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DNA證實,三皇或並非虛構
中國創世神話中的「三皇」是指距盤古開天闢地已經五十五萬年,陸續出現的三位偉大的神祇,稱為天皇、地皇、人皇。「皇」的原意就是神祇,但神性略次於盤古和玉皇大帝,可列為第二級別的神祇,此說法記載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與秦博士所議後引用之說,即天皇、地皇、泰皇(指人皇)。
學者根據神話傳說,推測三皇存在真實性的基礎,那麼三皇的存在,到底有沒有客觀依據呢?客觀的說,沒有100%的證據,但卻有一個驚人的科學研究結論!
考古專家在研究玉器時,發現一個驚奇的現象,即紅山、龍山、仰韶、大溪、良渚等史前文化區域之間的差別,主要在於平民使用的陶器,貴族使用的玉器卻高度相似。
正因如此,有學者懷疑「帝王」的出現,比想像的還要早,所以貴族玉器才會從北到南的高度相似,因為帝王的出現,實現貴族玉器的統一規制。儘管這一猜測顛覆了歷史,但卻可能被現代DNA研究的結論證實,因為中國人DNA傳承了一個奇怪現象。
在中國人的遺傳譜繫上,傳統華夏人口的迅速擴張,是從新石器時代中期開始的。對此,學者李輝研究之後,得到這樣一個結論:
用Y染色體構建的中國父系遺傳譜上,我們發現了三個獨特的新石器時代個體節點,發生了突然的後代人口擴張......今天,近半數的中國男人都是這三個人的直系後代。
這一研究結論令人震撼,原因很簡單,上古某個先民能擁有大量後代,那麼最大可能在於他是帝王,所以才擁有成百上千的後宮佳麗。因為掌握權力,所以子孫後代也能擁有大量妻妾,從而可以大量繁衍,由此導致他的後代急速擴張。就如同古代皇帝,擁有優先和高度的繁衍權,宗室人口很快就能數之不清。
甚至,DNA研究還證實,今天「近半數的中國男人都是這三個人的直系後代」。
現代遺傳學中的這三個古人,究竟是不是三皇,還有一個重要判斷依據,即時間!
按照現代科學研究的結論,這三個個體的存在年代,分別是大約6800、6500和5400年前。從考古上看,分別對應的史前文化是高廟文化、仰韶文化和紅山文化鼎盛期的開始時間。
令人震驚的是,三皇時代與之高度匹配。所謂三皇時代,即公元前 6727 年—公元前 3077 年,非常契合現代的研究結論。當然,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三皇時代就是「以石為兵」的新石器時代,即約公元前12000年—約公元前3077年。
因此,這三個特殊的個體,會不會就是歷史上口口相傳的「三皇」?
由於這三個人的重要性(可能相當於開國帝王),所以被後人口口相傳,一直被人吟唱乃至神化。或許,後人因此而將之總結出「三皇」,彰顯功績之餘,也用於區別「五帝」。
真相總是雨打風吹去,三皇究竟存不存在,如今已經找不到答案了,但從現代DNA研究來看,如果三皇真的存在,那麼這三人的可能性最大!
遠古歷史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共工氏、祝融氏七個名號均被中國古人列為三皇之一,只是組合不同而已。
有巢氏「構木為巢」,在樹上建造巢穴,基本上可以有效防止毒蛇猛獸的偷襲,人在其中能安然入睡,能得到更好地休息,生存能力提高了一大步。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的建築已經分為南北兩大系。南方從巢居發展為干欄式建築,其建造方法是先在地面打樁,兼用榫鉚和綁紮方法在樁上搭木成面,最後在其上用木材建造牆壁和屋頂而成,在7000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已經發現這種建築形式。
燧人氏「鑽木取火」,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後與動物界分開。因為人類對黑暗有著與生俱來的恐懼,所以人類最初用火首先源自追求光明的心理需求。隨著用火技術的提高,人們又發現了火的更多用途,從而更加離不開火。
伏羲氏剖析葫蘆作瓢取用飲水,或者把葫蘆拴系(匏繫)在身上輔助涉水渡河。經過有巢氏和燧人氏兩個時代的努力,先民們有了簡單的住房,也大大拓寬了食物來源,一般情況下可以在住房附近獲取食物帶回住處享用或儲備。「按下葫蘆起來瓢」,飲水問題隨之上升為重要生活難題。在對飲水問題的關注中,中華先民發現了葫蘆,開創了伏羲氏時代,並在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中,開發出用葫蘆輔助涉水的技術,從而基本解決了飲和行的問題,生存能力再次躍升到新高度。古籍記載的有關伏羲氏傳說事迹相當多,包括始作八卦、發明網罟、造書契、取犧牲以供庖廚、制嫁娶之禮、味百葯、制九針、發明陶塤、創製曆法、發明農業、作瑟三十六弦、繼天而王、設立官員等,這些事迹多多少少都與葫蘆的使用有著一定聯繫,可以視為葫蘆使用技術全方位立體發展的體現。尤其重要的是,在對葫蘆花的了解和認識中先民們形成了「花」的概念。葫蘆花化生葫蘆,中華先民因此自稱「花人」也即「華人」,自詡為「能使用葫蘆的人」,比那些仍然使用獸皮、牛角、貝殼、龜甲、顱骨之類飲水的人們要高明高貴,最終自成一族,這就是中華民族。伏羲氏因此被公認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女媧氏燒制陶器,並將制陶技術發揚光大。陶器產生於伏羲氏時代末期,其實是三大技術組裝創新的結果:一是用火技術,二是葫蘆使用技術,三是塗泥技術。
神農氏「制耒耜、種五穀」開創原始農業,中華先民從此走向用自己的雙手勞動生產食物的嶄新階段。原始農業的誕生除決定於自然環境之外,離不開四大基礎:一是定居生活技術,二是對各種植物可食與否的全面了解,三是有效的儲藏技術(尤其是植物籽粒儲藏技術),四是初步的植物種植經驗和知識。
共工氏「壅防百川」築堤擋水興修水利,「墮高堙庳」賓士水土,既是發展灌溉農業的要求,也是農業發展的結果。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隨著優良品種的出現,糧食產量逐步提高,可以在較小的區域內養活相當規模的人口,人們有能力組織起來興建較大工程,在栽培過程中人們還會認識到灌溉對莊稼的重要性,因而有了興修水利工程的行動。
祝融氏是一個以善於取火管火用火而聞名的部落。大致也是農業發展到成熟階段,人們定居生活進一步鞏固,祝融氏適應時代需要,大力改進用火技術,最終成功地把火引到住房內,把住房變成了人們溫暖的家。
TAG:樹腦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