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佛教初傳中國時,佛陀曾被稱為「天中天」,地位比「天」還高!

佛教初傳中國時,佛陀曾被稱為「天中天」,地位比「天」還高!

我們都知道,兩漢魏晉之際,佛教初傳中土,尚不為人所知,只得迎合、比附儒、道兩家來宣揚自己,尤其是披上了類似於當時非常流行的黃老之術的外衣,以便被大眾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比如,在對崇拜對象「佛陀」的宣揚上,佛教方面就將之與中國上古的聖人「三皇五帝」相比擬,並把佛的神通描述為和道家的神仙一樣:

佛之言覺也,恍惚變化,分身散體,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圓能方,能老能少,能隱能彰,蹈火不燒,履刃不傷,在污不染,在禍無殃,欲行能飛,坐則揚光……

——《牟子理惑論》

而當有人對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表示不理解、不相信時,佛教方面也往往用中土聖人們的外貌異於常人,例如堯眉八彩、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文王四乳……來為佛陀辯護,表明這並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不過,在借儒家的聖人崇拜和道家的神仙信仰來宣揚佛陀的同時,佛教方面也在極力地抬高佛陀的地位。

早期為佛教辯護的《牟子理惑論》就說:「(堯、舜、周、孔)四師雖聖,比之於佛,猶白鹿之與麒麟,燕鳥之與鳳凰也。」

而在早期翻譯的佛教經典里,佛陀曾有一個尊號,稱為「天中天」;直到鳩摩羅什譯《法華經》的《化城喻品》里,仍有「聖主天中天」的稱呼。我們都知道,「天」、「天命」是儒家至高無上的概念,連聖人都要效法,不能違背。佛陀的這個稱呼則顯示其已凌駕於「天」之上。

至於追求個人超越與永生的神仙信仰,就更沒辦法跟佛法相比了。《牟子理惑論》第二十九問說:「王喬、赤松、八仙之籙,神書百七十卷,長生之事,與佛經豈同乎?」牟子回答道:「比其類猶五霸之與五帝,陽貨之與仲尼……神仙之書,聽之則洋洋盈耳,求其效猶握風而捕影,是以大道之所不取……」

與佛陀的無限慈悲,普渡眾生相比,我國早期神仙信仰更多地追求個人成仙、長生、升天,二者之間高下立判,儘管祂們在神通變化方面有相像的地方。

佛陀的救世品格,遂迅速征服了中土的廣大民眾;而菩薩作為佛陀救世理想的執行者,尤其受到人們歡迎。相比之下,主要追求自我解脫的羅漢則地位較低——事實上,在小乘佛教中,羅漢是佛法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果位。

可見,「佛菩薩」在後世「神界」所取得的至高聲望和地位,其實可以追溯到佛法初傳中土之時。直到今天,對普羅大眾而言,他們最熟悉、最希望尋求保佑的神,恐怕依然是佛菩薩。

/End.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

別忘了點贊、轉發和關注哦!

~您的舉手之勞,

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神秘文化 的精彩文章:

國學大師反對提倡佛教,為什麼又認為佛法在未來必將大興?
我國第一個寫到佛教的文學家,是東漢的大科學家張衡!

TAG:中華神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