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源正法師:佛法的自由意志

源正法師:佛法的自由意志

2019年7月19-20日,光孝寺夏安居講座(第九講)由源正法師講解「佛法的因果事理與自由意志」,闡述皈依三寶的重要性,開顯三世因果的義理,並開示如何擁有自由意志,令大眾對修學佛法的信心更加堅定。

講座視頻

7月20日

源正法師:佛法的因果事理與自由意志(三)

源正法師:佛法的因果事理與自由意志(四)

經文是媒介,不是法本身

我們要把經典中的語言文字作為理解佛陀教法的媒介,經文並不是佛陀所證悟的教法本身。我們對待開顯的法,也就是佛陀所說的一切言教,既不可望文生義,又不可離開經文,要用這種方式去把握。如此,我們才能通過經典中語言文字的記載,來理解到佛陀所表達的法,一步步走向佛所證悟的境界。

四聖諦中的滅諦,滅是苦的熄滅,煩惱的熄滅;諦是真諦、真理。「滅諦」這個詞,既有肯定的表述,也有否定的表述。肯定性,就是直說佛陀所證悟的境界是具有真實性的;否定性,就是這個「滅」無法對佛陀所證悟的涅槃進行肯定性的表述,只能姑且稱之為苦的熄滅和煩惱的熄滅。涅槃的本質,是要超越當下的時空隔絕,但是我們現有的思維方式又沒辦法超越,所以佛陀只好用權巧方便,說相似的法來一步步引導眾生見到實相、證入涅槃。

什麼是因果?

因指「因緣」,果指「果報」。因果,是指每一法的生起,必須具備某些條件,即每一個事物的出現必須依某些條件支撐;凡是能作為某一法生起,所需要的條件,這些條件就是此法生起的「因緣」;而此法就是這些因緣生起的「果報」。

舉個例子,各位這兩天能到這裡來聽法,也不是說想來就能來的,比如昨天要上班,你能想來就來嗎,公司有公司的規章制度,即便你有時間,如果家裡有什麼事或者孩子有什麼事,你也是沒辦法想來就來的,所以說人世間的許多事情,與其說是你主動完成的,不如說是在被動的條件上,再加上你的主動因素,共同促成的。世間任何一件事情,看似必然,但中間充滿了偶然性,偶然加所謂的必然,就共同促成一件事情的發生。我們就把促使事情發生的條件稱之為「因緣」。在因緣的促使下,某些事情發生了,發生的事情就稱之為「果報」。

不但是事物的生起如此,就是某一事物的滅去、不存在,也是需要具備種種障礙或破壞的條件,這也是因緣。而某一事物的滅去,就是果。「因」與「果」是沒有辦法分開的,比如說此時此刻,我說的話與在座諸位的感覺是分不開的,你的感覺是因我的話而來,而我的話也不是憑空而來的,你們也會給我造成感覺,這種感覺會促使我所說的話。所以人和人之間是相互影響的關係,有時候是眼神與眼神的溝通,有時候是感覺跟感覺之間的溝通。當相互影響的關係持續存在,「因」和「果」就在當下產生,它是隨時隨地存在的。

因與果的關係

總的來說,一切法的生起與滅去,都離不開因緣。這在經典當中被描述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此和彼是沒有辦法分開的,這個事物有了,那個事物也就有了;這個事物沒有了,跟它密切相關的另外一個事物也會不存在,世間就是這種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促成的關係。這樣看來,世間就像一張大網,有無數個結,單個的結就如同單個的個體,結與結之間看似沒有關係,但卻是沒辦法分開的。

比如,我在講法的時候,如果突然有人不小心製造了噪音,大家很容易會把心神集中到噪音上,這就是被影響,而影響就意味著改變。改變是同時發生的,噪音影響了大家當下聽法的感覺,會把目光都投向製造噪音的人,這個人會不好意思,如果他表現出難為情,大家可能會原諒他,如果他表現出不屑一顧的神色,大家會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不懂事呢」,心裡會出現不滿的情緒。這是一個環環相扣、次第發生的過程,也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因果的鏈條或許可以隨時切斷,但是也可以隨時蔓延下去。同時,在這個蔓延的過程當中,會有無常的變化,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站在「因」的角度說,有因必有果;站在「果」的角度,有果必有因。果與因緣是相互成立、相互對待的關係。如:因緣成熟,生起了果;這一方面是因緣生起了果,是因緣的果;而另一方面,果法的生起,使得因緣成為果的因緣。

為什麼要修善業?

