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保送北大的學霸談如何擺脫遊戲,2個關鍵點,堪稱教科書
很多父母都知道遊戲上癮,為了孩子學習,父母和孩子都做了很多努力,但很多都失敗了,甚至影響了親子關係,毀掉了一個孩子的前途和家庭幸福。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兩個學霸,他們也曾在小學時沉迷遊戲,他們又是怎麼走出來的?在學習和遊戲的爭奪戰中,他們是如何讓學習贏得了遊戲?
為什麼有些人被遊戲毀了,而有些人卻成功走出來,變得更優秀?
他們就是來自於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奧班的蔡天霖和蘇華,他們都是今年以優秀的成績保送北大。
他們倆有很多共同的經歷,比如都曾經入選奧班國家集訓隊,蔡天霖是化學國家集訓隊,蘇華是物理國家集訓隊,還有,都在小學曾經沉迷遊戲,後來都成功克服,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供廣大父母參考。
一,「找到愛好所在或者有趣的事情來填充自己的生活。」
對於那段和遊戲鬥爭的經歷,蔡天霖是這樣總結的:「克服沉迷遊戲需要自制力,自制力需要內外因共同作用。」
外因就是需要一個環境把自己和遊戲隔離開來,並且需要一段時間。比如自己上初中時寄宿,有了一個隔離手機的環境。
「內因就是需要讓自己分心,找到愛好所在或者有趣的事情來填充自己的生活,讓自己不要老是惦念遊戲。」
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蔡天林的方法是自己是學校電視台的台長,愛好羽毛球,跑步,攝影,在他看來特別是在校電視台的經歷,讓他獲益良多,學習了多項技能,也結交了很多朋友。轉移了注意力,還獲得了其他方面的學習成長。
在這方面,蘇華小時候也沉迷遊戲,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也是尋找其他愛好來替代,不過選擇的範圍是學科,而不是其他項目。
「當我發現自己對數學很感興趣,很沉迷於思維活動的狀態,專註於自己喜歡的思考活動上,就沒有很多時間去沉迷遊戲了」。
二,另一個和遊戲相關,很容易讓孩子沾染遊戲的原因:學習壓力。
鹿媽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很多孩子上初一,還很優秀,有的是重點初中重點班前幾名的孩子,就是偶然有次考試沒考好,壓力很大,恰好這個時候看到了遊戲推送,休息一下,緩解壓力吧,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再加上家長沒有這方面經驗,心理落差比較大,孩子正好處於青春逆反期,從此家裡不得安寧,孩子沒了未來,家庭也不和諧。
奧班國家集訓隊的競爭和高考一樣,面對壓力,蔡天霖喜歡通過聽流行音樂或輕音樂來平復心情,「有時候也會埋頭於知識的海洋中,感受單純的學知識帶來的樂趣而忘掉考試的事情
蘇華的解壓方式——「不要想後果」。
總之,不要通過打遊戲來緩解壓力,那簡直等同於借酒澆愁,愁更愁,引狼入室,飲鴆止渴。
關於這兩個學霸擺脫遊戲的經歷,總結出來就是兩點:
一,發現並用其他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
二,緩解壓力,緩解空虛無聊切記不能用遊戲,例如,聽音樂跑步都可以。
鹿媽提示:
其實對於很多沉迷遊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內心也很空虛,他們也想從中走出來,但是有時候由於父母的不理解,說話和教育方式的錯誤,反而讓孩子更加叛逆,更加推向遊戲。
讓孩子不再沉迷遊戲,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不要責罵和強制,好好和孩子做心理的溝通,達成共識。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外因條件,同時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扼殺孩子樂觀性格的10大時刻,父母的表達方式很重要
※孩子出現這4個行為,家長要糾正,否則長大是「白眼狼」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