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華為又爆出大消息:「鴻蒙」系統並非為手機設計!網友:繼續憋大招

華為又爆出大消息:「鴻蒙」系統並非為手機設計!網友:繼續憋大招

華為董事、高級副總裁陳黎芳日前表示,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不是為手機操作系統設計的,主要是用於工業系統。

鴻蒙並不是為手機操作系統設計的

中國華為公司董事、公共及政府事務部總裁陳黎芳當地時間18日在布魯塞爾說,華為已在全球獲得50多個5G商用合約,其中28個來自歐洲;終端業務方面,今年前5個月華為已在全球銷售1億台手機,比去年提前大約50天達到這一數字。

陳黎芳介紹了外界關注度較高的鴻蒙操作系統的情況。她說:「鴻蒙操作系統其實已經(開發)很多年了。它不是為手機操作系統設計的,是用於工業系統,主要特點就是時延非常低,毫秒級到亞毫秒級。第二個特點是極安全,非常的安全,它的架構是非常領先的……但並不是用於手機操作系統。

陳黎芳說,華為的競爭對手愛立信和諾基亞在中國獲得較好市場份額,還中標中國移動的核心網業務,而核心網是移動通信網路里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不是華為因此就會要求歐洲同等對待華為呢?她說:「華為沒有這樣的要求。我們要憑的是自己的產品好不好,自己的服務好不好,自己的技術是不是先進,要讓客戶喜歡你才會買你。」

談及華為的終端業務,陳黎芳說,華為手機上半年銷量喜人,截至5月30日已銷售1億台,今年新發售的P30手機,僅用85天就賣了1000萬台,而去年P20手機銷售1000萬台用了100多天,可以看出消費者非常喜愛和歡迎華為手機。

關於華為的研發情況,陳黎芳說,華為很早就確定將收入的10%以上用於研發。2018年華為投入研發的資金高達150億美元,占收入的15%;未來5年的研發投入將超過1000億美元。

任正非:鴻蒙本身並不為手機產生

7月5日,華為「心聲社區」發布CEO任正非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的採訪紀要,採訪時間為6月24日。

在這次採訪中,任正非披露了關於「鴻蒙」操作系統的一些細節。他表示,鴻蒙的產生,本身並不是為了手機用,而是為了物聯網。「比如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因為它能夠精確控制時延在五毫秒以下,甚至達到毫秒級到亞毫秒級。」

任正非表示,華為希望繼續使用全球公用開放的手機操作系統和生態,但是如果美國限制使用,華為也會發展自己的操作系統。他認為,操作系統最關鍵的是建立生態,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態需要兩三年左右的時間。

「我們有信心依託中國、面向全球打造生態。」任正非表示,中國市場有龐大的應用,相比所有互聯網軟體,鴻蒙的系統時延非常短,其次是中國有大量做內容的服務商渴望走向海外但是走不出去,它們搭載在鴻蒙上就可以實現出海。

華為鴻蒙勝算幾何?

目前,華為已申請「鴻蒙」商標,同時,華為也被曝出在歐洲註冊了「ARK OS」商標,「ARK」在英文中是「方舟」的意思。在余承東的眼裡,華為操作系統也的確有著與海思晶元一樣的戰略意義,屬於華為的核心競爭力。

那麼,華為「鴻蒙」的勝算有多大?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表示,在安卓和iOS巨頭壓制下,其實當年阿里YunOS的切入方式是對的,但是如何讓頭部手機廠商接受,這就是問題。對於「鴻蒙」而言,道理雷同。

此前,飛象網創始人項立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華為有2億部手機的出貨量,蘋果也是2億部手機,「蘋果的生態能做起來,為什麼華為就不能做個生態呢?

但在付亮看來,他更傾向認為,華為能有2億部手機出貨量,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安卓產業鏈。華為的「鴻蒙」系統即使宣稱是重新編譯後速度更快,不需要單獨開發應用,「但是我相信,這中間還是會有差異的,這些應用,包括這些服務對它的支持。」

付亮告訴記者,軟體需要不斷更新迭代,檢測發現bug,然後修正,「現在還沒法說華為有沒有勝算,華為操作系統如果能挺住,堅持一年以上,在國內先『練兵』,形成足夠大的影響力,然後再走出去,在全球市場得到認可,這個機會肯定還是有的。畢竟中國本身就是個巨大的市場。但是在主流的發達國家,運營商的集采佔比相當大,運營商在集采時會考慮包括操作系統、安全性等因素,至少在這一點上,安卓是經過多年沉澱得到認可的。鴻蒙現在還沒經歷這個階段。」

他還強調,5G是一個機會,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將鏈接成一體。在這個新的變數上,華為能不能在物聯網上產生足夠大的影響力,這對鴻蒙的開放性提出要求。

「如果美國的持續高壓,將谷歌系統這條路堵住,那華為有可能通過連續數年投入,逼出一套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統。但如果谷歌一直保持開放性,華為想發展起來好像就比較難了。」付亮坦言。

前述IT從業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如果美國繼續態度強硬,鴻蒙系統在國內用起來是沒有問題的。」

網友:華為繼續憋大招

#鴻蒙操作系統不是為智能手機設計的#登上微博熱搜,

有網友表示看不懂……

還有網友說:

人家一開始就沒說是給手機研發的

也有人表示:

工業用也很了不起

還是選擇支持

對此,你怎麼看?

來源:21財聞匯綜合自經濟日報、新華社、每日經濟新聞、新浪微博網友評論等

編輯:陳小柒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如何科學地討論一個人的顏值高低?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