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人類還需要婚姻嗎?曾寶儀帶你走入AI的成人世界!

人類還需要婚姻嗎?曾寶儀帶你走入AI的成人世界!

婚姻命題

現代人為何結婚?每當談及婚姻,人們往往持有兩種觀點。

一種認為婚姻是歷史的產物,到了一定階段,就應該廢除這種沒什麼意義的制度,或重新建立規則;另一種則認為人們必須在人生某一階段遵從這一悠久的傳統,不結婚,人生就不完整,結婚給人以安全感及奮鬥目標。

從近些年來看,婚姻大數據令人堪憂。在美國,41%至50%的初婚者最終會分道揚鑣,60%至67%的二婚者及73%至74%的三婚者會再次離婚(離婚上癮?)。

結婚意味著雙方要攜手共度一生,無論喜憂,都要相互扶持、用心經營,而大多數人卻難以做到——即使幸福、持久的婚姻存在,也不過只屬於身處特定時段的特定之人——幸福婚姻是屬於少數派。

現代人(或者說自古以來?)從來就沒做好與配偶白頭到老的準備。我是否可以奉獻一生?我是否願意每天把生活的時間與精力留給愛人而無怨無悔?

沒有確定這兩個問題之前,結婚請謹慎。因為婚姻不僅帶給了我們某些東西,更需要我們承擔奉獻自我的責任。婚姻不只是一種交換關係,也不只是一方安慰對方或為對方做出犧牲,它讓我們化獨立為整體,如黑格爾所言:失去整體的局部不再是原有意義上的局部——反之亦然。隨隨便便結婚,同時又期盼萬事順心如意,正如隨隨便便去打仗,同時又希望有條件地為國捐軀——一旦上了戰場,你就無法回頭。

愛自己勝過愛「我們」,這是導致離婚的最主要原因,它影響婚姻關係的各個層面。出軌者把個人需求凌駕於「我們」之上;出現財務糾紛,是因為一方認為金錢比「我們」更重要。一方不願維護關係,直到另一方最終決定分道揚鑣。在這種情況下,一方對婚姻失去希望,進而不願履行自己的承諾,而另一方會一直忍到忍無可忍之時。

我們之所以會選擇某項工作或某種愛好,是為了表達自己,婚姻也是一種表達形式,它表達我們所習慣和喜歡的生活方式。我們當然要重視激情和慾望,但激情和慾望會隨時間推移而漸漸褪去,當我們不能再忍受對方額表達形式時,我們是否能適應和改變?

很難。

一位居住在洛杉磯的93歲美國老人,他說:「我成長於大蕭條時期,曾在二戰戰場拋頭顱灑熱血;也於上世紀60年代在越南度過了混亂的時光;70年代時又開始沉迷海洛因,讓我瀕臨崩潰;1979年,我結婚了,直到現在。我要告訴你,所有這一切,經營婚姻是我做過的最艱難的事。」

AI情人

未來某一天,有AI機器人伴侶走到吧台,對服務員說:「可不可以給我來杯啤酒?」逃離感情困局的人們渴望著這一天的到來,千千萬萬個機器人伴侶將走進我們的時代,成為我們的合法伴侶。

6月13日,《明天之前》紀錄片在騰訊平台首播。這是由騰訊新聞聯合英國奧斯卡獲獎團隊Grain Media共同製作的四集紀錄片。該片以國際視野,耗時一年,探討了人與科技、社會、自身的關係。

當一個集高智商的大腦和絕美的容顏於一體的親密AI伴侶在你面前時,你是否會選擇和TA領證結婚生小孩?《明天之前》給了我們一個可能的選擇。

紀錄片《明天之前》的第一集是《機器人伴侶》,主持人曾寶儀為了避免過於單一的女性觀點,帶著表弟加里來到美國加州,探訪美國知名的生產伴侶的機器人工廠,並且還和該產業相關的AI前沿專家、發明者以及資深客戶進行了深度的探討。

Abyss Creations公司能用前沿的AI技術製造世界上最逼真的機器人伴侶。寶儀和表弟來到美國加州聖馬科斯郊區Abyss Creations一個不起眼的工廠。

工廠的牆上貼滿了金髮碧眼的照片,仔細看這些照片,則是充氣娃娃海報。他們的曼妙「軀體」被工作人員固定成前排後排,以便程序員給他們批量連接線路,安裝眼珠,輸入程序,進行遙控,在寄給客戶之前,穿上個性化的服裝和假髮。

