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營員之聲-流逝年華無法還,長存唯有報國心

營員之聲-流逝年華無法還,長存唯有報國心

從很早的時候開始,人類對於自身以外世界的探索就開始了,利用工具捕獵、交流、記錄等等,這些都蘊含著人類最古老的智慧。而在今天,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多姿多彩的世界語言、空間技術的創新應用都展現著人類的智慧和宇宙的新時期。

——隨記

夏天的清晨下過雨,還帶著一點水汽,蒙蒙的,倒也沒有夏天的悶熱了,今天,我們首先參觀了陝西光電子集成電路先導研究所,這裡為許多技術團隊提供科研平台。

通過老師的介紹我們了解了晶元製作的一些簡單流程,晶元的原材料是沙子。從沙子中高溫提煉得到硅的單晶棒,再通過切割將單晶棒變成晶元,然後對晶元進行光刻等一系列的工序後,將處理過後的晶元分劃,製成一個個小的晶元,最後分裝。這樣說起來,你可能覺得很簡單,但看到上面這張照片,你還這樣想嗎?

目前晶元的製作精細程度可以達到納米的量級,這個大小遠遠比空氣中的灰塵顆粒小的,因此在晶元的製作加工中,無菌無塵的環境是必須的,因為一個小的灰塵顆粒也許就可以覆蓋整個晶元。

你相信嗎?這麼小的晶元就可以製成上千個晶元,其中的精密程度是我們不能想像的,而今後晶元的加工將向更小量級發展,同時相同的體積的晶元也將向更大容量發展,可能在一個只要幾納米的晶元中,會容納上億個,甚至上百億個晶體管。

半導體業內有著名的摩爾定律,這是一個主流。到了互聯網的時代,速度已經不是一個唯一的指標,尤其是在可穿戴的領域,功耗變得非常的重要。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曦

單就目前集成電路的加工製作工序來說,加工晶元需要循環上千道工序,而這上千道工序都是在納米量級上的,操作技術要求十分複雜,而且也十分考研操作員的細心、耐心以及對待科學的嚴謹度。

而且目前晶元的研製是屬於比較燒錢的研發方向,加工必備的普通光刻機價值上千萬,優勢機甚至達到上億美金,除此之外,就實驗室研究耗電就得花費上千萬。材料、設備大部分還是依靠國外的技術,國內急切需要自主研發創新,但由於投資成本高,收益慢,相關領域的人才正處於缺少狀態。

晶元,也就是集成電路技術是電子產業的基石,是其研發創新的核心技術,但由於晶元的內部結構半導體材料製造技術的欠缺,總體來說,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仍落後於美國,日本等國家。國家也充分認識到了這一差距,制定戰略大力支持,晶元的發展正努力的追趕世界先進水平。

最近,華為公司又傳來好消息,首批5G晶元已通過測試,這也就意味著中國不再是完全依賴於國外技術製造集成電路了,也不用再因為別國的限制與制裁而牽一髮而動全身。

李嘉誠說過:「人才缺乏,要建國圖強,亦徒成虛願。反之,資源匱乏的國家,若人才鼎盛,善於開源節流,則自可克服各種困難,而使國勢蒸蒸日上。從歷史上看,資源貧乏之國不一定衰弱,可為明證。」

少年強則國強,科技強則國強,不錯,未來的發展無論是集成電路,亦或是其他領域都需要大批的科研人才,祖國需要時,我們挺身而出,新時代的青年們絕不會退縮,科技強國,科技興國!

若將目光投向夜晚的星空,會發現廣闊的夜空中有無數光點在閃爍,這些星星的餘暉點綴著黑色的夜幕,但也許它們早已隕滅在宇宙的塵埃里,你仰望的可能只是它們穿越億萬年後閃爍的餘光,一切早已塵埃落定。

——隨記

經常想,

我們為什麼在這裡?

我們究竟從何而來?

對於神秘浩瀚的宇宙,我們又知道了多少?

研究表明,「縱觀整個太空

我們能夠找到的元素也只有九十二種

與我們在地球上發現的完全相同。」

這個神奇的事實說明:

我們所處周圍的一切,這個星球上的每一座山,每一塊岩石,每一個生命,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分,成分和整個宇宙一模一樣。

科學家普遍認可的是,宇宙誕生於約137億年前一場奇點大爆炸,並且一直在以超光速膨脹,到現在直徑已有約930億光年,並且仍然在超速膨脹。

人類對於宇宙空間的探索,從未因為未知的危險而停下腳步。浩瀚的宇宙似有不一樣的魔力,將人引入它的漩渦。

九號宇宙科學館的參觀之旅,真是滿足至極,親身體驗過返回艙、月球漫步、三維滾輪後,我開始想,載人航天,登月技術,空間探測真的像演示的這麼安全輕鬆嗎?

神州三號宇宙飛船返回時,經歷了十分鐘與地球失去聯繫的狀況… 真實的宇宙環境大部分是不同於我們的認知的。從盤古開天闢地,到女媧補天,再到嫦娥奔月,直到如今的宇宙探測,中國人對於宇宙的探索從未停下腳步,這是中華民族的飛夢。

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絕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一顆小的衛星也有著不平凡的內心,設計研發,發射升空,對接軌道,平穩運行… 每一項工作成功的背後,都有著數以千計的技術支持,離不開數以千計的科學家、普通工作者夜以繼日、永不放棄的一次次實驗的結果。

看,這是一個衛星的解剖圖,在此之前,我真的沒有想到衛星中的晶元技術達到了微米甚至是納米級別的準度,以後還是要在學習的同時,多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創新與發展。

人造衛星,宇宙飛船,運載火箭,太空空間站這些為探索太空而研發的工具,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日益在發展創新,關於宇宙的迷信傳說也在日益被科學而沖刷殆盡,我們對於宇宙的認知越來越真實。

但直到今天,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範圍還比較有限,宇宙之外到底是什麼?是無限大的空間?是更大的宇宙?是多重宇宙?還是其他我們未曾想到的?

這些謎團仍等著我們去探索,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未來的我們一定會完美繼任,中華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實現,空間計劃,移民火星計劃等等已然有了初程,在其他星球留下中國人的足跡,為人類探索空宇宙,尋找建設新的家園,我們正在努力。

供稿/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分營 營員/任晨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 的精彩文章:

端午至,外出遊玩如何為兩棲動物拍攝「大頭照」?
仰望星空科學夢——復旦分營大學分營分學科活動日DAY1

TAG:知識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