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茯苓四逆湯證病機分析

茯苓四逆湯證病機分析

茯苓四逆湯即於四逆湯中加入茯苓和人蔘,且茯苓用量尤重。

茯苓四逆湯乃仲景為傷寒「發汗,若下後,病仍不解,煩躁者」而設。

對其中重用茯苓之意,歷來解釋不一。

以下為正文,字數1371

茯苓四逆湯證病機為心陽虛衰、陽虛欲脫、水飲上泛,其癥狀表現除煩躁外,還應有心悸、脈微等。方用茯苓化氣利水、平降水氣而兼寧心之功。煩躁證由心陽衰微,不能制水,亡陽欲脫,水氣上泛所致。其證與乾薑附子湯相比較,一為心陽虛衰,一屬陰盛格陽;治法一方扶陽之旨明,一方破陰之力專,兩方證治迥然有別。仲景敘證簡明扼要,抓住了病勢逆轉的主要臨床表現「煩躁」一證,為我們臨床辨證治療提供了準確而可靠的依據。(張勝忠.茯苓四逆湯析[J].陝西中醫學院學報,2004(03):53-54.)

茯苓四逆湯乃仲景為傷寒「發汗,若下後,病仍不解,煩躁者」而設之方。對於該方病機為陰陽兩虛一說,目前基本認識一致;方中附子生用回陽救逆,乾薑溫中散寒,炙甘草既益氣補中,又可緩解附子的毒性,人蔘益氣生津,諸葯合而回陽益陰,這是歷代醫家的共同認識。對其中重用茯苓之意,歷來解釋不一。成無己曰「茯苓人蔘益陰」;柯韻柏言「茯苓以滋陰」;程郊倩雲;「茯苓清熱除煩」;尤在涇曰:「茯苓人蔘甘草之甘所以養正」;南京中醫學院《傷寒論語釋》認為茯苓「安神煩除」;四版高等教材《傷寒論選讀》認為「茯苓用量較大,在於養心寧神」。而《醫宗金鑒》則認為「四逆湯壯陽勝陰,更加茯苓抑陰邪」,又說茯苓「伐水邪」。歸根到底,茯苓之爭議在於病機的爭議,具體而言在於茯苓四逆湯證到底有沒水邪,若有水邪,水邪嚴重程度如何以及水邪最可能居於何處等問題。(姚耿圳,鄒旭.試論茯苓四逆湯證[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02):13-14.)

從數據結果來看,茯苓四逆湯的病機主要是中虛不運、陽虛陽浮、肺脾腎虛、水氣瀰漫。茯苓四逆湯的條文雖然只言「煩躁」而未明言「厥逆」,但該方以四逆湯為底方,具有回陽救逆的功效,可推測當有厥逆。《傷寒論》第337條云:「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厥由陰陽不相順接而起,有因氣機不暢而致厥,有因虛而致厥。脾為陰中之至陰,居中守土,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之上者為心,為陽中之太陽,脾之下者為腎,為陰中之太陰。《長沙葯解》云:「土濕不運,升降倒行,水木下陷而寒生,火金上逆而熱作 。」說明脾虛可以引起氣機不運,陰陽不交,心在上,陽無陰之制衡而浮越於上,故見躁擾不安。如徐靈胎所云 :「此陽氣不攝而煩,所謂陰煩也。」腎在下,陰無陽之溫煦而寒從中生,因而既見煩躁又見厥逆。正如黃元御所云:「而方其上熱,必有下寒,以水火分離,而不交也。見心家之熱,當顧及腎家之寒……蓋水火本交,彼此相交,則為一氣,不交則離析分崩,逆為冰炭。」茯苓四逆湯即於四逆湯中加入茯苓和人蔘,且茯苓用量尤重。《本草崇原》云:「茯苓位於中土,靈氣上薈,主內外旋轉,上下交通,故皆治也。」可見茯苓與人蔘配伍重在補脾益胃,使氣機樞紐恢復、陰陽相接,因病位主要在脾,故未增加補腎之葯。(鄧志遠,王鏝佳,劉敏,羅廣波.量化分析茯苓四逆湯的病機[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19,25(01):23-25.)

整理丨菟絲子

責編丨蔓

圖片丨菟絲子

★版權聲明★

本平台所使用的圖片、音視頻、文字僅用於學習交流,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侵權及使用不當情況,

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或協商授權事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樸實與厚度 的精彩文章:

膠質瘤文章匯總
乾薑附子湯方證、病機分析

TAG:樸實與厚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