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長安十二時辰里唐玄宗要讓政給右相?而不是給唐肅宗李亨?
今天是《長安往事》第四講,我們來聊一聊《長安十二時辰》里唐玄宗讓政給右相,而不是讓政給自己親兒子李亨的原因。因為整件事情的經過記載於《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中,所以本文的內容以史料為主。
1、唐肅宗、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三角矛盾
唐肅宗李亨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和李林甫(右相林九郎原型)之間,便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過,兩人你來我往的過程中,唐肅宗基本處於劣勢,甚至有幾次還出現了生命危急。
這裡可能便會有朋友好奇了,為何一位宰相還有能力威脅到太子的性命,難道皇帝就坐視大臣欺負自己的兒子嗎?
事實上,這件事唐玄宗的態度還真的一直保持著坐山觀虎鬥的態度,只有在太子勢力被打壓下去,事情涉及太子生死的時候,他才會出面表示:
韋堅、皇甫惟明事件中,太子兩位心腹大臣死去,本人也被迫休妻自保。《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一十五》載:將作少匠韋蘭、兵部員外郎韋芝為其兄堅訟冤,且引太子為言;上益怒。太子懼,表請與妃離婚,乞不以親廢法。知太子孝謹,故譴怒不及。……凡堅親黨連坐流貶者數十人。
玄宗的態度,反應出了帝王世家薄情的一面,即便是父子兄弟,也會相互提防。
在唐玄宗眼中,太子身為自己繼承人,太有實力就很容易像唐太宗曾經那樣逼迫自己父親讓位;但如果太子沒有實力,那你怎麼配當太子呢?你父親我可是開創了開元盛世「萬國來朝」的男人!
所以說,唐玄宗和李亨之間的關係非常玄妙,玄宗想當著皇帝不管事,就一定不能讓自己的兒子來管理朝政。如果讓李林甫來做事情,他的身份是臣,這是以君臣的角度來處理問題,但對象換成李亨,大家就會理所應當把這當做皇權過渡,那樣放出去的權力,可就收不回來了!
用《長安十二時辰》里,右相林九郎的話來說,那就是:
今日,若聖人徹底讓渡皇權,我唐,便開了天地新法。君臣明暗配合,君以相為盾,以守為攻,無為而治。至此,無對無錯,無功無過,無善無惡。如此治國之術,先進無匹,前所未有。如此更可摘去諸位臣工,在聖人面前的表演之狀。凡事,僅由法制,只要法理正確,千秋萬代,將銘記我大唐在天保年是如何地繁盛無雙。
言之鑿鑿,有理有據,如果這不是從奸相角色說出來,那便是提前歐洲900年,領悟了「君主立憲制」制度的思想巨人!
但整件事情,其實都只是他一手炮製的騙局,下面,便隨我一起來看一看這手絕妙布局背後的真相吧。
2、唐玄宗讓政李林甫的整件事情經過
李林甫這個人啊,實在可怕,在位19年,害死過一個太子、兩個王子、大文學家李邕、李亨的舅子韋堅、邊將實權派皇甫惟明、四鎮節度使王忠嗣……
安祿山的一生,對李林甫那是相當畏懼,只要李稍微不滿他,安祿山就覺得大禍臨頭。
不得不說,縱觀歷史上的奸臣,能夠像他這樣位高權重、順風順水的沒幾個,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李林甫在官場上的手段有多高超。
李林甫的手段,思路上其實就兩步:1、解讀人心;2、損招多。
在設計讓唐玄宗心甘情願讓出權力的事件中,李林甫這兩步走更是發揮到了極致。
兩步中的第一步解讀人心方面,一開始僅僅是李林甫和牛仙客「知帝憚幸東都」,這消息放在別人眼中,僅僅就是:唐玄宗不想去洛陽,只想宅在長安城裡。
有什麼大毛病嗎?沒有,頂多有個宅男唐玄宗罷了,畢竟他自己也說過,在長安一住就是十年,這期間都沒有看看大好河山的愛好。
但李林甫和牛仙客這兩位宰相知道這件事情後,卻生生玩出了一套騷操作,牛仙客這位奉行「獨善其身,唯諾而己」原則的宰相咱不談,畢竟他都是跟著李林甫的腳步走,只求穩穩妥妥的一個人。
李林甫在這件事情上,是這樣想的:既然玄宗皇帝不想去洛陽,那我就給他展示一下長安的富庶,提高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吧。
這件事說難不難,說易也不易。
京杭大運河局部圖
易指的是唐朝糧食產量還是挺穩定地,只要鼓勵百姓生產、多從商人處購買基本就能滿足長安城百萬百姓生存所需,這也是過往長安百姓的生活方式。
但還有難點,其中主要包括兩項:1,天寶年間的唐王朝接年發生災害,糧食減產嚴重;2,長安的漕運(漕運是古代運送糧食到京城的主要方式,隋煬帝修的隋朝大運河就有為了運輸糧食的考慮在裡面)不能滿足運輸需求了。
咱們看這情況,顯然都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那麼,李林甫為了能夠在玄宗面前露臉,會想出什麼騷操作呢?
