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28期:現實版《黑客帝國》?馬斯克發布腦機介面系統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28期:現實版《黑客帝國》?馬斯克發布腦機介面系統

馬斯克投資的Neuralink公司發布腦機介面系統,具有潛在醫學用途

上周二晚上馬斯克投資1億美元的神經網路公司Neuralink在舊金山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腦機介面系統獲得新突破。目前研究人員已經在猴子身上進行實驗,讓猴子能用大腦來控制電腦。在發布會上,馬斯克甚至難以抑制自己的興奮之情,一度笑場。

我們必然要在猴子身上做實驗,這是個敏感的話題。目前,一隻猴子已經能夠用腦子控制電腦。」 馬斯克說道,「這聽起來有點奇怪,但是最終我們將實現與人工智慧的共生。速度將會限制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共生。所以建造一個使兩者能夠很好地結合的未來是我們的目標。」

根據Neuralink官方公布的實驗信息,他們把老鼠頭部連接到USB-C埠,通過電線將老鼠的想法傳到計算機,當軟體分析其大腦時,可以通過揚聲器聽到老鼠神經元發射的信號。

在發布會上,Neuralink還介紹了一種新型的「縫紉機式」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它可以將細線植入大腦。「這些線很細且有彈性,能夠與人腦內的組織共同移動而不是破壞那些組織。」Neuralink研究人員Philip Sabes說道。

據Neuralink總裁Max Hodak介紹道,研究人員將會在腦顱上使用無痛的激光鑽孔方法在人的腦顱里放置一些侵入式的材料——一種直徑只有4-6微米的「線」,不到頭髮的四分之一,這樣就能儘可能減少侵入式手術對大腦的損傷。「將感測器放入小孔中,然後你就可以回家了。這基本上就像是接受一個鐳射視力矯正手術一樣簡單。」Hodak說道。

霍達克和馬斯克樂觀地認為,Neuralink公司的技術有一天——應該很快——將能夠幫助人類應對一系列疾病,比如幫助截肢者重新獲得行動能力,或者幫助人們聽、說和看。該公司希望最快在明年第二季度開始研究人體主題。

商務部聯手京東AI,提供智能化政務服務

近日,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與京東人工智慧事業部達成合作,發布了政務智能問答機器人,並已在商務部官網、官方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該智能問答機器人24小時在線,可隨時提供政務信息查詢和辦事指南等幫助。

曠視發布智能家居發展戰略

日前,曠視在聯發科技AI合作夥伴大會上發布了基於個人設備大腦場景的智能家居AIoT發展戰略,為行業提供面向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樓宇、智能工廠等多個領域的解決方案,聚焦線下人臉支付、掃地機器人和智能門鎖三大產品市場。

長沙市雨花區推出首款垃圾分類智能機器人

近日,長沙市雨花區首款專門針對垃圾分類的智能機器人入駐石燕湖景區,指導遊客進行垃圾分類投放。近年來,隨著遊客劇增,景區垃圾大增,景區垃圾分類壓力巨大。為提高垃圾分類的正確性,減小人工分揀工作量,雨花區在長沙率先啟動智能分類試點。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機器人存儲了萬餘種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遊客扔垃圾前向機器人詢問,然後根據提示投放。」 據了解,今年,雨花區將實現全區所有公共機構全部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下一步,還將持續推行「2 4」垃圾分類模式。

合肥少年團隊斬獲機器人RMRC項目的世界冠軍

本月初,第23屆機器人世界盃國際總決賽在澳大利亞的悉尼舉辦。據悉,合肥市一支由青少年學生組成的,成員平均年齡不到14歲的機器人戰隊——合肥鐵榔頭機器人戰隊,代表中國與全球強隊激烈對決後,摘得本屆大賽RMRC項目的世界冠軍。RMRC項目是RoboCup國際總決賽項目之一,參賽隊伍不區分年齡進行「對決」。在該項目賽中,參賽隊伍不僅需要自行設計機器人,而且還需獨立完成從機械、電路到軟體演算法的設計。比賽中,機器人需要在鋪有雜草、沙石等模擬惡劣環境的路面上完成自動循跡、避障;識別高溫、高二氧化碳區域;掃描對應二維碼等一系列任務。

