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瀘定橋13根鐵鏈一萬多鐵環40噸,三百年前的條件下,如何建造

瀘定橋13根鐵鏈一萬多鐵環40噸,三百年前的條件下,如何建造

說起瀘定橋,我們的腦海中,肯定會想起紅軍長征中,所發生的飛奪瀘定橋事件,此事對我黨的意義深遠,可以說要是當時沒拿下瀘定橋,也許那場戰役,打得會更加艱難。眾所周知,瀘定橋是一座險橋,它主體由十三根鐵索勾連而成,九根中間鋪了木板,作為橋底讓人經過,兩邊各一鐵鏈作為扶手,四周皆是危險重重,並且腳下是湍急的河流,若是不小心掉下去,那鐵定命就沒了。那麼有個問題就出現在我們的腦海,如此危險的鐵索橋,在三百年前,在條件極其惡劣,以及技術落後的情況下,究竟是怎麼建造起來的呢?

有關瀘定橋建造的方法,其實有不少,稍微帶有一點兒玄幻色彩的,是以下這個故事,說當時在修建瀘定橋時,十三根鐵鏈無法連接到對面,工匠們想了無數種方法,還是沒有順利完成。後來出現了一位藏族大力士,他力氣比其他人還要大,手持兩根鐵索乘船過河,一直到把十三根鐵鏈全部送過去,完成之後,因為勞累過度不幸身亡。這類自然是民間故事。我們翻閱史書資料可以得知,瀘定橋的十三根鐵鏈,重達四十多噸,依靠個人力量是無法完成的,除非那個人是天神下凡,但現實中顯然不可能。

課本上飛奪瀘定橋,雖然是在近代,可建造時間卻在清朝,根據清史記載,當時藏族與漢族人民貿易往來頻繁,他們只能坐船或者自己溜索過渡,首先安全性不可以保障,其次貨物不易輸送,如果你的物品是生鮮水果,那麼極為容易變質。康熙為解決這個問題,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去修建瀘定橋,一個人的力量無法完成壯舉,那麼無數人的力量肯定可以。大家集思廣益,最終整合成一個方案,就是利用索渡的原理,先將粗的竹鎖系在河的兩岸,之後在沒一根竹索上面,皆穿進十幾個短竹筒,然後把鐵鏈系在竹筒上,兩岸的人同時拉動原本在岸上的竹索。

多名工匠最終以這樣的方式,完成了建造瀘定橋的壯舉,建造完了之後,竹筒才被撤下來,時至今日,我們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有多麼令人驚訝,在當時他們沒有大型建造工具,也沒有精確的測量工具,憑的是自己多年的經驗,以鐵索為橋,在西方屬於罕見之舉。就算到了科技水平這麼發達的今天,瀘定橋的修建過程,還是值得人們所敬佩的。當時的紅軍們,就像昔日的工匠們一樣,就是為了達成內心的目標。那時戰爭開始,敵人為了阻止紅軍過橋,便將索橋的木板全部拆除,要想過橋的話,只能順著索橋邊緣走,不抓緊兩邊的話,掉下去的幾率非常高,但紅軍還是完成了這個壯舉,實在是令人敬佩。

據說瀘定橋建成之後,康熙皇帝還特地為它提名,並且立了石碑在橋邊上,瀘定橋位於四川省,那時的四川提督名為岳升龍,他對質量要求極為嚴格,故而在建造之時,便下令每個鐵環的工匠,都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防過程中或以後出了質量事故,好找到相對應的責任人。古代的刑罰十分嚴苛,輕者罰錢鞭笞,重則直接處斬,在這種壓力之下,自然沒有人敢偷工減料,生怕自己被抓去,所以工匠們用心打造好每一個鐵環。多人用心建造的瀘定橋,在之後三百多年的風雨里,依舊屹立在河兩岸不倒。

之後與瀘定橋有關的歷史事件也不少,除了我們以上所說的紅軍飛奪瀘定橋之外,在太平天國時期,石達開曾經在渡河邊上,帶著三萬多的將士與清兵展開交鋒,時間長達一個多月,但由於沒及時趕到瀘定橋,從而被清兵所圍困,最終導致全軍覆沒。經過了兩代戰爭的洗禮,瀘定橋依舊完好如初,也不得不再次感嘆,建造者的膽大與心細,要知道古代可沒有那麼多建造機械,全部靠智慧與人力填堆,一個不注意就會喪命於江河之中,可以說一點差錯都不能有,也是因為他們的用心,才讓我們看到了瀘定橋的不容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德軍坦克兵挺進蘇聯,硬仗當頭斯大林為何槍決4個大將?
司馬懿老謀深算,卻犯下一個錯誤困擾中國幾百年,是什麼錯誤呢

TAG:心安歷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