「你的世界」外,你還能近距離查看物品,與之交互或拆掉它(體驗者吐槽,稱好不容易建造好的房子,進Play模式又要拆掉)。不過當你遇到門的時候,會發現即使不打開你也能通過。Play模式使用與建造模式不同的庫存,可能是用來儲存武器、傢具等物品。
同時,在Play模式中你還將遇到古力帕(Creeper)、殭屍等敵對生物,如果覺得怪物太多有點害怕,那麼可以切換回建造模式,這些怪物就會變得很小啦。
如果是一個人玩,你將只能通過手機攝像頭來查看建築和敵人。不過《我的世界:地球》的另一個有趣玩法就是支持多人模式(建造和Play模式均支持),由於遊戲採用Azure空間定位技術,你周圍的玩家通過手機鏡頭可同步看到同一個世界,還能看到你走進3D建築中的實時景象,幫你觀察身邊的敵人。
多人玩法足夠有趣,比《精靈寶可夢Go》更容易刺激玩家之間的交互,或許這就是《我的世界:地球》的秘密武器之一。在多人模式下,兩個或以上的玩家可以共同建造更大、更複雜的建築,人多的話所收集的材料也更多樣。當然,還是不能忽視前面提到的問題,建造空間有限,另外還需要關注的問題是,這個遊戲最多能支持多少人同步,人多了會不會產生卡頓或延遲?想必這個問題只有等遊戲正式推出後我們才會知道。
可惜上下樓成問題
Play模式也好,多人模式也好,儘管你可以在自己建的世界中行走,但卻不能進入地下室,也不能上樓。有些預設的地形裡面自帶大型地下洞穴,可你並不能進去採礦,頂多只能用弓箭和裡面的殭屍打打架。
也就是說,你沒辦法像在原版《我的世界》中一樣,坐礦車進入地下洞穴,或者在地牢探險。
獲取資源不容易
目前,玩家可使用的材料有限,只能通過行走或朋友分享來收集。因此有的材料可能難以獲取到很多。那麼未來遊戲正式推出時,是否會將部分材料作為可購買物品出售,這看起來似乎是一種合理的經濟模式。不過目前在內測階段,遊戲中還未加入購買機制。
考慮到短時間內收集到的材料數量有限,如果你已經建好一個房子後,想要再建一個,拆掉之前的並回收材料,可能會發現有的材料沒辦法回收。因此,重新建房的時候可能還需要重新收集一些材料。
總結
從多人模式中看到了《我的世界:地球》的潛力,不過遊戲中還存在一些需要優化的部分,從內測內容來看,這款遊戲看起來更像是未完成的版本,與原版《我的世界》相比體驗感有些遜色。
功能上,《我的世界:地球》比原版遊戲的可玩性要少,同時也沒有增加足夠有趣的新功能來彌補。體驗者稱,在遊戲世界中自由行走的玩法有點單調,一開始很驚喜,十秒後就不想玩了,而且也沒有《精靈寶可夢Go》的道場好玩。
不過從另一位體驗者的視頻來看,多人模式以及與敵對生物打鬥的場景算是遊戲一大亮點。
總之,對於這款遊戲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優化建築模式,除了前面提到的更準確的方塊放置方法,還可以加入對多點觸控手勢的支持,讓玩家用手在屏幕上就能多角度預覽和移動物品或建築,這樣就能也能更好地建造地下室。體驗者稱,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那麼其他的遊戲體驗可以慢慢提升。
據了解,Mojang在開發《我的世界:地球》的時候更看重簡單的玩法,而不是像Niantic另一款LBS AR遊戲《哈利波特:巫師聯盟》那樣玩法複雜。外媒表示:玩《巫師聯盟》幾天之後就卸載了,更看好《我的世界:地球》,期待能帶來更多花樣。至少,從遊戲中看出來Mojang還記得《我的世界》有趣的原因:其最大的樂趣來源於玩家的創作,和情節、背景什麼的沒有關係。本文系青亭網翻譯自:Ars Technica
※阿拉丁、冰雪奇緣、獅子王等將亮相迪士尼D23全新VR項目
※蘋果新VR/AR注視點渲染專利:用額外感測器預測用戶注視點
TAG:青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