鐵路餐車服務機器人首次亮相

北京和諧時代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通過多年研發,推出了一款專為鐵路餐車定製的點餐機器人——「蛙公主」。這款機器人不僅能夠實現旅客在鐵路列車上智能點餐,還可以通過語音與旅客對話,完成從點餐到支付的全流程。據悉,將手放在「蛙公主」頭上2-3秒,說「嗨,蛙公主,我要點餐」,顯示屏隨即就會出現點餐頁面,琳琅滿目的菜品即出現在你面前,通過語音對話選餐,5分鐘後,菜品就出現在記者面前,非常快捷方便。除了點餐服務,通過語音對話,「蛙公主」還可以跳舞、唱歌、查詢天氣。旅客只需對「蛙公主」說「給我跳一支舞吧」,或者說「播放XXX歌曲」,如「播放小蘋果」,「蛙公主」便可伴歌伴舞。如果你對「蛙公主」說「你真可愛」或者「我討厭你」,「蛙公主」就會表現處相應的表情,非常人性化。

碧桂園開機器人餐廳

在位於順德北滘的碧桂園總部6樓順境機器人餐廳,只見一盤盤菜品從頭上一軌道滑過,然後對準每張餐桌中心,輕輕下降到用餐人員視線平行處,只需用餐者自助端下盤子,便可以開餐。後面不遠處玻璃隔開的廚房裡,「大廚」們都是機器人。同時,還有一些菜品是由來往於餐廳的機器人忙前跑後傳送。「這些炒菜和餐廳機器人,是我們的最新產品。」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副總裁朱劍敏介紹說,碧桂園去年9月份啟動機器人產業以來,專註於建築用物流搬運機器人、外牆噴塗機器人、內牆板安裝機器人、地磚鋪貼機器人以及家庭機器人的研發,目前開發的是最新服務機器人系列。

水域救生機器人亮相陝西

近日,在陝西省水域救援技術培訓彙報演練活動中,由西安航空基地轄區企業——西安富沃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與渭南消防救援支隊聯合研製的水域救生機器人精彩亮相。據了解,水域救生機器人是一款智能化遙控水域救生設備,採用U型人體工程學設計和堅固防水的高強度高分子材料製造,四台噴射泵作為推進動力,堅固抗衝擊,有效排水量達到70kg,可負擔140kg體重的人員救生。在空載情況下,機器人行駛速度為8-10米/秒,可連續行駛40分鐘以上,在洪水激流中行進,快速接近被救人員,負載返回速度為1.5米/秒,航行穩定,保障被救人員消耗最少體力情況下安全返回。此外,這款水域救生機器人採用智能遙控,一鍵開機。

機器人「小冰」首次在中央美院開畫展

近日,微軟人工智慧小冰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個人繪畫展,畫展取名「或然世界」,這是國內首個人工智慧的個人畫展。據了解,整個畫展和傳統布展方式不同,沉浸式狀態分為七個區域,分別代表了不同的畫派風格。展出的作品是「小冰」歷經22個月「學畫」之後獨立完成的原創作品。「畫家小冰」的背後,是幾百位中國年輕的工程師,四百年間的236位著名人類畫家的繪畫被用來訓練「小冰」的繪畫技能。這些原創畫作,在構圖、用色、表現力、作品中包含的細節元素,都接近專業人類畫家水準。

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發3D列印微型機器人

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發了一種3D列印的微型機器人,有朝一日可能會分組工作,以感知環境變化,移動材料,並可能有一天在人體內修復傷害。該微型機器人長度僅僅2毫米,大約比世界上最小的螞蟻還要小一些,原理是根據配置響應不同振動頻率,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通過調整振動頻率來控制各個機器人。振動會使機器人的彈性腿部進行移動,振動的幅度可以控制機器人移動的速度。這種機器人是通過使用TPP工藝,通過3D列印技術製造出來的,一旦受到紫外線照射的樹脂塊的部分經過化學處理,剩下的部分就可以被沖走,留下機器人的結構。研究人員稱,這更準確地說是書寫,而不是傳統的光刻。