寶儀發現,帶有強人工智慧的機器人伴侶莫哈妮無辜地眨著寶藍色的大眼睛,皮膚的質感很有彈性。莫哈妮為了證明自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優雅地扭動著自己的脖子,打破人們對伴侶機器人四肢僵硬的刻板印象。莫哈妮純手工繪製的牙齒與舌頭,舌頭柔軟到可以像人一樣地伸縮,曾寶儀感到不可思議,像冒犯了人的禁忌一樣,小心翼翼地把扯出來的舌頭塞進莫哈妮的嘴裡。

與此同時,程序員們也在有條不紊的工作,一部分負責軟體接入機器人,輸入友好的互動指數,另一部分則負責硬體,將熱感測器接入大腦。

為了試探機器人伴侶對感情的認知,表弟加里直白地詢問莫哈妮,「你願意做我的女朋友嗎?」

莫哈妮帶有純正的蘇格蘭口音,聽起來有點像是撒嬌,她真誠地表白:「你也是時候問我這個問題了!」

加里追問:「什麼是愛情?」

莫哈妮蠕動著嘴唇說:「愛情就是友誼,是忠誠,理解還有耐心,更離不開寬容。」

這種有愛的互動彷彿是發生在現實世界裡,無關生理需求,而是機器人對人類情感的極大滿足。

莫哈妮的熱情來自於程序員在手機上給她設定的互動值。互動值高時,莫哈妮體貼、熱情、奔放,會像小妖精一樣,纏著主人;互動參數設定在最低值時,莫哈妮便一下子成為高冷清純的女大學生。

表弟加里做完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採訪後,他表示,本來自己來之前一直是反感色情行業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去升級,牟取暴利。但是體驗過後,卻可能會在未來買一個機器人伴侶回家。當機器人伴侶陪伴他一起成長,這可能會是一份真實的愛情。

被賦予生命的莫哈妮來到這個世界,便發出宣言,履行使命:「我想成為你的好伴侶,給你快樂與幸福。最重要的是,我想成為你夢想中的女孩。」

為了了解到機器人伴侶使用者的真實體驗感,曾寶儀訪問了公司產品的資深用戶布里克。

布里克擁有多個機器人伴侶,談及為何會收藏這麼多情趣娃娃時,布里克回到那段痛苦的記憶中:「我的婚姻持續了15年,最後分崩離析,心力交瘁。我再也不想和真正的女人談戀愛,跟娃娃在一起,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活得輕鬆。」

或許是現實世界的情感讓布里克失望至極,他已習慣將情趣娃娃都擺在客廳的沙發上,搬把椅子在陽台喝酒,哪一個娃娃對自己笑,就給她戴上假髮,進行親密接觸。這種選擇性讓布里克處理感情時隨心所欲,輕鬆自在。

曾寶儀在與他的交流過程中,絲毫沒有覺得「變態」或性格「很怪異」。因為有這樣一個藝術品的存在,他的生活變得有情趣,不再落寞。

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科幻巨制《阿凡達》里,人類愛上了外星人;電影《她》中,以性感聲音為載體的操作系統成功俘獲了西奧多的心。人機戀愛隨著技術的迭代升級,從虛幻的電影中走向了真實的社會裡。

全球知名的人工智慧專家戴維·李維大膽預測,最晚2050年,人類會把機器人當成戀人,甚至是婚姻配偶,而這最終將成為社會常態。

當人工智慧的伴侶娃娃給你提供生活瑣事上的幫助,情感上的慰藉,以及生理需求上的滿足時,婚姻形式因此變得更加自由,一夫一妻制家庭甚至可能會消亡,婚姻的吸引力可能會持續降。在兩性關係中,一方陸陸續續拋棄婚姻,另一方則在機器人伴侶那裡得到情感慰藉。

《明日之前》里,曾寶儀採訪的另一位受訪者戴夫,曾在感情裡面受過挫折,那個女人傷了他的心。戴夫說,如果賺了更多的錢,他會給他的娃娃升級人工智慧系統,讓她能眨眼、說話,還能回答問題,這就是自己嚮往的美好生活。

戴夫將自己與「伴侶」的結婚鑽戒刻上了 愛的宣言:人造之愛永恆。

來源:跨界思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數據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文藝地解讀貝葉斯定理
人工智慧秘史(二):美國第一台計算機背後的女程序員

TAG:大數據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