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在中國繪畫史上,山水、花鳥、人物為三大主題,花卉是花鳥中主要題材之一,成為歷代畫家喜愛描繪的對象,他們不但直接描畫花卉的形色之美,也展現其神韻風采,更進一步賦予含意,托物寄情。

台北故宮所藏以花卉為主題的作品,歷代均有佳作,並舉辦過「滿庭芳——歷代花卉名品」特展。展覽遴選四時花卉表現季節和時令,顯示畫家如何以巧思構景造境和運用雙鉤填彩、沒骨、白描和寫意等基本技法,賞析花卉繪畫特有的美感和多樣性。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清 惲壽平 春風圖

惲壽平(1633-1690),江蘇武進人。清代花卉畫宗師。詩文為毘陵六逸之首,畫與清初四王、吳歷(1632-1718)並稱「四王吳惲」。

本幅作品選自《惲壽平摹古冊》,畫家自題為臨宋人稿本而作,畫桃紅柳綠的春日即景。以具覆蓋力的礦物質顏料鉛粉配以胭脂,描摹灼灼怒放碧桃花的明媚鮮妍,楊柳則以對比性帶有透明水感的植物性微黃汁綠色彩作為陪襯,表現早春新發芽葉的柔嫩飄逸。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清 惲壽平 桂花紫薇

本幅作品選自《清花卉畫冊》,扇面分繪八月夏秋之季的花神——桂花、紫薇,花枝穿插繽紛艷麗,花瓣繁複重疊。花卉多用鉤染,設色有層次變化,葉片採用沒骨法,葉脈向背清晰,頗見寫生之妙。畫中自題「紅薇曉艷,金粟秋香。」兩種花卉相互競艷,花香醉人。此圖繪於南田書房-甌香閣,此閣座落於常州白雲溪畔,惲氏經年寓居並終老於此。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宋 衛升 寫生紫薇

衛升,生平不詳。元代(1279-1368)夏文彥《圖繪寶鑒》卷四有「衛升,畫花鳥甚佳」七字與南宋(1127-1279)畫人並列,故推測應為南宋畫家。

本幅作品選自《宋元集繪冊》,紫薇樹姿優美,花色鮮艷,於夏季開花,花期長達數月,故名「百日紅」,為園林中夏秋季重要觀花樹種。畫中紫薇由左下方挺出,花紅葉綠,欣欣向榮。蕊絲如繐的花心、皺摺細碎的花瓣,與橢圓飽滿的花苞,都成功捕捉了紫薇的特色。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明 徐渭 畫牡丹

徐渭(1521-1593),山陰(浙江紹興)人。字文長,號天池,晚號青藤老人。性好奇,善古文辭,書法行草尤妙,畫自成一家。

徐渭中年始學畫花卉,涉筆瀟洒,天趣燦發。本幅以水墨畫寫意牡丹竹枝,作風豪快。花瓣處可明顯看出是以飽含水分的淡墨,筆尖端蘸濃墨點畫而成,刻意利用水墨暈染的漸層變化。竹枝竹葉以帶行草性質的書法線條寫出,全畫用筆勁利迅捷,是酣暢縱恣的率意之作。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明 陸治 榴花小景

陸治(1496-1576),江蘇吳縣人。字叔平,號包山子。長於山水花鳥,所作花卉生意盎然。

此幅作品以折枝菖蒲、百合、石榴組合,石榴點以硃砂,用色古艷。菖蒲以花青寫成,百合則以墨筆鉤畫骨架筋絡,極具清逸雅淡之氣。此幅用墨濃淡相宜,設色俏麗鮮艷,雅妍相兼,構圖和設色均不落俗套,是陸治七十五歲老境成熟之作。畫上自題「隆慶庚午(1570)天中節,包山陸治寫。」天中節即是端午節,可知此為應景之作。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明 陳憲章 畫梅花

陳憲章,活動於明英宗正統(1436-1499)年間,浙江會稽人。善畫梅花,生卒年不詳,畫史中對他的記載,僅說和同時的王謙齊名。

這幅作品畫橫垂的梅花,主分二枝幹,皆用較濃的墨色畫出,再加濃墨苔點。梅花以圈瓣方式表現,並用淡墨全面渲染絹底,更襯托出花瓣的白。全幅畫的不是梅花的清,而是建構繁密的景緻,畫出梅花的密。在千花萬瓣中,呈現出繁花競秀的熱閙景象,是頗為特別的構圖方式。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宋 李嵩 花籃