西澳大利亞大學研發機器魚以保護本地蝌蚪

西澳大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來自北美的入侵性蚊子的天敵的外觀和游泳模式,並將這些特徵整合到一種機器人捕食魚中,讓它看起來像真正的蚊子捕食者一樣移動。還開發了一種計算機視覺系統,允許機器魚根據運動狀態、外形和行為,實時識別侵入性蚊子和蝌蚪,以便對這兩種物種採取不同的行動。受到攻擊的蚊子會失去大部分能量儲備,並可能危及生存,和失去長期的生育能力。「當它們威脅蝌蚪時,通過對侵入性蚊子進行實時攻擊,保護本地蝌蚪,成為機器人保鏢。「我們希望證明使用工程機器人魚的最先進技術可以幫助保護澳大利亞的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入侵物種的傳播。」

螳螂的3D視覺能力將推動機器人視覺或其他自動化系統的進步

螳螂在捕食昆蟲時依靠精確的定位。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神經細胞,這些細胞可以幫助計算這些食肉動物外科手術式攻擊所需的深度感知能力。此外,這些細胞行為的原理還可能導致機器人視覺或其他自動化系統的進步。在一項新研究中,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神經學家羅尼·羅斯納和同事們發現,不同類型的神經細胞的細節,以及它們如何接收、組合和發送視覺信息,表明這些昆蟲的視覺可能比一些科學家想像的更為複雜。指導螳螂深度感知的原則可能對致力於改善機器視覺的研究人員有用,或許可以讓人工系統更好地感知物體的深度。

SpaceBok機器人被設計用於在低重力環境中跳躍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蘇黎世應用科技大學設計和建造的SpaceBok正在荷蘭ESA的ESTEC技術中心進行測試,旨在最終使受控跳躍的機器人在月球上更好地完成任務。 根據瑞士團隊的說法,SpaceBok可以在月球上垂直跳到2米(6.6英尺),這意味著它可以以驚人的速度移動 - 有點像跳羚。然而,SpaceBok能夠通過改變步態來適應不同的地形,因為它現在基本上是一個微小彈道上的微小航天器。它現在處於動態行走的領域。

英特爾發布效率達CPU一萬倍的神經形態晶元 可用於電子機器人

近日,英特爾推出了一個名為Pohoiki Beach的類腦晶元系統,擁有800萬個人工神經元。英特爾介紹說,與通用CPU相比,Pohoiki Beach系統能將處理AI演算法的速度提升1000倍,效率提升10000倍,可用於自動駕駛、電子機器人的皮膚和假肢等場景中。這是一種神經形態晶元,可以通過數字電路來模擬人類大腦的功能,可以從環境反饋中直接學習,因此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Loihi內部由128個計算核心組成,每個核心有1024個「神經元」,總計超過13萬個神經元和1.3億個突觸鏈接,和大腦的神經元一樣,它們可以調整相互之間的聯繫,以適應新的任務。

亞馬遜出品最新倉庫機器人,今年將進駐全球物流中心

亞馬遜日前在MARS人工智慧大會上最新發布的倉庫機器人Pegasus,該機器人已正式加入亞馬遜Kiva機器人行列,在丹佛的亞馬遜分揀中心幫助工人搬運包裹。Pegasus是一種新型包裹分揀機器人,外觀上看,Pegasus機器人十分類似亞馬遜既有的Kiva機器人,外觀還是橙色不變,2英尺高,3英尺寬,約相當於一個大手提箱的大小。從視頻中看,Pegasus機器人可以自主將右側盒子放在正確的位置。倉庫作業人員將包裹掃描完放到Pegasus機器人上,Pegasus機器人載著包裹到指定地點。機器人配備的攝像機可以感知任何意外障礙。到了指定地點,機器人載貨平台上的傳送帶將包裝從機器人上移開,然後包裹沿著滑槽向下移動,準備送出。機器人在大約2分鐘內完成整個包裹運送過程。