比如我眼前的這杯水,如果放一大把鹽進去就會非常咸,喝下去自己會很痛苦,還可能把身體喝壞了。這就好比你行的善法非常少,造的惡業非常多,當惡業的果報來臨的時候,你就會難以承受巨大的痛苦。如果你的善業更多,就相當於清水更多,同樣是放一把鹽,若放在一盆水裡面,它的鹹度就可以接受了。

善惡因果本身是不抵消的,但是只要你善法的力量足夠大,你在一個比較好的狀況下受苦報,它造成的痛苦就沒有那麼大。所以學佛修行為什麼要修善業,修福報?一方面,這些善法本身是利益眾生的,符合我們發的菩提心;另一方面,善業福報可以為你的修學創造更好的條件,可以為你遮擋一些障礙。當然,你也要警惕沉迷於享樂,雖然有福報,但你僅取有需要的部分,其他的可以分享給眾生,那麼你的福德就會越來越深厚。

當今生的果報顯現的時候,是否一定是過去世造的業所導致的呢?「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所說的,應該怎麼理解呢?今生的一切努力,難道僅僅只能影響後世嗎?不是的。現在的努力一定對今生有影響。你今生學佛了,當下自己內心就柔軟了,眼界開闊了,可能有一個人無緣無故罵你,但是你可以不放在心上,沒學佛的時候或許能就做不到,可能會立刻會跟他吵起來。這種能平靜處理一些事情,不輕易起煩惱的好現象,就是你現在努力,今生受用。所以因果是通三世,但不是一定要隔世才體現,它可能經過累世累劫才體現,也可能今生今世就體現了。

那麼過去世的業因,對你今生的際遇會產生多大的作用呢?是決定了你一生的命運嗎?不一定的。過去世的業,一定會對你的今生產生影響,但是影響不等於決定性的作用。如果你通過學佛之後知道如何懺悔、如何修善,你今生的努力所造成的影響更大,那麼就像了凡居士一樣,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果一個人渾渾噩噩,不知道因果,付出很多努力卻搞錯了方法、走錯了方向的話,他就只是不能自主地隨業流轉。

不管如何,都是過去世的業和今生的業共同造就我們的未來,所以我們更要把握今生,好好依照佛陀的教法來斷惡修善,增長智慧。與其懊惱過去、憧憬未來,更重要的是把握當下,只有當下是你能把握的,也是起關鍵作用的,所以修行就是要從當下做起。

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此次講座的第三部分,叫佛法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需要諸位反觀本心,這個自由意志是每個人都有的,只是強弱表現有所不同,有時候可以通過訓練讓它有更好的表現。

自由意志,自由,意味著它可以衝破約束,衝破規定。意志,大多數情況下跟行為發生關聯的,意志產生之後,必有的一個行為緊接著產生,這就是意志。它跟心不太一樣,你擁有一種心態或心念,不一定產生行為。但是大多數的情況,意志跟行為有必然的關聯,能自主決定自己的行為,叫自由意志。當擁有自由意志之後,我們可以不被煩惱所左右,不被外在環境所左右,你的人生掌握在你的手裡。

我們現在想一個問題,處在環環相扣的因果鏈條中,我們是否有選擇的餘地?怎麼才能夠有自己的選擇餘地?第二個問題是,當果報來臨之時,我們的自由能否發揮作用?

有人說,當面臨果報的時候,要用正念去轉換它,這是一個好方法。另一方面,如果你選擇忍受,也是你出於自我意願而作出的選擇。人有時候會抗拒果報,會不顧一切奔上去。但有的時候,你會選擇退一步。退一步是為了等待事情平靜之後,更好的去解決它。

我們如何去理解果報,如何去應對果報,這也涉及到自由意志的發揮,決定了從果到因,因是否再會變成果。當果報來了,你應對果報的方式,就是因。這個因必然會導致下一步的果報發生,而在面對果報時,你是擁有自由意志的,你的自由是可以發揮作用的,你的抉擇決定了因果是惡性循環還是從中改善。

我們常說遇事要冷靜,就是怕你做出非理性的行為。冷靜之後,才能看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分析出正確的應對方法,這個多番的思考引出更多的可能性,也有了更多選擇的餘地,這就是自由意志的體現。如果沒有選擇餘地的話,那叫隨業遷流。

所以佛法的修行,要從正念入手,從正思維上入手。為什麼?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沒有辦法左右,但可以通過改變我們的內心,讓自己在看待問題上擁有更多的視角,更加全面地看待問題。這就是自由,也是我們要得到訓練的地方。

那麼,影響人自由意志發揮的因素是什麼呢?一是煩惱,二是習慣。所謂習慣成自然,不假思索就做出了決定,形成條件反射,那你就被習慣牽著鼻子走,還有自由可言嗎?

自由意志每個人都有,但是需要冷靜的訓練,才可以讓它更好的發揮出來。所以學習佛法,能讓你擁有更多的視角去看待世界,有更多的選擇去解決問題。無論你修行也好,還是在世間為人處事也好,自由意志都是非常重要的。

精彩開示

若有受益,隨喜點贊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光孝寺 的精彩文章:

消暑養生的簡單方法:自製酸梅湯

TAG:廣州光孝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