李嵩,生卒年不詳,浙江錢塘人,曾為宋徽宗(1101-1126在位)宣和間畫院待詔李從順收為養子。歷任南宋光、寧、理宗朝(1190-1264)畫院待詔,工畫人物,尤長於界畫。

本幅作品選自《歷代集繪冊》,畫藤籃中滿盛山茶、水仙、綠萼梅、瑞香和丁香等花卉。以籃取代瓶,為瓶插式構圖方法的另一表現方式。幅中各花卉交織,筆法工整穩健,用色鮮明豐富而不浮動、無火氣。展現精麗嚴謹面貌,卻毫不繁瑣板滯,為典型宋代院畫風格。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明 李士達 瑞蓮圖

李士達(活動於17世紀初),號仰槐,江蘇蘇州人。善畫人物,並寫山水。

作品中自題萬曆三十四年(1606)見友人家中並蒂蓮花,既可人又是佳兆而戲寫此景。雖自謙不善花枝,但構圖別緻,石蓮均呈直立之式,葉石相依,雙蓮襯葉占畫幅三分之二,顯得亭亭玉立。筆墨清潤,以墨畫石,濃淡相暈,展現湖石的玲瓏變幻;汁綠畫葉與干,行筆流暢,深淺交融表向背;蓮花則以白描法鉤畫,倍覺清雅。這份韻致在花卉立軸中並不多見。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清 傳綮 白梅

傳綮(約1626-1705)為明皇族後裔,原名朱耷,號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亡後出家為僧,後又改信道教。作畫多采水墨大寫意法,尤以花鳥最稱特出。筆墨簡練,將物象擬人化,用象徵手法表達寓意,締造了藉物抒情的獨到風格。

本幅選自《寫生冊》,為其卅四歲(1659)壯年時期的作品。筆法雖較晚期拘謹,但取景布局,奇絕無倫,充分刻畫出作者特立不群的性情。白梅以外的余白幾乎佔據全幅過半,幸而右上角自題七絕一首,適時穏定了畫面的均衡之勢。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宋人 芙蓉

本幅作品選自《宋人集繪冊》,原本應為兼具實用功能的紈扇便面,後來才改裝成冊頁形式的小品畫。通幅以雙鉤填色法,寫蜀葵(舊題為芙蓉)一枝,累累花苞,已次第綻放,布局、姿態自然而生動。舉凡花瓣之鉤勒、葉片之鋸齒筋絡,筆筆俱見功力。枝幹、蕊萼,與葉之背面,兼採石綠及汁綠罩染,偃仰轉側之際,極見妍麗真實。雖然未系作者款印,但風格饒有宋代院體花卉畫細膩典雅的特質,應出自南宋畫院能手。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明 仇英 水仙蠟梅

仇英(約1494-1552),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早年初事漆工,後得周臣賞識,授以畫藝,終爾有出藍之譽。所作山水、人物,或花卉竹石,莫不形象精準,且於賦彩妍麗中,兼具秀雅之氣。

本幅作品繪嚴冬中,水仙兩株並立娉婷,另有蠟梅一枝,由上方翩然探入畫幅,構思佳妙。畫家藉著細膩的鉤勒填彩法,將兩種香花清新高雅的韻致,描繪如真,令觀者彷彿能嗅得馥郁的香氣,亦為明代之工筆設色花卉,另闢一精麗艷逸,工而不俗的嶄新視界。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傳 宋 趙昌 歲朝圖

趙昌(10-11世紀間),字昌之,四川成都人。善畫花卉,每於清晨朝露下,對景描摹,故自號寫生。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有「鋪殿花」一條,謂徐熙於縑素上描繪花卉奇石,摻以鳥蟲,專供宮廷掛設之用,又名「裝堂花」。此類作品布置多較工整繁密,不刻意表現自然生態。《歲朝圖》的構景命意,不無侔合處,或即徐熙「鋪殿花」的傳派。本幅雖有「臣昌」二字款,但以筆墨畫風論,應是宋以後畫家的託名之作。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清 郎世寧 畫罌粟

郎世寧(1688-1766),義大利人,天主教耶穌會修士。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繪事供奉內廷。

本幅作品選自《仙萼長春冊》,畫各色罌粟花,紅紫交映。色彩鮮艷飽和,質感形狀逼肖。畫家並以靈活的線條,表現花瓣莖葉的柔軟質感,與受到微風吹拂翻轉的立體態勢,並以色彩深淺變化,暗示日照花開的光澤與奕奕生機。花苞飽滿的量感與纖毫備至的葉瓣脈絡,均展現了濃厚西洋光影透視技法的寫實功力。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明 沈周 玉蘭