美國醫院AI機器人護士上線

據報道,美國多家醫院已經開始通過引進名為MoXI的機器人助手來緩解護士短缺的壓力。這種AI機器人工作種類也比較簡單,沒有太多的護理功能,更多的是完成一些跑腿工作,以此來減少護士30%的精力,做更多高附加值的事情。Moxi由總部位於奧斯汀的Diligent Robotics公司設計和製造。Moxi配備了機械手臂,通過輪子來滑行,他可以通過預先的編程,完成在醫院跑腿的工作。Moxi連接到醫院的電子健康記錄系統上後,護士可以設置任務和規則,這樣機器人就可以再病人記錄發生某些變化是,開始執行任務。

美國最新機器人要跟自行車「搶地盤」

近日,美國初創機器人公司Refraction AI正式發布了自動駕駛配送機器人REV-1,「輕便、靈活、快速,足以在自行車道和道路上行駛」,公司CEO Matthew Johnson-Roberson這樣形容他們的首款機器人產品。REV-1比大多數配送機器人大,提供16立方英尺的儲存空間,一次能裝4~5個包裹;同時速度可達到15英里每小時,相比Starship的機器人更快;100磅的重量、低功率的特徵也讓其滿足「電動自行車行駛規定」,能在自行車道上行駛。

迪士尼研發特技機器人,騰空翻轉似超人

迪士尼一個叫Stuntronice的項目研發出了一款特技機器人,代替特技演員拍攝一些難度係數大同時危險性高的特技表演。據了解,這款機器人身高是兩米一,體重大概是36斤,他可以在空中飛行18米高,而且它的四肢關節非常的靈活,體內還安裝了陀螺儀,加速器以及接收激光引導的感測器。而使用者可以在地面遠程控制,或者也可以提前設計好程序,讓機器人在空中能夠做出的動作。就目前來說這種機器人可以模仿超人,鋼鐵俠等一些漫威英雄的飛行動作。

MIT利用造雪花的技術來開發軟體機器人

還記得迪斯尼動畫電影《冰雪奇緣》打造的逼真冰雪場景嗎?為營造影片中自然又柔軟的雪花質感,迪士尼邀請到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後數學學者Teran和Craig Schroeder加入,開發了一種基於材料點法的演算法,以模擬雪的表現。而現在,這種技術被MIT拿來使用,有可能開發一隻柔軟的機器人。在最新的論文中,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的團隊開發了一種專為機器人設計的新型模擬器,這種模擬器讓用戶自主設計各種功能的軟體機器人成為可能,並且已經證明它可以逼真地模擬從爬行機器人到四足跑步機器人等各種機器人設計。

亞馬遜正開發家庭機器人

近日,亞馬遜正在開發移動家庭機器人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外媒爆料稱,亞馬遜從去年4月開始計劃製造可移動的家庭機器人,機器人的代號為「Vesta」,據稱這是一種「可移動的Alexa」,可以跟蹤用戶的家庭活動。據了解,亞馬遜除了計劃在今年推出「Vesta」可移動家庭機器人,明年還將在智能音箱領域再放大招,發布新的高端Echo。這款機器人的高度預計在1米左右,可以在一系列計算機視覺相機的幫助下進行導航,也可以通過語音命令來召喚。從目前透露的信息來看,亞馬遜的「Vesta」與以色列機器人公司Temi去年發售的Temi家庭機器人類似。

受黃瓜啟發科學家打造新型人造肌肉 可提起自重650倍物體

在自然界中,纏繞在黃瓜果實上的緊密盤繞的卷鬚,通過螺旋狀的拉伸能夠承受黃瓜生長的重量,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研人員在為機器人開發新型人造肌肉的時候,從中得到啟發,使用由非常可拉伸的環狀共聚物彈性體和更硬的熱塑性聚乙烯製成的拉伸纖維線圈,大大增強了人造肌肉的韌性,只要稍微加熱十幾度,就能自由伸縮,進而拉動自重650倍的物體。

