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漫談古代文房清供的起源來歷

漫談古代文房清供的起源來歷

漫談古代文房清供的起源來歷

文:枯木

文房清供是我國傳統文化當中一種文人嗜好興趣的雅稱。文房和清供本來是分開的,文房指的是文人書房,清供指的是清雅的供品,二者結合在一起,是儒釋道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結果。

《北齊校書圖》局部

文人書房起源於春秋時期,諸子百家大興私人講學之風,白天授課教徒,晚上讀書寫作,這應該是最早書房的雛形,古代稱謂房屋名稱較多,諸如樓、閣、堂、齋、軒、室、居等等,只不過當時沒有文人給自己的書房命名。

最早給書房命名的當為曹魏時期曹操之子曹袞,《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禮:『男子不卒婦人之手。亟以時成東堂。』。堂成,名之曰遂志之堂,輿疾往居之。」。「遂志堂」出自《易經·困卦》:「王弼曰:澤無水,則水在澤下也。水在澤下,困之象也。處困而屈其志者,小人也。君子固窮,道可忘乎?君子以致命遂志。」。曹袞欽羨春秋衛國大夫蘧瑗(qúyuàn)的德行,希望可以和蘧伯玉一樣不以暗昧廢禮,不忘初衷。

在魏晉時期,除了曹袞給自己的居住的地方其名為「遂志堂」外,還有一個記載,那就是桓玄,東晉大司馬桓溫之子,也給自己居住的房屋起名,據《晉書·劉毅傳》記載:「初,桓玄於南州起齋,悉畫盤龍於其上,號為盤龍齋。」,意思是桓玄在自己居住的地方畫滿盤龍,命名「盤龍齋」,結果兵敗後卻被劉毅佔據,這應該是「書齋」最早的名字之一。

「齋」,在春秋時期則是禮敬潔凈之意,本意為「齊」,整齊之意,《禮記·曲禮》:「齊戒以告鬼神。」,《論語》:「齋必變食,居必遷坐。」,《孟子·離婁下》:「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祭天。」。因而齋指祭祀前沐浴更衣,清心寡欲,以示虔誠莊敬。到了漢代,齋指居室或起居室,《後漢·輿服志》:「有齋冠曰長冠,又燕居之室曰齋。」。東漢以後佛教傳入,逐漸盛行,講究懺悔清凈超脫,於是借用了儒教的齋戒,並且把齋戒的內涵不斷擴大,到了南朝梁武帝時期,梁武帝蕭衍頒布《斷酒肉文》,於是佛教將齋戒食素變成正統。

明·仇英《桐陰晝靜圖》

南北朝時期由於眾多政權交替變更,文士們以往崇尚儒家的入世觀念「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以拯救民眾於水火之中,然而由於權力爭鬥,受到不同政權的打壓,往往無所適從,因而開始轉向道家,隱居山林,閑雲野鶴,不問世事,不問政治,落得逍遙自在。於是玄學開始興起,道教反而成為主流,文士們大多崇尚清談的文風。

明·仇英·《臨宋人畫軸》

在這一時期,儒家、道家、佛家相互並存,相互競爭,相互借鑒,相互吸收,相互融合,逐漸形成了一種中庸的書房文化,那就是文房清供。清供,起源很早,最早是古代祭祀習俗文化的一種延續,人們在廟堂几案陳列供品,祭拜神靈和祖先,後來逐漸發展為在居室書齋陳列物品,以示虔誠,而清供之風主要形成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們聚會屬文,品茗談玄,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逐漸成為一種文風。諸如「蘭亭雅集」源自古代「修禊」習俗,文士們競相吟詩作賦,揮毫潑墨,而作為陳列的時令鮮花果饌,茶具杯盞等,則成為以後文人相聚的必備。

隨著佛教的傳播,信徒逐漸廣泛,不少文人也開始崇敬佛教,然而和崇信道教一樣,只是一種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皈依,並非形式上剃度出家,因而在家精修,稱為居士。這樣,文人居所就成了儒釋道相互交匯相互融合的場所。而文人書房,除了必要的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外,還會陳列一些文人雅好以及崇信宗教的象徵性物品,逐漸形成文房清供。

文房清供之風肇始於南北朝,興盛於唐宋,隆盛於明清。隋唐時期,隨著開科取士,文人們為了躋身龍門,於是開始了寒窗苦讀的經歷,書房成了每位文人必不可少的學習地方,即便是有的簡陋,或者和居室混雜在一起。然而,文人素以清雅著稱,為了顯示自己的高雅和情趣,以及心靈慰藉和寄託志願,有的常常給自己的居室或書房取一個寓意深刻的名字。諸如杜甫給自己的居所命名為「草堂」,劉禹錫則以「陋室銘」蜚聲詩壇,而這些都是文人自我激勵自我陶醉的一種體現。