他還真的有,兩種方法:
一,和糴法;
和糴法由來已久,起源於漢武帝時期,這個方法主要用於供應糧食需求大、產量低的大城市,還有緊急儲備糧用。
和糴法的玩法便是由國家出錢,在糧食豐收的時候或者糧食產量高的地區,用低價收取糧食儲備起來。這個方法好在可以降低國家獲取糧食的成本,能夠有效應對災荒和城市用糧問題。但弊端也很明顯,那些依靠糧食過活的外地商人、百姓便無法用低價獲取生活物資了。
二,賦粟助漕。
李林甫採取的第二個法子,就更加拉仇恨了,他為了保證長安一帶糧倉的富足,好給玄宗呈現出國泰民安的假象,竟然——加收賦稅,來彌補漕運不足的問題。
這種做法帶來的後果,便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而這一切的目的竟然只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權勢。
不得不說,權力真的是比毒品更具有誘惑力的東西,因為它可以實現人類心中絕大多數地慾望,所以許多人為了得到它不惜放棄理想、榮耀、良知,徹底淪為慾望的傀儡。
李林甫做的事情,效果也是非常棒地,僅僅數年,就「國用稍充」棒到唐玄宗思考的問題已經從賞賜財物到了「讓政」的程度。
當時,唐玄宗正在大同殿用餐吃飯,旁邊是親信高力士。
唐玄宗便對高力士提起這件事情:「我不出長安且十年,海內無事,朕將吐納導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
高力士聽到這句話,有多震驚已不可知,反正我看到這句話差點把喝下去的茶噴出來。在玄宗正在沉醉於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構想時,高力士給了他當頭棒喝:「天子順動,古制也。稅入有常,則人不告勞。今賦粟充漕,臣恐國無旬月蓄;和糴不止,則私藏竭,逐末者眾。又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權既振,孰敢議者!」
高力士的話翻譯過來的意思有三層:
1、李林甫的做法看起來讓國庫短時間糧食充足了,時間一長,就會導致國庫錢財空虛,想要從事商業的人便會增多;
2、天子權力的變動,要遵守祖宗的規矩;
3、皇帝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權威,怎麼能如此輕易交出去呢?
帝齋大同殿,力士侍,帝曰:「我不出長安且十年,海內無事,朕將吐納導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力士對曰:「天子順動,古制也。稅入有常,則人不告勞。今賦粟充漕,臣恐國無旬月蓄;和糴不止,則私藏竭,逐末者眾。又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權既振,孰敢議者!」
高力士的這番話,讓幻想中的唐玄宗「不悅」,善於揣摩人心的高力士馬上跪地磕頭,口中說道:「心狂易,語謬當死」。
見到老夥計這幅模樣,唐玄宗還真懲罰不成?玄宗也是個高情商的人,他馬上:帝為置酒,左右呼萬歲。
玄宗的意思很明白了,剛才的事情純粹就是:酒桌上的事情,算不得真的,但如果你們敢出去說些什麼,那問題就是另一個性質了。
別看唐玄宗看似越老越攜帶了,甚至得到兒子李瑁的老婆楊貴妃之後「從此君王不早朝」,但他的精明和高傲卻一直在。
他既想成為名揚千古的明君聖君,讓後代萬世記住開元盛世的繁榮昌盛景象,同時,他自己晚年又沉迷上了享樂。
不得不說,李林甫這個懂人心、計謀多的奸臣,完美符合了唐玄宗此時的心理預期,這也導致了天寶年間,唐玄宗對其寵幸有加的局面出現,可以說,安史之亂的到來,很大程度上便是玄宗這種懈怠思想作祟。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參考資料:《舊唐書·奸臣列傳》《新唐書·宦官高力士列傳》《資治通鑒·唐紀三十一》
※詩經的故事:執子之手是描寫愛情的嗎?不!偕老的對象其實是戰友
※為何安祿山死後,唐朝還用了六年才平定安史之亂?有哪些原因?
TAG:茶社說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