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才子不願攀附新貴,這首詩開篇就令人震撼,頸聯更加彰顯悲愴情懷

才子不願攀附新貴,這首詩開篇就令人震撼,頸聯更加彰顯悲愴情懷

人在異鄉,語言不通、水土不服,缺少知音、惆悵無助,就有一種天然的孤獨感。每每臨窗眺望天邊的那輪玉盤,立刻就想起故鄉小橋流水的婉柔,芭蕉聽雨的清幽,也勾起長眠於腦海深處、關於家鄉的美好回憶。此時一杯濁酒或能忘憂,一曲高歌方可解愁。宋代一位才子不願攀附新貴,這首詩開篇就令人震撼,頸聯更加彰顯悲愴情懷。

秋日酬王昭儀

宋代:汪元量

愁到濃時酒自斟,挑燈看劍淚痕深。

黃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調將空好音。

萬葉秋風孤館夢,一燈夜雨故鄉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勁氣蕭蕭入短襟。

汪元量,字大有,號水雲,南宋末年詩人。宋廷降元後,汪元量以宮廷琴師身份隨太皇太后北移大都,他親眼目睹了南宋奉表降元的悲慘一幕,48歲的詩人不願寄人籬下,便出家為道士,次年抵老家錢塘,終老湖山。汪元量繼承了杜甫的沉鬱,又有時代的蒼涼和悲憤。此詩寫自己秋日的感受,抒發去國懷鄉的痛苦心情。

王昭儀,名清惠,昭儀是宮中女官名。汪元量在度宗朝以善琴被召,即侍奉謝後與王昭儀。南宋亡,汪元量與王昭儀俱被擄北去,這期間兩人多有詩歌往還。開篇即震撼人心,「愁到濃時酒自斟,挑燈看劍淚痕深」,這兩句雖然樸實無華,卻把愁緒寫到了極致。好一個「愁到濃時」,作者將無形的愁緒具象化,似乎濃得可以溢出。斟酒、挑燈、看劍、流淚,這四個動作令讀者可以想像出,詩人在當時的心情是多麼悲涼。

頷聯緊承前面,具體描寫異國他鄉知音稀少。「黃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調將空好音」,詩人借用典故,並運用了擬人手法,顯得更加含蓄,黃金台尚且羞愧缺少知己,碧玉歌即將自嘆空有好音。燕昭王曾在黃金台置千金於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為名。碧玉歌是宋汝南王所作,碧玉是汝南王妾名。詩人雖然處境孤寂,卻潔身自好,堅決不與元人貴族和宋室降臣為伍。

接下來開始轉折,抒發思鄉之情。頸聯「萬葉秋風孤館夢,一燈夜雨故鄉心」,夜雨中秋風蕭瑟,萬葉飄搖,歸鄉之夢也難成;孤館裡一盞昏燈,更喚取思鄉之心。詩人託夢不成,又見殘燈在風中閃爍不定,更加懷念過往和親朋。抓不住的歲月,留不住的美好,埋藏了心裡的幻夢,都一股腦地湧上詩人的心頭。

末聯筆墨宕開,「庭前昨夜梧桐雨,勁氣蕭蕭入短襟」,這兩句大意是,昨夜秋雨綿綿,庭院里梧桐搖落,蕭蕭寒氣透入我短薄的衣襟。這兩句以景襯情,詩人用秋雨、寒氣構成凄切悲涼的意境,使首聯中的濃愁有充溢寒空、侵凌肌膚之勢,令人立刻想起李清照的那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一種愁慘而凄厲的氛圍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

縱觀這首詩,詩人運用了很多意象,比如,秋風、夜雨,孤館、故鄉,梧桐、短襟等等,作者成功駕馭這些意象,既豐富了詩歌的內涵,又增強了縱深感,全詩充滿了知己之嘆和故鄉之思,去國之苦,艱關愁嘆之狀更是備見於詩。詩人很好地把握了隱顯、虛實以及擬人、誇張等藝術手法,引經據典也毫不生澀,不愧後世讚美他為宋末的杜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孟浩然求仕不成,臨別時贈詩王維,王維回贈一首,卻禪意濃濃
秦觀的兩首江城子,深沉委婉,蘊意深藏,讀完令人心傷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