仇英《輞川十景圖》

還值得注意的是,在隋唐時期,盆景奇石文化開始興盛,不少文人在閑暇之餘,栽花植草,蓺蘭種竹,找尋奇石,盆栽花木,一則興趣使然,孤芳自賞;再則標榜志向高遠,回歸自然;三則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把興趣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寧靜中享受自己的一片綠洲。於是王維「以黃瓷斗貯蕙蘭,養以綺石,累年彌盛。」,白居易《雙石》中的「洞庭石」,韓愈的盆池等等,尤其是王維在《山水論》和《山水訣》中的關於文人畫的論述,從美學的觀念和詩意的精神,營造除禪意的精思和恬淡超脫的境界,隨之被後世文人墨客奉為圭臬。

然而隋唐時期,對於居所命名僅限於整體,並沒有對單獨的書房予以命名,清供種類,除了佛教信徒的清淡供養以及盆景奇石以外,僅限於少數文人的嗜好和情趣,尚未有更多發展。到了宋代,文房清供開始興盛,從達官貴族到普通文人,開始給自己的書房單獨命名,清供種類也開始增多。

諸如司馬光有齋名「讀書堂」,平白質樸;蘇軾敬慕白居易,將自己居住的地方命名「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南宋洪邁的「容齋」,陸遊的「老學庵」,衛涇的「後樂堂」等等,書房名號已經成為不少文人墨客的標誌。而且宋朝清供種類大為增多,除了盆景花卉,以珍奇怪石居多,這也是和宋徽宗喜好奇花異草珍石假山有關。文人裡面,又以蘇軾、米芾、黃庭堅、陸遊、王十朋等為代表,把玩奇石、萟蘭植蕙、養花培草、栽種菖蒲、製作盆景等等,使得文房清供的種類大為增多,隨之文玩清供形成一種文化。

到了元明清時代,書房名號盛行,文人學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雅名書齋;而清供也成為了一門藝術雜學門類,不少專著紛紛出版。諸如金代文學家元好問的「野史亭」,明代歸有光的「項脊軒」,袁宗道的「白蘇齋」,唐伯虎的「夢墨堂」,張溥的「七錄齋」,清代紀曉嵐的「閱微草堂」,潘祖蔭的「八求精舍」等等,諸如此類,俯拾皆是。而清供類更是詳細區分,盆景花木,假山奇石,書法字畫,文房用具,工藝雜項等,都單獨分門別類,從把玩到鑒賞,從產地到工藝,上升到極致高度。

縱觀古代文房清供的形成,是文人精神情趣的一種投射。古代文人崇尚君子之風,一向以「清貧」、「孤高」自詡,儒家講究「入世」拯民於水火之中,「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如何獨善其身?佛家和道家的清心寡欲、無欲而剛思想便成為文人的自我修養之法。

文人們在斗室之中,方寸之間,抒發胸意,盡情洒脫,充分展現自己的理想和志願,從那些精微的花草木石之中領悟自然的奧妙和人生的精義,營造出理想的精神世界。正如明代畫家董其昌所言:「先治幽軒邃室,雖在城市,有山林之致。於風月晴和之際,掃地焚香,烹泉速客,與達人端士談藝論道,於花月竹柏間盤桓久之。飯余晏坐,別設凈幾,輔以丹罽,襲以文錦,次第出其所藏,列而玩之。」。可以這樣說,清供就是文人心跡的表現,精神的寄託。

曾幾何時,文房清供被拋之腦後,視為糟粕,近些年,隨著傳統文化的回歸,文房清供開始重新展露出曾經的風采。如今城市高樓林立,大廈遍地,交通縱橫,信息發達,經濟繁榮的背後,卻似乎在精神層面出現了偏離,一切的便利並不能拉近人們內心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越來越寬,不少人內心的空虛和寂寞難以描述,於是,文房清供成了一種很好的宣洩。

在自己的世界,可以盡情揮灑;在自主的空間,可以隨意把玩;心中的積鬱,可以得到略微釋放;內心的孤寂,可以得到些許安慰。獨善其身的書房,蘊含文化傳統的清供,正是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空間,這,也是文人的一種精神符號吧。

2019/7/21榆木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花得木 的精彩文章:

七七事變八十二周年祭:勿忘國恥
如夢如幻的「藤本皇后」鐵線蓮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