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老人愛恐嚇孩子有什麼危害?看看「別人家」老人是如何做的

老人愛恐嚇孩子有什麼危害?看看「別人家」老人是如何做的

一天,我走在小區的小路上,聽到旁邊沙池一位老人對小女孩說:「你再不走,姥姥自己先走了,大怪物就會從這棵樹上跳下來,把你一口吞進肚子里……你看,姥姥要走了哦!」老人一邊恐嚇,一邊做著要走的動作。小女孩一聽便緊張地撲向老人,一邊哭一邊說:「不要!不要!我不要大怪物……」「不要的話,你就跟姥姥回家!」小女孩一臉恐懼地抬頭看看枝葉繁茂的大樹,然後跟著姥姥回家了。

我在想:「當小女孩第二天回來這裡,她還能像以前那樣快樂地在這裡玩沙子嗎?」

在行為心理學家Garcia Dory的一個經典實驗中,有個心理學名詞叫「誘餌退避」。在實驗中,實驗人員在小羊羔身上塗抹氯化鋰,讓飢餓的狼大快朵頤。沒多久,狼劇烈嘔吐。經過多次的「吃-嘔吐」後,這些狼對小羊羔產生了恐懼感,即使在日後遇到普通的羊,這些有「特殊經歷」的狼也有味覺反感。

恐嚇教育與「誘餌退避」背後的心理很像,就是通過恐嚇方式,讓孩子對某種行為或東西產生恐懼,從而讓孩子暫時或長久停止某種行為。恐嚇的背後,常常是「快刀斬亂麻」的心理,方便自己,傷害孩子。因為恐嚇比講道理或長篇大論的說服「好使」,當然這是反義的「好使」。前者省時省力,後者需要老人付出更多的耐心。但這種「大灰狼來了」的恐嚇式教育,有嚴重的副作用。

在家庭養育中,老人們最常用的有兩種恐嚇。

擔心出意外而使用恐嚇。

非常常見的有:當孩子爬稍高的椅子,會被恐嚇「別爬,會摔斷你的腿」;當孩子幫忙洗衣服,會被恐嚇「洗衣液會淹瞎你的眼睛」;當孩子自己倒水,會被恐嚇「打碎杯子會割破你的手」……雖然這是老人出於安全和保護孩子的初衷恐嚇孩子,但是她們不知道這樣的恐嚇會讓孩子丟失了安全感——「我的周圍充滿危險」,對於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會給他們帶來這樣的感覺,從而導致他們不敢輕易嘗試,阻礙了孩子的探索和成長。

如果我們的老人換另一種方式,「你的手力氣不夠,如果你爬得太高,可能會抓不牢掉下來。等你力氣夠了,我們再爬就會更安全」,給孩子傳達「我現在還不能做某些行為,我再大一些就可以」的想法,而不是讓他們對環境充滿恐懼,把孩子的好奇心「一棍子打死」。

催促孩子行動的恐嚇。

這是有目的的恐嚇,比如「再不吃,大灰狼會抓走你」,「再不洗澡,我讓醫生給你打針」,「再不來,我就把糖果丟掉」……對年幼的孩子很有用,因為越年幼的孩子,他們的認知越局限,所以小孩子聽到恐嚇不僅非常相信,還很恐懼。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說,當孩子接觸到的刺激超過了自身控制和釋放能量的界限時,孩子就會產生一種創傷感和危險感,伴隨這種創傷感、危險感出現的體驗,就是焦慮。這些孩子會在老人的恐嚇下,加快了行動的速度,因為他們感受到了恐懼。常被恐嚇教育的孩子,會有噩夢的傾向。

隨著孩子認知的成長和多次受騙後,他們有一天會突然覺得「奶奶說我不吃飯,大灰狼會來,但我前幾天媽媽讓我可以不吃飯,大灰狼也沒有出現呀……」孩子慢慢學會了叛逆。當心智長到稍微成熟後,孩子會意識到奶奶姥姥爺爺們在撒謊,他們便通過叛逆來表達不滿,比如故意不吃飯……這又一次激怒了著急的老人。

很多老人常常對年輕父母說,「我們以前也是這樣教育你們的,我媽媽我奶奶也是這樣教育我的……」有位爸爸的回答很精闢:「你如果當年沒有恐嚇我,說不定我能成科學家!科學在進步,教育也在進步,恐嚇式教育的危害我們已經熟知,就不要再踩這樣的坑了。

記得有一次,我到一朋友家裡。她的老母親陪她3歲的女兒玩積木,婆孫倆在比賽看誰壘的積木高。孩子因為不懂壘房子要地基牢固,她只在一塊又一塊單薄的積木上往上壘,所以沒壘幾塊就倒塌了。而她的姥姥把地基拼得很寬厚,所以始終沒有掉,還越壘越高。孩子看到這種情形就不高興了,她氣鼓鼓地推掉了面前的積木,小眼圈發紅。這時孩子的姥姥說:「你看,『害怕蟲』跑出來了吧?你害怕輸給我所以不願意玩了!」

小女孩不服氣:「我的『害怕蟲』才沒有跑出來呢!」這時孩子似乎看出了自己壘的形狀與姥姥的不同,她便學著姥姥的方式,把地基拼得很厚實。不久,我又聽到了小女孩快樂地咯咯笑。

「害怕蟲」是內心的覺知和自我提醒,「大灰狼」是強加給孩子的「心靈怪獸」,你想給孩子哪種?

關鍵字:隔代養育、隔代育兒、家庭溝通、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育兒要知道:孩子玩玩具,大人送茶遞水?別再瞎照顧了!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