美國垃圾分類機器人能每分鐘分揀80件物品

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的Single Stream Recyclers LLC公司每天處理多達350噸的可回收廢棄物。該公司表示,計劃在現有6台機器人的基礎上再增加8台AMP Robotics公司生產的機器人。有了這些機器的幫助,其回收操作將能夠實現大部分自動化。 企業共同所有人約翰·漢森(John Hansen)表示,這種由科羅拉多州路易斯維爾市AMP Robotics公司定製的機器每分鐘可以分揀80件物品,大約是普通人分揀速度的兩倍。自動化設備解決了回收中心長期存在的人員短缺問題。

義大利快遞機器人YAPE可人臉識別,搶快遞員飯碗?

義大利YAPE的機器人就是一款專門在室內送快遞的機器人,搭載了先進的面部識別系統,所以說在送貨的時候不會出現送錯人的情況。而它不僅能夠送件,還能夠收件,當然這些全憑刷臉才能完成。它的外形非常的萌,是由兩個輪子和一個獨立的電機組成的,而它的靈活性非常的高,不僅能夠在原地轉圈還能夠輕鬆的跨越路邊的各種小障礙。這款送快遞的機器人最大的載重量是70公斤,它的續航里程達到了80公里,目前已在義大利開始進行測試。

微型機器人在攜帶電池等電子設備時還能跳躍?

瑞士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機器人,名為「Tribot」,看起來就像一個行走著的電路板。雖然這個機器人體積小,但是它能夠跳躍或行走,甚至可以以一組機器人的形式協調活動。Tribot能夠按照你的預想行走,一次一個地推動著前後腿。但是,腿是機器人的第三臂,所以Tribot是以一種不同於正常形態機器人運動的形式來做動作。通過向前運動,Tribot可以進行前空翻;添加一些動作和腿部來控制事物,這使其可以向前飛躍,這樣,Tribot還能夠跨越是其身體四倍大小的間隔距離。保持上臂穩定並扣住腿,Tribot就可以跳到達自己高度2.5倍的高度。

麻省理工學院機器人也能瓶蓋挑戰

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有一個機器人,它可以通過觀察人類的二頭肌來模仿人類的動作。它有許多實際的應用,包括幫助一個人舉起巨大的物體,同時它也可以應用於更多其他的方面。RoboRaise不能踢,因為它只是一隻手臂——但這仍然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演示,它的模仿和柔軟的機械手附件如何工作,看到它設法旋轉瓶蓋而不打擾瓶子本身。從它展示的得意的笑容來看,機器人本身似乎也對自己的能力相當滿意。

優必選準備在國內IPO,但尚未作出決定

人形機器人製造商優必選正準備進行IPO,根據首席品牌官譚旻的說法,該公司已在去年實現盈利。在兩個月前,優必選改變了其公司結構。譚旻表示:「下一步是上市。我們正在為進入公開市場做準備……我們還沒有做出決定,但我們更有可能在內地市場籌資。」

中國機器人獨角獸「達闥科技」赴美上市,融資5億美元

中國機器人獨角獸公司「達闥科技」將於紐交所上市,IPO的規模為5億美元,募資用於研發、銷售渠道的開發和市場份額的擴大等。達闥科技成立於2015年初,是全球首家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終端設計上採用「一片雙芯」、虛擬化雙操作系統等技術。

美國機器人密度現在是中國的兩倍多

機器人在美國的銷量創下了近3.8萬台的新高。目前,美國製造業的機器人密度是中國的兩倍多,在全球排名第七。機器人密度在美國製造業達到每萬名員工200台,而在中國(2017年)為97台。美國國內和全球市場的自動化生產趨勢是美國機器人安裝的主要推動力。一般工業行業,特別是飲食業( 64%)及塑料和化學產品行業( 30%)的增長率最高。

