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導技術愈發先進,為何還是很難攔截核彈?這個比喻很形象
美蘇冷戰時期,雙方為不斷加大自身籌碼,明裡暗裡圍繞戰略核武器展開了一系列軍備競賽,如「古巴導彈危機」等一觸即發的戰爭,恐怕是人類至今為止離核戰爭最近的一次。二十一世紀,國際上大力限制核武器的發展,各國防空反導技術的成熟度也不斷提高,但在攔截核彈一事上的把握還是很小,仍然處於「談核色變」的境地
放眼當今,核武器仍然是最具威懾力的武器沒有之一,各國對於核武器的態度基本相同:不希望別國發展核武器,但自己最好有核武器,哪怕從來都沒有動用的打算,當下美俄核彈保有量就超過一萬枚,幾個國家間隱性的核武器軍備競賽其實仍然在不斷上演。而各國明裡暗裡對核武器如此重視,也從側面說明了核彈的攔截難度之大——與其想著怎麼攔截核彈,還不如想著怎麼擴大自身的核威懾力。那麼,核彈非常難攔截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下面這個比喻很形象。
可以攜帶核彈頭的載體有很多,在這裡我們就以各國最常用的導彈載體為例,以最難攔截的洲際核導彈來說說原因。用一個比較恰當的比喻,攔截洲際核導彈就好像治療疾病,早期最好治但是很難發現,晚期能發現了但是已經來不及治了。
目前來說,面對敵方發來的洲際核導彈,一般可以從上升段、中段、末端三大發射階段來攔截。顧名思義,洲際核導彈發射後的上升段是速度最慢的階段,通常來說也是最容易被攔截的階段,但它就像癌症一樣,在「早期」是很難被發現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基本8000公里起步,像俄羅斯的R-36M洲際導彈最大射程能達到16000公里,超遠的射程意味著發射地通常設會在本國邊境或者周邊海域,要麼就在茫茫大海中找一個隱蔽的位置進行發射,所以很難在洲際核導彈發射初期及時探測到,就算探測到了距離太遠也是個問題。現今擁有核彈頭的國家無一不是任由欺負的小國,除非它們允許你在領土或領海附近部署反導系統,要不然怎麼能在洲際核導彈上升段對其攔截呢?
既然洲際核導彈發射的上升段很難被發現及攔截,那麼在容易被發現的末端進行攔截總行了吧?然而,對洲際核導彈採用末端攔截的方式難度似乎更大,它就像癌症晚期一樣——等到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因為洲際導彈的末端速度實在是太快了。美國於1986年服役的「和平衛士」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末端速度能達到恐怖的26馬赫,美國新型「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據說末端速度能達到27馬赫,俄羅斯洲際彈道導彈的末端速度不敢說超越美國,但超過20馬赫還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速度快、時間段,用飛行速度只有幾馬赫的防空導彈去攔截末端速度20馬赫打底的洲際核導彈,想想也知道很不現實。
看來看去,不管是上升段還是末端對洲際核導彈進行攔截都不可行,剩下的似乎只有中段攔截可能性稍大一些。但即使是早早踏入反導領域、反導技術已非常成熟的美國,也只做過中近程導彈的中段攔截試驗,外界都未曾聽聞其有做過對洲際彈道導彈的中段攔截試驗,可見「中期」癌症病人雖然有一定治癒可能性,但可能性多大誰都不好說。
核彈的毀滅性殺傷力再加上洲際核導彈難以攔截的特性,造就了二十一世紀人們仍然「談核色變」的現狀。
※遭遇重大危機,美軍如何保護總統?18年前的案例里有答案
※打臉的正是時候?土耳其40多年前服役的美戰機降落時「頭搶地」
TAG:武器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