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時期,曹魏和東吳內亂頻生,為何蜀漢的政局要平穩得多?

三國時期,曹魏和東吳內亂頻生,為何蜀漢的政局要平穩得多?

三國時期,雖然經過夷陵之戰大敗的蜀漢實力最弱,不過有一點卻值得稱道,那就是蜀漢內部雖然存在荊州派和益州本土派的派系之爭,也有南中之地南蠻的局部叛亂,但是總體來說蜀漢並沒有大的內亂髮生。

反觀曹魏和東吳卻並非如此,比如曹魏自魏明帝曹叡死後,先是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攫取了曹魏大權,其後又有淮南三叛,中書令李豐和張緝密謀推翻司馬師改立夏侯玄為大將軍的未遂政變,司馬師廢曹芳,司馬昭刺殺曹髦的甘露事變等等。

東吳的內亂更多,比如孫權末期其子孫和、孫霸的「二宮之爭」,孫亮登基後權臣諸葛恪的專權和被殺,接著孫綝廢孫亮後又被殺,孫皓時期步騭之子步闡叛吳降晉,以及孫皓殺孫奮和孫策之孫孫奉等等;那麼相比之下為何曹魏和東吳內亂頻生,蜀漢的政局反而要平穩得多?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第一,劉禪活得久:自223年劉備病逝白帝城劉禪登基為帝到263年蜀國滅亡,劉禪整整在位四十年,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蜀漢朝局的穩定。

魏文帝曹丕220年建立魏國,226年病逝在位僅僅六年,死的時候也才40歲;其子魏明帝曹叡226年登基,239年去世在位十三年,死的時候年僅36歲,只要曹丕和曹叡兩人有一人能活到五十多歲,司馬懿哪有機會能攫取大權!

孫權自己活得久,可惜其太子也是皇長子孫登早死,「二宮之爭」落了個兩敗俱傷,孫和被廢,孫霸被賜死,幼子孫亮登基時才十歲,以至於大權先後落入權臣諸葛恪和孫峻、孫綝之手,導致其後東吳內亂不已。

第二,蜀漢之所以政局平穩和諸葛亮有莫大關係:嚴格來說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權柄最重的權臣之一,但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諸葛恪、孫綝等權臣不同,雖然他也打壓益州本土派和一定程度上任人唯親,但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沒有野心,他選定的繼承人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人都是德才兼備之人,而且諸葛亮之後也沒有一人有他那麼高的聲望可以大權在握,這些都是蜀漢政局得以平穩的客觀因素。

第三,蜀漢宗室力量薄弱:劉備沒有兄弟,只有劉禪、劉永、劉理三個親生兒子和劉封一個養子,唯一不穩定可能對劉禪構成威脅的劉封在劉備登基之前已經被殺,劉禪的地位很穩。

曹操兒子眾多,曹氏宗親更多,曹丕對自己的兄弟頗多猜忌,他對兄弟和宗室的打壓是司馬懿奪權後曹氏未能有實力派出來振臂一呼的原因之一。

江東的基業是孫堅和孫策奠定的,和孫堅同輩的族人和後代以及孫策的影響力在江東始終存在,比如孫亮時期的權臣孫峻和孫綝就是孫堅弟弟孫靜的曾孫。

孫權自己也有七個兒子,這麼多的孫氏宗親各有各的利益訴求,一有事情很容易生亂,比如孫權之子孫奮和孫策之孫孫奉之所以被殺,就是因為吳帝孫皓因左夫人王氏去世思念過度,數月不出宮門被朝野上下傳言已死,認為孫奮和孫奉兩人之中有一人將會登基為帝,而導致被孫皓所殺。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請勿抄襲!抄襲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丈之溪 的精彩文章:

武安國可以力敵呂布十餘回合,如果由他出戰華雄,兩人誰勝誰負?
關羽恥於和黃忠同列,為何魏延出任漢中太守,他卻沒有出言反對?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