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年的「抽象畫」,古代通緝令能抓到人?看完上面的字就知道了
自古以來,人物畫像(照片)都是通緝令上的重要組成部分。眾所周知,古代並沒有現代的照相技術,因此通緝令上的人物「頭像」只能靠畫師通過別人的描述畫出來。
相信許多人心中都會有這麼一個疑問:古代通緝令上的畫像如此抽象,官府真的能夠憑藉它抓到罪犯嗎?答案是:能!看完通緝令上面的字就知道了,竅門無非有4個。
第一,古代人口流動性小。無論是人口的數量還是流動性,古代與現代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古代,如果沒有特殊情況,老百姓基本上不會跑到別的地方去生活,因此當有陌生人到來的時候,當地人都會十分警惕,一旦發生異常,就會向官府報告。
第二,「路引」制度。在古代,凡是被登記進了戶籍簿的人,都會得到屬於個人的身份牌,類似於如今的身份證。
以明朝為例,當有人想要到離自己居住地百里之外的地方去,不僅需要帶上自己的身份牌,還需要到當地衙門去開具「路引」,當遇到盤查的時候,如果拿不出這兩樣東西,就會被官府收押。
第三,保甲制度的制定。自秦朝以來,幾乎歷朝歷代都會施行類似於「保甲」的制度,也就是連坐制度。
如果有人發現了疑似通緝令的上罪犯或是可疑人物,卻沒有上報,一旦發現,不但自己要面臨嚴厲的懲罰,還會連累到自己身邊的人。
第四,懸賞制度。古代在通緝罪犯的時候,往往都會附上巨額的賞金。俗話說得好,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賞金的吸引下,當地人對來往的陌生人都會十分警惕,一旦發生可疑人物,就會向官府報告。
當然,根據抽象的畫像,官府最終抓到的肯定不止一個人,這時,如果這些嫌疑犯找不到人擔保,官府就會進行下一步的調查和審問,直到有人認罪或抓到真正的罪犯為止。
※道家「無為而治」,八年抗戰時期他們在幹嘛?真相顛覆人們的認知
※鴉片戰爭後,清朝面對列強大多割地賠款,為何能一反常態擊敗法國
TAG:小人物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