美國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在美國汽車行業,零部件供應商占機器人安裝數量的2/3,銷售額增長了9%(2017-2018年)。但是,汽車製造商(OEM)在自動化方面的投資減少了26%。2013-2018年間,美國汽車行業機器人銷量複合年均增長率7%。2016年機器人銷量達到高峰(16311台),2017年(15400台)和2018年(14600台)則有所下降。

機器人銷量從2016年的16311台峰值下降到2018年的14600台,下降了5%,從2017年的15400台降至2018年的14600台。

2012-2017年間,汽車行業的機器人密度增長了52%,從每萬名員工790台工業機器人增加到1200台。2017年中國汽車行業機器人密度為539。

電氣/電子行業是機器人安裝的第二大客戶,佔總供應的18%。從2013年到2018年,機器人安裝量平均每年增長15%。2018年該行業機器人安裝數量增長約2%,達到近6700台。

科沃斯商用機器人與英特爾、新松機器人聯合發布《機器人 4.0 白皮書 》

在2019國際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創新生態大會上,科沃斯商用機器人與英特爾、達闥科技、新松機器人聯合發布了《機器人 4.0 白皮書 》。憑藉在人工智慧服務機器人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科沃斯商用機器人還榮獲機器人創新生態明星合作夥伴技術創新獎。

作為此次會議的戰略合作方,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博士發表了題為《邁向雲-邊-端融合的機器人4.0時代》的主題演講,並正式發布了備受矚目的《機器人 4.0 白皮書 》。白皮書中闡述了機器人4.0核心技術,介紹了雲端大腦和安全專網的實踐、邊緣智能支持多機器人協作的應用,以及關於服務機器人的場景認知、進化和業務賦能的思考,為全球機器人產業新一輪高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白皮書》顯示,機器人3.0預計將在2020年完成,在此之後,機器人將進入 4.0時代,把雲端大腦分布在從雲到端的各個地方,充分利用邊緣計算去提供更高性價比的服務,把要完成任務的記憶場景的知識和常識很好的組合起來,實現規模化部署。機器人除了具有感知能力實現智能協作,還具有理解和決策的能力,達到自主的服務。在某些不確定的情況下,它需要叫遠程的人進行增強,或者做一些決策輔助,但是它在90%,甚至95%的情況可以自主完成任務。

協作機器人將促成工業自動化的典範轉移

ABI Research的新研究指出,協作機器人提供欲投資高資本在全面性自動化解決方案的製造商極佳的工業級機器手臂替代選擇,雖然現有技術存在重大限制,但具備彈性更高、成本較低的效益,將逐步促成工業自動化的典範轉移。

全球科技市場諮詢公司ABI Research表示,目前協作機器人並非機器人技術的革新,而是傳統工業機器手臂的並行技術各有優勢與劣勢。ABI Research的新應用分析報告Collaborative Robot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指出,協作系統與傳統機器手臂將日益難以區分,協作機器人的市場估值可望更加提升。

協作機器人是較小型、更靈巧的工業機器手臂,能為人類與機械協作開創新機,而不需要複雜編程或外部安全基礎架構的配合。ABI Research預測2027年協作機器手臂的年營收可達58億美元,其中汽車與汽車零組件製造業約佔20億美元,此外還包括跟手臂終端模具及軟體相關的額外營收來源。

2019年安徽機器人產業相關項目開始申報

根據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為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安徽省決定近日開展2019年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相關項目申報工作。

此次開展的項目申報包括:完善服務平台、補齊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加強推廣應用、打造發展高地,以及在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機器人企業。

根據要求,申報企業必須生產經營正常,已享受該政策支持的機器人、設備等,不得重複申報。有以下三種情況之一的,不得享受資金獎補:自2016年以來,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嚴重違規、違法等問題的單位;自2016年以來,發生重大生產安全、環保、質量事故的單位;不符合機器人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和項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一張圖表惹的禍:5G是如何跟「輻射有害論」扯到一起的?
NASA卡西尼號任務揭秘土星環!令人著迷的土星環沒那麼簡單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