沈周(1427-1509),長洲人,字啟南,號石田。工書善詩,畫入神品。為明四大家之一。

古代宅院常種玉蘭,象徵玉潔冰清或玉堂富」。早春玉蘭往往葉未長而花先發,有「木花樹」或「望春花」之稱。本幅選自《寫生冊》,淺設色畫寫意白玉蘭。以淡青色烘染背景,運用留白法突顯花朵的潔白。畫家使用粗硬短促的線條畫枝皴干,並以長弧線做出花瓣的柔嫩質感,顯得清淡雅緻,並富書法趣味。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清 惲壽平 牡丹

此幅作品選自《摹古冊》,以北宋畫家徐崇嗣所創「沒骨法」參以己意畫牡丹二枝,一朵含苞待放,一朵灼灼盛開。惲氏曾謂畫花卉欲極生動之致,需各盡姿態變化,並要讓觀者似覺畫上有花香拂面而來。全作以沒骨設色為之,摒棄墨筆鉤勒,直接用彩疊色漬染,再加鉤畫筋絡輪廓,用色鮮明純凈,風格獨創。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清 郎世寧 畫瓶花

義大利籍傳教士畫家郎世寧融合中國傳統畫法與西洋透視法,繪牡丹以色彩深淺來表現層次感,葉面正反向背,葉脈勾勒寫實,極富立體感。青花牽牛花紋折方瓶,兩側貼飾龍首雙耳,以高光強調瓷器晶瑩圓潤的質感,敷色極具光影效果。瓶內植插罕見並蒂連理的牡丹,象徵祥瑞吉兆,平安富貴之意。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清 陳書 歲朝麗景

陳書(1660-1736),字南樓,號上元弟子、復庵,晚號南樓老人。浙江嘉興人。善花鳥草蟲,亦擅山水人物,此軸為七十六歲所作。

此圖為雍正乙卯(1735)新春上元節供花寫生之作,畫面展現春暖花開,歲首迎新之喜氣。畫中盆景將數種花株移於瓷盆之中,並依高低比例與花色特性交錯植栽,為插花與盆栽藝術之完美結合。石表壽,加水仙、天竺,為「天仙拱壽」;旁搭百合、柿子、靈芝、蘋果,另有「百事如意」、「平安如意」等寓意。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明 陳洪綬 古梅

陳洪綬(1599-1652),浙江諸暨人。字章侯,號老蓮,又稱悔遲。擅長人物及花鳥山水,喜用誇張手法,表現古拙變形的造型趣味。

本幅作品選自《雜畫冊》,枝椏上梅花繁生,著枝疏密得當,正反背側相映。花瓣用墨圈畫,線條遒勁圓潤,以淡青襯底,烘托出雪梅高潔。描繪虯曲梅干,直中有曲,采濃、枯墨筆鉤勒,線條古拙方硬,具金石韻味。又以墨赭點苔,再以短皴筆觸補其粗糙質感。「梅」「眉」同音,有「喜上眉梢」吉祥語,且梅開早,先報春意,故為「喜報先春」。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明 文徵明 蘭竹

文徵明(1470-1559),江蘇長洲人。擅詩文書畫,畫師沈周。

本幅作品選自《明諸臣書畫扇面》,采灑金箋扇面作畫,披麻皴坡石上生幽蘭一叢,以書法線條描繪蘭葉,俯仰自然,運筆流暢有力,交錯卻互不重疊。畫中添加竹篁幾株,構圖密而不塞,虛實相生,筆墨或濃或淡,饒具變化,呈現清逸高雅文人氣息。雖無年份,但與其嘉靖二十三年(1544)《畫蘭竹軸》相似,是七十多歲時所作。二者名列四君子,蘭亦「歲寒三友」之一。「竹」諧音「祝」,有祝賀之意。

台北故宮珍藏的歷代花卉名畫

明 沈周 雞冠花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江蘇長洲(今吳縣)人。詩文書畫俱佳,善山水,兼工花果、翎毛,筆墨帶有拙趣。

雞冠花多於夏季開花,許多小花組成雞冠狀花序,形態多變,呈羽毛蓬鬆狀。其葉片互生,呈卵形或前端銳尖。畫枝葉長短轉折變化多,表現書法飛白的趣味。雞冠花別名「高冠」,有加官進爵,高官厚祿之寓意。此幅選自《寫生冊》,寫意花卉用筆簡括,水墨蒼勁渾厚,為白石翁晚年神妙絕品,作於弘治七年(149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新青年 的精彩文章:

這位超寫實畫家,簡直就是行走的「美顏相機」
藝術大師們筆下的少女膚色處理

TAG:藝術新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